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保林
心理學家布魯納說:“教學過程是一種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持續不斷的活動。”問題是探究性學習的核心,所以,教師能否恰到好處地設置有價值的問題,學生能否在質疑中提出有挑戰性和吸引性的問題,是探究性課堂學習能否獲得成功的關鍵。問題就是矛盾,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就要引導學生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善“導”的教師,總會在課之始、課之中和課之尾不斷引出發人深省的問題;成功的課堂教學,也總是能夠創造問題情境,讓課堂充滿問題。
一、當前數學課堂提問的誤區
我們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一個問題提出后,半天沒有反應,出現一段長時間的沉默;而當教師點名讓某同學作答時,該同學也不愿開口,只是支吾以對。尤其這種情況出現在開公開課時,會讓教師因擔心教學進度完不成,或課堂氣氛不活躍而驚惶失措,急得滿頭大汗,要么自問自答下去,要么責怪學生不配合教師。出現上述現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1、教師提出的問題過難,超出了學生的能力范圍,使得學生不會回答。有的教師提問超出學生知識范圍,大而空;甚至未開講,就把需要深化的內容提出問題。這樣的問題學生無所適從,只能面面相覷,目瞪口呆,抑制了學生的思維熱情和信心,違背了學生的學習規律,導致學生思維斷層,“跳來跳去夠不著”,這樣提問毫無意義。
2、教師的問題表述不清楚,學生不知如何回答。一個提問,它必須是準確、具體、不產生歧義的。否則,一問下來,學生左右為難,無所適從,結果只能是時間在沉默中被白白浪費掉。
3、教師提問的用語不當,學生不愿回答。課堂上,教師經常這樣問學生:“這個問題誰會?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會的請舉手。”這樣的用語就非常的不準確,學生答上來是理所應當,因為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如果回答不上來,說明連這樣“非常簡單”的問題都不會,其他的知識可能更不會,學生的自信心嚴重受挫。一些尖子生也不屑回答這樣“非常簡單”的問題。既然“非常簡單”,讓那些學困生回答好了。學生的積極性得不到鼓勵,效果就不好。而有的老師說這是一個“非常難”的問題,這樣說也不好,既然是“非常難”的問題,學困生就不愿思考了,反正我答不上來;尖子生回答后,感覺非常容易,易產生驕傲情緒,不能對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所以在課堂上,教師不要輕言:“這是一個‘非常簡單或是‘非常難的問題。”而應該說:“這個問題誰會,請回答!”如果回答得對,是難的問題應該鼓勵:“這么難的問題都能回答上來。”如回答不上來:“這個問題非常難,不會也是正常的。”而真正簡單的問題就不要問,以免浪費學生的學習時間。
4、學生沒有足夠時間思考提出的問題,便急于讓學生回答。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是需要時間來思考問題的,沉默對于學生而言至關重要。而我們通常在討論中很少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在大部分的課堂討論中,學生只有幾秒鐘的時間就必須對教師提出的問題作出反應。其實對于學生而言,在課堂上認真獨立思考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所以在有些時候保持沉默是教師的最佳選擇,這對提高學習效果具有巨大的作用。
二、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的基本原則
1、提問要講究目的性原則。為什么要問。預先設計的問題要有明確目標:或為引入新課,或為教學前后聯系,或為突破教學難點,或為引起學生爭論,或為總結歸納等等。
2、提問要講究啟發性原則。教師恰到好處的提問,不僅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還能促使知識內化。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的如何,取決于教師引導啟發作用發揮的程度,因此課堂提問必須具備啟發性。
3、提問要講究新穎性原則。好奇心人皆有之,強烈的好奇心會增強人們對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發思維。教師設計提問時,要充分顧及這點。提問的內容要新穎別致,這樣就能激起他們的積極思考,踴躍發言,創造出一種新鮮的能激發學生求知欲望的情境,從而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火花得到迸發。
4、提問要講究全體性原則。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課堂提問的目的是在于調動全體學生積極思維活動,要使全體學生都積極準備回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不應置大多數學生而不顧,而形成一對一的回答場面,或只向少數幾位學生發問。不要先提名后提問,也不要按一定次序輪流發問,教師提問的機會要平均分配給每一個學生,即使提問個別學生,最好是先提問后提名,好讓全體學生共同思考,這樣帶來的效果就不同。
三、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的策略和方法
課堂提問可依據所提問題的類型不同而進行分類,比如美國的貝爾在《中學數學的教與學》中按照事實、技能、概念、原理四種對象與認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價六種認知水平交叉結合,把問題分成24種類型(如事實理解、事實分析、技能應用、技能評價、概念認識、原理綜合等)。也可根據提問的目的和作用分為引入性提問、復習性提問、啟發性提問、顯示性提問、表現性提問、激趣型提問、聯想型提問、類比型提問、懸念型提問、遷移型提問、暗示型提問、猜想型提問、發散型提問、反饋型提問等類型。這是從教師的主觀愿望的角度考慮的分類。實際上,提問是師生雙方的共同活動,教師更要關注的是提問對于學生思維活動的激發和主體作用的體現問題。
(1)激趣性提問。(2)啟發性提問。(3)新穎性提問。(4)誘思性提問。(5)理解性提問。
課堂提問是一種教學手段,更是一種教學藝術。在現今動態生成型的課堂中,我們要不斷優化課堂提問的方法、過程、內容、角度和表達,充分發揮提問的有效性。當然,高效能的提問類型有多種,不同的教師不同的課堂有不同的提問策略,不同的提問策略會產生不同的教學效能。
總之,作為老師要能堅持課前、課中、課后反思的習慣,及時總結自己在問題設置、提問過程、提問效能方面的經驗和不足,并能不斷加以發揚和改進,那么,我們的潛能就會得到充分挖掘,我們的專業就會得到主動創新的發展,我們的課堂氛圍就會更加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