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新長
[摘要]民營企業作為我國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濟新常態的進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民營企業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進行轉型升級具有其重要性與必要性。民營企業應在遵循資源優化、落實創新、市場需求、產品聚焦等原則的基礎上,通過產業創新升級、發展價值鏈與供應鏈、管理創新升級、貿易創新升級等路徑,加快自身轉型,實現發展新境界。
[關鍵詞]民營企業;經濟新常態;轉型升級
一、民營企業在經濟新常態下轉型升級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民營企業作為我國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濟新常態的進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民營企業在經濟新常態下進行轉型升級具有其重要性與必要性。
(一)重要性
萬科董事長王健林指出,在經濟新常態下,民營企業是否能夠升級轉型成功決定了我國經濟是否可以轉型升級成功。一方面,從數量上來說,我國民營企業數量占企業總數量九成以上;另一方面,從創造價值角度來說,我國民營企業創造價值占GDP總額六成以上。另外,我國民營企業還解決了國內部分人員就業問題,而在經濟新常態下民營企業是否能夠轉型升級成功決定了這部分人員的就業問題。由此看來,民營企業轉型升級意義重大。
(二)必要性
一方面,優化產業機構,進行轉型升級,這是我國經濟“新常態”的重要特點之一,因此,我國民營企業有必要在經濟新常態下進行有計劃有步驟的轉型升級。另一方面,在《2015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分析報告》中我們可以發現,在經濟新常態下,我國民營企業總體盈利能力呈現下降趨勢,尤其是許多制造業,虧損面不斷擴大。為了提高總體企業競爭力,我國民營企業可以通過轉型升級找到更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實現跨越式發展。
二、民營企業在經濟新常態下轉型升級遵循原則
縱觀我國民營企業發展歷程,正如自然生物進化一樣,民營企業的轉型是一種具有自然形態的規律。因此,民營企業在經濟新常態下,其轉型升級也遵循一定的原則。
(一)資源優化原則
在經濟新常態下,我國許多民營企業在轉型后出現了適應不良、資源浪費的情況。民營企業的轉型升級不僅僅是形式上的革新,更重要的是資源的重新利用與整合優化。沒有資源的優化,而僅僅是人力物力的順序重排,將難以達到經濟“新常態”下民營企業轉型升級的目的。因此,資源優化,高效利用,是我國企業在經濟“新常態”下轉型升級所要遵循的首要原則。
(二)落實創新原則
我國許多民營企業在經濟“新常態”中轉型升級時,常常會盲目引入許多高科技及專利技術,但是卻不問這些高新科技及專利技術是否真正適合企業,是否能夠在企業中落實創新,從而導致民營企業在“新常態”的大浪淘沙中過早夭折。因此,民營企業在轉型升級中務必做到落實創新原則,不僅要有不移的信念,更要有務實的態度和詳實的執行計劃,落實創新,使企業在經濟“新常態”中能夠堅定地走下去。
(三)市場需求原則
在經濟“新常態”下,個性化的市場需求已經讓“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產品和服務沒有銷路。因此,我國民營企業的轉型升級應以市場為導向,轉型后符合市場需要,這樣,才能在轉型升級中找到真正屬于民營企業發展的道路,具體來說:第一,以用戶需求為優先考慮項,著力滿足市場需求;第二,掌握專項突出技術,重點制造核心產品;第三,注重營銷更新,逐步提高市場占有率。
(四)產品聚焦原則
我國民營企業在經濟“新常態”下,其轉型升級往往陷入這樣的誤區:往往只注重產品線多樣化的擴展而生產過多種類產品,使核心產品研發能力降低,因而導致企業核心競爭力分散。因此,我國民營企業在經濟“新常態”的轉型升級中需要遵守產品聚焦原則,令產業集中,才能使企業的產品和服務更具競爭力。
三、民營企業在經濟新常態下轉型升級的路徑選擇
結合民營企業在經濟新常態下轉型升級遵循原則和企業成長理論,對已出現的民營企業轉型升級路徑加以總結,找出最適合我國民營企業經濟新常態下的四種路徑選擇:
(一)產業創新升級
