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峻辰
(上海大學,上海 200000)
?
我國服務業FDI溢出效應研究
劉峻辰
(上海大學,上海 200000)
自加入WTO,對我國服務業的外商直接投資逐年增加。隨著國際投資環境的變化以及我國成為凈投資國,外資在我國的投資方向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由原來的制造業逐漸轉向服務業。
FDI溢出效應;管理創新;生產性服務業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FDI已成為發展中國家發展經濟提高生產力的主要推動力之一。我國FDI已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一大重要推動力。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截止2013年全球約有150多個國家對中國實現直接投資。2014年我國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達到1195.6億美元,而2014年我國服務業利用外資達394.61億美元。自Caves對FDI在東道國的技術溢出效應進行經驗研究以來,FDI的溢出效應已成為FDI研究領域的一個熱門話題。
外資企業的出現不僅實現了我國引入FDI的初衷——“市場換技術”,而且對我國內資企業產生了管理制度創新、技術創新等溢出效應。由于大部分學者在探討FDI溢出效應時只考慮技術溢出而忽視了管理創新層面的影響。因此,本文將主要從管理制度層面討論FDI對我國服務業經濟的溢出效應。
Blomstrm(1998)將FDI 技術溢出效應定義為跨國公司在東道國實施FDI引起當地技術或生產力的進步,而跨國公司無法獲取其中全部收益的一種外部效應。這種效應通常是在非情愿或無意識狀態下完成的。邱斌,楊帥和辛培江(2008)采用中國制造業內資部門2000-2005年的行業層面板數據,運用Malmquist的指數方法研究了FDI的傳導機制對中國制造業全要素生產率(TFP)及其分解變量技術進步和技術效率的變化規律。
根據目前的研究現狀,國內大多數學者在研究FDI的溢出效應的時候都是以我國制造業為研究對象,從要素投入量、要素投入效率這兩方面來分析FDI所帶來的技術溢出效應。而關于我國服務業方面的研究相對較少。吳沙沙(2007)指出FDI可以通過促進東道國對國外知識的學習和模仿、利用跨國公司產生的市場競爭效應和產業關聯效應、人才的流動以及R&D 當地化這五種機制實現技術溢出。接玉芹,潘東波(2007)運用計量模型分析得出了“FDI與服務業的經濟增長之間存在著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的結論。FDI不僅會促進了對外貿易規模的迅速擴大優化了對外貿易商品結構,促進了對外貿易方式的多樣化,帶動了外向型經濟的發展,而且它帶來的技術溢出效應更提高了我國的技術水平和生產率。此外,我認為FDI的溢出效應不只是技術水平溢出,還表現在管理制度的溢出。而我認為管理制度的創新遠比技術創新對我國經濟增長推動作用更加重要,因為對作用機制進行研究才能夠為我們更好的理解和利用FDI,為我國制定 FDI 政策以及對外投資區位選擇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本文正是針對目前研究的這一不足而展開的討論。我們可以發現,管理制度的創新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到技術水平的提高,因此本文將以服務業為研究對象分析服務業FDI對我國企業的管理制度方面的溢出效應。姚洋、章奇(2001)利用1995年的企業界面板數據研究了FDI對技術效率的影響,發現了FDI的外溢效應主要是通過人員流動等途徑而不是技術引進的方式在起作用。服務業的人員流動性較制造業更強,故我認為服務業FDI的溢出效應會更加明顯。王靜芬(2011)將1979-2009年劃分為五個階段,逐一分析了不同階段服務業FDI的發展情況。袁誠,陸挺(2005)從民營企業家的角度對FDI管理知識溢出效應的存在性進行實證分析。研究結果表明FDI管理知識溢出效應并不明顯,但是作者又提出若要強化其溢出效應則需要政府的扶持。Gruble和Walker(1989)、Coffer(2000)認為生產性服務業不是直接用來消費,它是一種中間投入而非最終產出,在生產其他的產品或服務的過程中扮演著中間連接的重要角色。同時,他們還進一步指出,這些生產者大部分使用人力資本和知識資本作為主要的投入,因而他們的產出包含有大量的人力資本和知識資本的服務,生產性服務能夠促進生產專業化,擴大資本和知識密集型生產,從而提高勞動與其他生產要素的生產率。因此,本文將以生產性服務業作為主要研究對象。
2014年是中國經濟發展具有轉折性的一年。在這一年里,不僅我國的對外投資首次超過引入外資的數量,而且我國第三產業規模首次超過第二產業。根據國家統計局2014年1月20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歷史性變化:第三產業增加值為262204億元,增長8.3%,分別比第一、二產業增速快4.3個百分點和0.5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2013年提高到46.1%,但與美歐發達體相比較,我國第三產業潛力仍然有較大差距。自我國加入WTO以后,外商直接投資才逐漸轉向與服務業。雖然外商直接投資于中國服務業的金額呈現出波浪式的起伏變化,但總量上還是處于上升的趨勢。據商務部統計,2014年,全國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3778家,同比增長4.4%;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195.6億美元(折合7363.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7%。
盡管我國服務業發展前景良好,但是其內部也存在一些問題。目前我國服務業的內部結構存在問題,具體表現為:物流業現代化水平滯后,技術研發的市場產業化水平有限,生產性服務業對外開放程度低,產業集團化水平低、規模不大,對服務業綜合發展的推動力不夠,咨詢服務產業與國際化接軌的水平較低……
