馬齊慧,王憲杰,李曦東,初晶晶,王志宇,林 央
(魯東大學體育學院,山東 煙臺 264025)
不同運動負荷速度型間歇訓練對心率的影響研究
馬齊慧,王憲杰,李曦東,初晶晶,王志宇,林 央
(魯東大學體育學院,山東 煙臺 264025)
速度型間歇訓練(Sprint interval training ,SIT)是以短時間間歇性劇烈活動為特征,間以休息或小強度運動的訓練方法 。早在20世紀前葉速度型間歇訓練就被田徑運動員廣為采用,但是對SIT的學術研究直到20世紀中葉才出現。通過Pub Med和中國知網數據庫對SIT進行相關性的文章搜索,可以發現進入21世紀后,與SIT有關的研究文獻迅速增加。目前,國內外許多學者通過功率自行車實驗來分析騎行次數不變和次數遞減的兩種功率車對速度型間歇訓練方案運動負荷間的差異,并探討不同運動強度對踏蹬效率的影響,但這項研究的普遍性不高。所以,本研究旨在通過測定SIT課中跑距不變組和跑距遞減組的受試者在運動后的心率,來進一步探討兩種不同運動負荷對訓練效果的影響。
1.1 研究對象
不同運動負荷速度型間歇訓練對心率的影響。
選取高校田徑專選班男生短距離跑項目運動員18名,運動技術等級均為二級以下,年齡在20~23歲。將他們按照能力的大小平均分為兩組,一組為跑距不變組(Constant group,CG),另一組為跑距遞減組(Decreased group, DG),每組9名運動員,具體資料如表1所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以“間歇訓練”“速度型間歇訓練”等為關鍵詞,查閱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維普數據庫及EBSCO數據庫、Elsevier等,為本研究提供文獻參考。
1.2.2 專家訪談法針對速度型間歇訓練的認識、速度型間歇訓練的作用以及不同運動負荷速度型間歇訓練對訓練效果的影響等問題,向專家咨詢,為本研究提供理論依據。1.2.3 實驗法讓18名運動員在連續4周內完成8節SIT課,每周2節課安排在周一和周三上午(8∶00~11∶00)。SIT課開始后先進行20min熱身慢跑,強度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之后休息15min再開始訓練。每節SIT課包括3組短距離跑,組間休息5min。其中CG組的3組短距離跑分別為200/200/200m,DG組為300/200/100m,兩組運動員單次課中跑的總距離均為600m。
1.2.4 數理統計法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對獲得的實驗數據錄入采用均值檢驗等方法來完成數據分析。
2.1 CG組速度型間歇訓練對心率的影響

圖1 CG組速度型間歇訓練對心率影響的4周變化折線圖

表1 研究對象基本資料一覽表
圖1為4周內CG組SIT對心率的影響的變化情況,CG組經過4周8節SIT課的訓練可以看出,跑距不變的速度型間歇訓練可以降低心率,但是每節訓練課心率降低的幅度有所不同。由圖可以看出,在第2周第4節SIT課時心率降低的幅度較大,降低了1±0.2次/10s,其余幾周心率降低的幅度不大。從整體來看,4周內CG組速度型間歇訓練對心率的影響成下降趨勢,對于這種下降趨勢可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來進行數據分析。從表2可以看出,跑距不變的速度型間歇訓練對心率的影響具有顯著意義。
2.2 DG組速度型間歇訓練對心率的影響

圖2 DG組速度型間歇訓練對心率影響的4周變化折線圖

圖3 CG組與DG組對心率影響的4周變化折線圖

表2 CG組速度型間歇訓練對心率影響的前后對比

表3 DG組速度型間歇訓練對心率影響的前后對比

表4 CG組速度型間歇訓練與DG組速度型間歇訓練對心率影響的比較
圖2為4周內DG組SIT對心率的影響的變化情況,DG組經過4周8節SIT課的訓練可以看出,跑距遞減的速度型間歇訓練可以降低心率,但是每節訓練課心率降低的幅度有所不同。由圖可以看出,在第1周第2節SIT課時心率降低的幅度較大,降低了1±0.3次/10s,其余幾周心率降低的幅度不大。從整體來看,4周內CG組速度型間歇訓練對心率的影響成下降趨勢,對于這種下降趨勢可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來進行數據分析。從表3可以看出,跑距遞減的速度型間歇訓練對心率的影響具有顯著意義。
2.3 CG組速度型間歇訓練與DG組速度型間歇訓練的比較
為了了解不同運動負荷速度型間歇訓練對心率的影響有無顯著性差異,可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來進行數理統計。從圖3可以看出,跑距遞減組對降低心率的影響明顯高于跑距不變組對心率的影響。由圖1和圖2比較可看出,跑距不變組第4周第8節SIT課時心率降低到18±0.1次/10s,跑距遞減組第4周第8節SIT課時心率降低到17± 0.2次/10s。從表4可以看出,DG組速度型間歇訓練對降低心率的影響大于CG組速度型間歇訓練對心率的影響,其具有顯著意義。
跑距不變的速度型間歇訓練對心率的影響具有顯著意義,對運動員運動能力的提高有一定影響,可用于運動訓練實踐。跑距遞減的速度型間歇訓練對心率的影響具有顯著意義,但與跑距不變的速度型間歇訓練相比較而言,更具有顯著性。跑距遞減的速度型間歇訓練對訓練效果的影響大于跑距不變的速度型間歇訓練,對于提高運動員的運動能力更具指導意義。距離遞減的速度間歇訓練對速度型無氧耐力項目具有指導意義。
[ 1 ]馬國強,李之俊,梁效忠,等.不同負荷方案速度型間歇訓練專項特征的比較研究[ J ].體育科學,2014(2).
[ 2 ]王秋菊.高強度間歇性訓練及其機制研究[ J ].體育時空,2015(18).
[ 3 ]馬國強,李之俊.速度型間歇訓練的生物學效應研究進展[ J ].中國運動醫學雜志,2014(2).
[ 4 ]陳小平,褚云芳.田徑運動訓練經典理論與方法的演變與發展[ J ].體育科學,2013(4).
2016-08-27
魯東大學大學生創新課題(編號∶ld15w175)。
馬齊慧(1994~),本科。研究方向∶運動訓練。
指導教師:董德龍。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