在經濟“新常態”中,我國民營企業最常見的轉型升級路徑是進行產業創新升級。產業創新升級又分為產業間與產業內的創新升級。
1.產業內升級。該類民營企業轉型升級的突出特點是:在保持原有行業優勢的基礎之上,企業立足本行業,利用技術創新來實現新產品與新市場的開拓。產業內升級的突出優勢是:抗風險能力增強,獲得長遠發展。產業內升級可令企業從“企業資源”的掌握,到“企業能力”的提高,逐步走向“企業發展”,符合彭羅斯理論及資源優化原則。例如,諸暨市大唐襪業通過產業間創新升級來順利實現企業的轉型與發展。
2.產業間升級。在經濟“新常態”的大形勢下,我國許多民營企業紛紛進行產業間轉型升級。轉型的方向基本為新興領域,總的來說,可以分為五大部分:一是新能源領域;二是新材料領域;三是生物醫藥領域;四是電子信息領域;五是海洋領域。較之傳統行業,新興領域的優勢不言而喻,不僅企業數量少,而且附加值高。因此,為獲取高利潤增長空間,許多民營企業紛紛選擇新興領域來進行企業的轉型升級。例如,溫州市正泰集團,通過轉型太陽能產業,順利實現企業升級。
(二)發展價值鏈與供應鏈
從價值鏈與供應鏈人手,我國部分民營企業由此來實經濟新常態下的轉型升級。
1.融入供應鏈。在經濟“新常態”中,我國作為許多企業原材料的重要供應基地,在國際供應鏈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國民營企業可以通過融入供應鏈的方式來實現企業的轉型升級。通過這種轉型路徑,我國民營企業可以:第一,提高生產技術;第二,豐富管理經驗;第三,提升產品檔次;第四,獲得先進管理模式;第五,引進先進營銷手段。民營企業可通過融入供應鏈來全方位提升民營企業的“動態能力”。這方面的典型企業是浙江省的“江西子聯合控股有限公司”,該企業通過與美國“通用”、日本“石川島”等知名企業供應鏈的合作順利實現了企業的轉型升級。
2.完善價值鏈。我國民營企業可以通過有效整合本地或地區間的價值鏈,來實現經濟新常態下的轉型升級。企業間合力發展、“抱團取暖”的發展路徑已經越來越明顯。通過完善價值鏈來實現民營企業轉型升級的優勢是:第一,降低交易費用;第二,研發風險分散;第三,利于形成大規模企業升級。例如,浙江省溫州市的民營企業正是通過這樣的集群發展實現了企業的轉型升級。
(三)管理創新升級
目前我國民營企業還大部分處于“經驗化”、“家族式”管理階段,因此,在經濟“新常態”增長放緩的背景下,可以通過管理創新來找升級路徑。“經驗化”與“家族式”的管理階段使我國民營企業處于資源浪費與成本居高的粗放式經營模式中,因此,我國民營企業需要通過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來實現管理創新升級。具體優勢如下:第一,規范企業流程,提高效益;第二,強化信息管理,提升管理水平;第三,關注細節,提升經營績效;第四,優化業務流程,降低成本。企業成長理論指出,不論民營企業具體選擇何種升級轉型路徑,利用信息化手段來實現管理創新升級是企業必須的。在這方面的典型企業是杰克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該公司通過采用先進信息管理手段來實現管理創新升級,例如“6s”管理模式。
(四)貿易創新升級
在經濟“新常態”中,我國民營企業想要實現轉型升級,可以有計劃有目的地實行“走出去”戰略,進行貿易創新升級。企業進行貿易創新升級時,可以從以下角度來考慮:第一,從投資地點來說,企業可以選擇多樣化投資地,不僅選擇日本美國等發達地區,也可以向東南亞地區、非洲地區等。第二,從投資方式來說,我國民營企業可采用多企業合作方式,在國外共同建立工業園,這樣,不僅可以節省成本,還可以減少投資風險。第三,從投資策略來說,由“單兵作戰”轉為“抱團共贏”不失為是一種有效投資策略選擇。第四,從投資領域來說,以前我國的民營企業以設立簡單貿易機構為主,現可以轉為設立境外加工地。另外,民營企業在實行貿易創新升級的過程中,不僅自身要做出積極的轉型,還應適度關注政府出臺的政策,爭取政府支持。這樣,將外部政策環境與企業自身轉型有機結合,可以極大程度上實現貿易創新升級,節省企業的成本,提高效益。
四、結束語
在我國經濟體系中,民營企業作用巨大。透視經濟“新常態”及我國當前經濟環境,轉型升級成為民營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民營企業轉向何路,如何轉型與升級,這是我國當代學者及企業家需要認真思考的重要課題。總之,我國民營企業應從實際出發,充分發揮企業家精神,克服自身弊病,站在系統的角度來解決經濟“新常態”中的轉型升級問題。只有這樣,我國民營企業才能加快自身轉型,實現發展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