我們研究外資對我國經濟的影響不僅僅要關注FDI的投資規模,更要重視FDI的作用機制。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對FDI溢出效應的探討。其服務業FDI的溢出效應表現在很多方面,常見的主要有資本效應、技術效應、管理效應等。服務業FDI對我國經濟的推動主要是依靠高技術人員的培養、流動以及管理制度的模仿、創新。我國內資企業在學習模仿跨國公司的管理制度時,逐漸探索發現了適合本企業的管理模式。管理效率的提高能從根本上提高企業服務質量及效率。但是,隨著我國市場經濟日益完善,所有制多樣化的變化,美資逐漸開始通過跨國并購進入中國市場,尤其是我國的服務業。跨國并購的出現不僅給外商直接投資提供便利,也對我國內資企業產生了管理制度創新、技術創新等溢出效應。
4.1 模型設定與變量解釋
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結果,借鑒了邱斌(2008)運用“全要素生產率”的概念解釋外商直接投資的溢出效應:
lnQij=c+β1lnskillij+β2lnmanij+β3lnhoriij+β4lninterij+β5lnflowij+μij
4.2 數據說明
本文所用數據主要基于2001-2013年wind數據和《中國統計年鑒》、《中國第三產業統計年鑒》。我國服務業中有很多行業,但是很多行業有關FDI統計數據不完全。故為了保持統計口徑的連續性,我們選取了生產性服務業作為研究對象,即交通運輸業、零售業、批發業、金融服務業、信息服務業和商務服務業。
4.3 計量結果分析
lnQij=7.863lnflowij+0.345lnskillij+0.622lninterij-0.317lnmanij-0.132lnheriij+7.689
從FDI溢出渠道來看,我們可以發現FDI的引入對生產性服務業的企業在技術水平方面的提高起到了推動作用。外企的進入使得我國市場技術水平的提高,內資企業為了能在市場上分一杯羹,就必須重視研發投入,并不斷提高自身的技術水平。內資企業獲得新技術的途徑之一就是通過自主研發新技術來提高企業的生產能力,擴大其生產可能性邊界,從而實現技術進步。當然,這只是外資“無心插柳”的結果。行業間溢出(inter)和勞動力溢出的系數為正,說明相比外資企業,內資企業從同業競爭、模仿中所獲得的溢出效應更加明顯。人員流動對全要素產出率的影響顯著。這就意味著當越來越多的勞動力從外資企業流向內資企業時,也會給企業帶來一定程度的溢出效應,如技術溢出,長期來看,甚至是管理創新層面的溢出效應。外資企業為了保持行業中技術領先的地位,通常會刻意防止技術擴散,致使內資企業無法通過技術溢出獲得技術進步,甚至在激烈的競爭中產生了擠出效應。然而,人員流動使得這一局面得以緩解。市場化的加強和開放度的提高促使內資企業更加重視模仿和學習外資企業先進的生產管理理念,加快了企業產權變革的速度,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表1 模型的回歸結果
t statistics in parentheses
*p < 0.10,**p < 0.05,***p < 0.01
根據回歸結果,水平溢出效應結果為負,說明外資企業所占的市場份額越大,則越會制約內資企業的發展。外資企業本就占據著行業的領先地位,加之技術保護,這會導致內資企業就很難獲得技術溢出。此外,如果自身發展技術水平則需要大量資金。在這種情況下,內資企業舉步維艱,很有可能會被擠出市場。而從溢出渠道的傳導機制來看,我們可以發現從溢出渠道的傳導機制來看,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就目前的檢驗結果而已,FDI技術溢出效應并不明顯。這也許是由于溢出效應存在一定時滯性的原因。但就長期來說,結果仍很樂觀。
本文嘗試性地加入了管理這一變量。企業管理水平的高低決定了這個企業運作效率的情況。但就回歸結果而言,內資企業尚未學習到合適的管理模式,以提高企業生產效率。當然,探索發現一種適合內資企業管理模式是一條漫長的道路,并非一蹴而就。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內資企業更應該重視對先進管理理念的模仿和學習。
截止2014年,我國服務業范圍逐漸擴大,即將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我國應加快對服務業相關體制、機制建設,加大知識產權等相關法規、規章的建立與執行。一方面,提高資本利用率、提升普通勞動力技能、引進和培育人力資本以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另一方面,積極調整外資產業流向結構,加大服務業對外資的吸引力,以通過發揮其正溢出效應而達到產業結構現代化和高度化。2013年上海自貿區的成立就是我國加快市場配置資源,實現制度創新的表現。此外,政府要鼓勵企業積極從事于技術研發,加強產學研聯合,對創新型企業實行一定程度的獎勵,從稅收、貸款、營銷、申報專利等多方面給予政策扶持。對這些企業,應鼓勵其對專利及所有權的進口,并在一定程度上給予關稅減免以提高企業引進新發明、應用新技術的積極性。
[1] 邱斌,楊帥,辛培江.FDI技術溢出渠道與中國制造業生產率增長研究:基于面板數據的分析[J].世界經濟,2008,8:20-31
[2] 吳沙沙.FDI技術溢出作用機制探討[J].商場現代化,2007.2:18-19
[3] 姚洋,章奇.中國工業企業技術效率分析[J].經濟研究,2001,10:13-19
[4] 袁誠,陸挺.外商直接投資與管理知識溢出效應:來自中國民營企業家的證據[J].經濟研究,2005,3:69-79
[5] 江小涓.服務經濟理論的引進借鑒和創新發展[J].經濟研究,2013,5:154-156
[6] Nicholas Bloom.Management Practices Across Firms and Countries[J].Academy of Management Perspectives.
劉峻辰(1992.7-),女,漢族,江蘇,碩士,上海大學,研究方向:FDI溢出效應。
F753.6
A
1671-1602(2016)22-01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