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蘇英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婦幼保健院產科一病區,浙江 杭州 311100)
·心理護理·
多樣性心理護理對宮頸癌患者圍手術期的影響分析
鮑蘇英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婦幼保健院產科一病區,浙江 杭州 311100)
目的 分析多樣性心理護理對宮頸癌患者圍手術期的影響。方法選擇我院92例宮頸癌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44例,實施常規圍手術期護理;觀察組48例,在常規圍手術期護理基礎上,加行多樣性心理護理。術前2周及術后4周,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測評患者焦慮、抑郁情緒及癌因性疲乏程度。結果干預后觀察組焦慮及抑郁評分,焦慮、抑郁發生率,行為、情感、感覺及認知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對宮頸癌圍手術期患者實施多樣性心理護理,可有效緩解患者焦慮、抑郁情緒及癌因性疲乏,提高生活質量。
多樣性心理護理; 宮頸癌; 圍手術期
Diversity psychological care; Cervical carcinoma; Peri-operative period
宮頸癌屬臨床常見惡性腫瘤。近年來,我國宮頸癌發生率逐年遞增,其發病年齡亦呈現年輕化趨勢,嚴重威脅女性生命、健康。在我國,宮頸癌年新增例數及死亡例數分別為13.0萬及5.3萬,約占全球宮頸癌發生率及死亡率的28.8%及26.50%[1-2]。盡管如此,與其他類型癌癥相比,宮頸癌仍具有生存期長、存活率高的特點。然而,受癌癥診斷及手術治療等因素的影響,圍手術期宮頸癌患者多伴恐懼、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以及癌因性疲乏,嚴重影響患者治療依從性及康復進程。筆者選擇我院92例宮頸癌患者行分組研究,對觀察組患者實施多樣性心理護理,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3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92例宮頸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經病理檢查確診為宮頸癌,且已知曉病情;小學及以上文化程度,具有基本讀、寫及表達能力;年齡大于20歲;擬行子宮全切術加雙側附件切除術加盆腔清掃術;知情同意。排除意識障礙者,精神疾病者,嚴重心、腎、肝疾病者,免疫性疾病或者內分泌疾病者,癌灶轉移者,資料不全者,以及依從性不佳未能按時隨訪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44例,觀察組48例。對照組,年齡34~62歲,平均年齡(47.39±5.62)歲;文化程度:小學6例,初中12例,高中14例,大專及以上12例;婚姻狀況:已婚/再婚34例,離異8例,喪偶2例;臨床分期:Ib期23例,IIa期21例。觀察組,年齡33~60歲,平均年齡(47.48±5.96)歲;文化程度:小學7例,初中11例,高中16例,大專及以上14例;婚姻狀況:已婚/再婚38例,離異8例,喪偶2例;臨床分期:Ib期25例,IIa期23例。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及干預前心理狀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圍手術期護理,如術前訪視、備皮,術中護理配合,術后藥物護理、鎮痛護理、飲食護理及健康教育等。
1.2.2 觀察組 在常規圍手術期護理的基礎上,加行多樣性心理護理,具體如下。
1.2.2.1 構建系統化管理機制 (1)設立培訓及考核小組,由2名臨床經驗3年以上的心理咨詢師及科護士長組成。該小組主要承擔以下職能:護士的培訓及考核、自我情緒記錄單的制作等。自我情緒記錄單共包含日期、時間、情景、心境(0~10分)、自動思維、應對方式、效果(0~10分)及指導記錄8項內容。(2)實施小組,共包含7人,主管護師2人,護師2人,護士3人;其中,大專學歷4人,本科學歷3人。實施小組負責具體護理方案的落實。
1.2.2.2 半結構式訪談 訪談時間一般在術前2周,訪談地點為病室或者門診。訪談期間,應確保環境安靜、無干擾。訪談一般歷時30~45 min。訪談提綱包括:主要癥狀、治療經過及可能關聯事件、心路歷程、既往應對負面情緒的方法等。訪談時應全程錄音,以便訪談結束后進行整理、歸納及分析。訪談結束后,護士應回顧訪談錄音,記錄患者負面情緒的應對方法,并對其正確性、可行性及有效性進行分析。
1.2.2.3 自我心理探索 患者完成半結構式訪談后,護士應詳細向患者介紹自我情緒記錄單的意義及記錄方法。要求患者產生負面情緒時,應按照自我情緒記錄單逐項完成前7項內容。自我情緒記錄單不僅可幫助患者探尋事件、時間與心境之間的關系,還可幫助患者明確心境與應對方法之間的關系。術前10 d,護士應進行自我情緒記錄單的回收、總結、分析及記錄,然后,在記錄單上簡單評價患者情緒應對方式。
1.2.2.4 階段性、針對性、多樣性心理護理 綜合半結構訪談記錄及自我心理探索記錄,實施階段性、針對性、多樣性心理護理。第一階段:亦稱正性增強階段,術前6~7 d,30 min/次,1次/d;護士應與患者一同分析半結構訪談記錄及自我心理探索記錄,鼓勵患者正確、有效的情緒應對方法,并提供理論及技術支持,以完善患者現有正確情緒應對方式;此外,護士還應通過理性分析,耐心引導患者摒棄無效、負性的情緒應對方式。第二階段:亦稱自由選擇階段,術前第4~5 d,30 min/次,1次/d;護士應向患者介紹多樣性心理護理方法,囑患者依次嘗試,然后根據自己意愿選擇1~2種自我情緒調節方法。常見自我情緒調節方法如下:(1)放松訓練,護士應向患者講解及演示放松訓練的步驟、動作,鼓勵患者獨立完成2~3次放松訓練,然后,給予糾正指導;護士應為患者提供放松訓練指導音頻或視頻,囑患者每天睡前及午后各練習1次(15 min/次)。(2)注意力療法,負面情緒往往是由于患者注意力過分集中于壓力事件所產生的應激反應。護士囑患者站在室外(公園、綠地等)或者窗前,通過目光追隨某一移動事物(如飛鳥、蝴蝶、蜜蜂等)轉移注意力,以達到舒緩負面情緒的目的。此外,還可通過太極拳、慢跑、散步、觀看喜劇等多種方式進行注意力轉移。(3)信心療法,囑患者每天起床時,應對自己說:“盡管我生病了,但我不會逃避,我正在積極治療,漸漸好轉,別人能夠做到的,我也一定可以,加油”。(4)對癥配樂聯合意象療法,焦慮不安、易激動及失眠者,應選取安靜、平穩、松弛類音樂,如“寂靜之聲”、“藍色珊瑚”、“大自然情詩”等;疲倦、乏力、頭暈者,應選取輕松、歡快類音樂,如“翼年代記”、“最終幻想”、“潘多拉之心”等;心悸、煩亂、胸悶者,應選取柔和、抒情類音樂,如“安妮的仙境”、“初雪”、“雪之夢”等。護士應充分尊重患者喜好及意愿,與患者一起選擇音樂,一起制訂個性化對癥配樂方案。囑患者一邊播放音樂,一邊進行意象性想象。2次/d,30 min/次。第三階段:亦稱鞏固強化階段,術前3 d及術后1~4周,與患者約定具體時間,每周與患者面對面交流1次(約30 min),幫助患者分析自我心理探索記錄,肯定患者正確的情緒應對方法,糾正患者錯誤認知及錯誤行為,以不斷強化患者自我情緒管理能力。
1.3 觀察指標 術前2周及術后4周,通過病房訪視、復診、社區隨訪等方式,采用問卷調查的手段測評患者焦慮、抑郁情緒及癌因性疲乏程度。調查前,護士應采用統一指導用語,介紹問卷調查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項,然后由患者自行完成問卷。每次問卷調查時間為30 min。
1.3.1 抑郁自評量表(SDS) SDS共包含20個條目(其中10項為反向評分),應用4級評分評價患者癥狀頻度,1分:沒有或者很少時間;2分:有時;3分:大部分時間;4分:全部時間或者絕大部分時間。得分越高代表患者抑郁癥狀越重。輕度抑郁53~62分,中度抑郁63~72分,重度抑郁72分以上。
1.3.2 焦慮自評量表(SAS) SAS亦包含20個條目。其中,5項為正性陳述(5、9、13、17和19),15項為負性陳述。正性陳述計分方式與SDS量表一致;負性陳述亦采用4級評分,但按照4~1分順序進行反向計分。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焦慮癥狀越重。輕度焦慮50~59分,中度抑郁60~69分,重度抑郁69分以上。
1.3.3 癌因性疲乏問卷(RPFS) RPFS共包含4部分內容,27個條目,其中,第1~2條及第25~27條不參與患者疲乏得分的統計。4部分內容分別為行為(3~7條)、情感(9~13條)、感覺(14~18條),認知(19~24條)。每個條目均采用3等級評分,0~3分:無疲乏或者輕微疲乏;3~6分:中度疲乏;6~10分:重度疲乏。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疲乏程度越嚴重。各因子評分=各因子總分/因子條目數。采用因子分評價患者疲乏程度。各分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數0.88~0.93[3]。

2.1 兩組患者干預后焦慮、抑郁評分情況及發生率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后焦慮、抑郁評分情況及發生率比較
2.2 兩組患者干預后癌因性疲乏評分情況 見表2。


分
3.1 多樣性心理護理對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影響 惡性腫瘤患者一般會經歷否認、懷疑、憤怒、焦慮、求生、緊張、抑郁等心理階段[4-5]。其中,以焦慮、抑郁情緒最為常見。宮頸癌術后,患者喪失重要生殖器官、性功能減退、絕經期提前,往往會引起一系列負面情緒,這些情緒若得不到及時疏導及干預,不僅會影響患者康復進程,還可能誘發多種身心疾病,嚴重威脅患者、健康生命。我們的研究顯示,觀察組宮頸癌患者圍手術期加行多樣性心理護理,干預后SAS及SD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此外,焦慮、抑郁發生率亦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與王蘭英等[6]研究結果一致。究其原因,可能與以下幾點有關:(1)半結構式訪談可提高護患溝通效率,增進護士對患者負面情緒應對方法的了解。(2)自我心理探索可充分調動患者參與性,幫助患者發掘自動思維內非理性部分,激發患者自我情緒管理意識;此外,自我心理探索也可幫助護士更好地了解患者,繼而為臨床心理干預提供了可靠依據。(3)階段性、針對性、多樣性心理護理,可強化患者積極應對方式,增強患者自我情緒管理能力,對促進患者情緒穩定具有重要意義。由此可見,多樣性心理護理更加符合個性化、人性化原則,它對增強患者自我情緒管理意識及能力,穩定患者情緒至關重要。
3.2 多樣性心理護理對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響 手術、放療、化療等治療手段在控制癌灶的同時,也損傷了正常組織、細胞,可不同程度加重患者癌因性疲乏、疼痛、惡心、嘔吐等副反應,可加重患者負面情緒,患者易產生“病情惡化”、“治療無效”等懷疑,繼而心灰意冷,失去康復信念,身心俱疲;此外,受圍手術期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的影響,患者依從性降低,放任自己按照喜好做事,不規律的作息、飲食,可進一步加重患者疲乏感。由表2可知,干預后觀察組行為、情感、感覺及認知4項癌因性疲乏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結果與相關文獻一致[7-8]。由此可見,實施多樣性心理護理可有效減低宮頸癌患者圍手術期疲乏程度。
綜上所述,多樣性心理護理可有效緩解患者焦慮、抑郁情緒及癌因性疲乏。然而,受物力、人力及時間限制,本研究未對兩組患者遠期生活質量進行評價,故而,多樣性心理護理具體遠期療效如何,尚待進一步研究證實。
[1] 熊芳芳,趙慶華.綜合護理干預對宮頸癌患者心理及免疫力影響研究[J].重慶醫科大學學報,2013,38(7):690-693.
[2] 陳唐庚,陳麗清,陳惠玉,等.自理能力評估對宮頸癌患者術后早期活動指導的效果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2):110-112.
[3] 郭丹丹.應用健康教育路徑對宮頸癌根治術后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的效果評價[J].廣東醫學,2011,32(19):2618-2620.
[4] 胡淑賢,李冬梅,石愽,等.心理療法對老年宮頸癌術后患者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6):1443-1444.
[5] 譚德容.疼痛的綜合干預對宮頸癌患者術后疼痛及焦慮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4,24(19):81-83.
[6] 王蘭英,李冬梅,黃可欣,等.心理療法對宮頸癌化療患者細胞因子、T淋巴細胞亞群及NK細胞影響的實驗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3,28(4):691-692.
[9] 劉玲珍,楊麗君,藺大明.盆底功能訓練對宮頸癌術后尿潴留的影響[J].江蘇醫藥,2014,40(16):1968-1969.
[10] 張娜,郭玉芳,張靜平.宮頸癌圍術期患者C型行為特征和焦慮抑郁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2,15(8B):2662-2663.
鮑蘇英(1976-),女,浙江杭州,本科,主管護師,從事臨床護理工作
R471,R737.33
B
10.16821/j.cnki.hsjx.2016.01.025
2015-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