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樂奇
一、任務型教學法的本質特點及設計原則
任務型教學法自出現以來一直備受語言學家和語言教育研究者的關注,目前我國教育部在中學英語課程標準中也推薦了這一外語教學法。
任務教學法的核心在于構建任務“活動”,其區別于傳統教學訓練中的“練習”,其目的性更為完善,包括了教學目的和實踐目的。任務型教學法中任務活動的構成要素主要有六個方面:第一,明確的實踐訓練目標,其中包括教學訓練結果和非語言性結果;第二,具體的活動內容,簡單來說就是要明確任務具體是要做些什么,并需要由學習者付諸實際行動來完成;第三,提供明確的輸入材料,如列車時刻表描述任務;第四,明確訓練任務活動中的主要角色;第五,制定任務活動的流程順序,簡單來說就是要明確任務應當如何完成;第六,創設情境,在前述條件完成的前提下,進行情境創設,一般由教師引導,由學生在活動進行中逐漸豐富并最終接近真實情況。
二、任務型教學法在初中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效果分析
為分析任務型教學法在初中英語口語教學中的實際效果,筆者與所在學校同年級其他兩名教師一同制定了任務型教學法的評估教學實驗。實驗選擇本校初二年級三個班級進行教學實驗,小組共同設計了任務型教學法實施方案和評估實驗方案。
任務法教學實驗采用了基本的任務型教學框架,對任務的組織采用前任務、任務環和語言聚焦三段模式,在任務前先進行回憶和任務導入活動,明確任務訓練目標,在執行過程中構建交流和互動載體,以學生小組的形式構建情境并進行互動,任務后教師對學生表現和成果進行總結與評價,對難點集中的語音、語言形式等進行詳細講解和分析。
評估試驗方案采用和相對比模式,三個班級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案,教學實驗為期一個月。A班為實驗班,所有口語課均采用新的任務型教學法教學;B班為第一對照班,采用傳統教學法進行口語課教學;C班為第二對照班,實驗期內前兩周采用傳統教學法教學,后兩周采用任務型教學法教學。經過為期一個月的教學實驗后,對學生學習成果和意見進行訪談式收集整理,分析教學法的總體應用成果。
經過試驗后,研究小組得出如下結果:A班學生口語水平提升迅速,訪談調查中學生普遍對教師所采用的新教學方法認同感較高;B班學生口語水平提升緩慢,中學生對口語學習的普遍評價是枯燥、乏味,學習困難度較高;C班學生口語水平提升顯著,學生對本月內兩種教學法的感知差異明顯,在詢問到“更希望老師采取哪種方式授課時”,94.2%的學生(全班共35人)選擇了任務型教學法。實驗期結束后,對三個班級學生口語水平進行了綜合測試(百分制),其中A班平均分87.6分,B班平均分82.3分,C班平均分86.9分,由此可見任務型教學法對于口語教學有較為顯著的幫助。
就本教學實驗來看,任務型教學法對于口語教學有一定的促進性效果,并有助于教學成果的改善。
三、任務型教學法在初中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建議
從目前國內英語口語教學的普遍現狀來看,教學方法單一是較為普遍的問題,大多數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都是簡單的背誦式口語訓練,這種訓練方法很難與實踐相結合。由此,筆者也對初中英語口語教學中任務型教學法的實踐策略提出了以下三條建議:1. 在任務型口語教學方案的設計中應當應用任務型教學大綱的設計思想,一般在教學方案設計中可以采用教務組共同研究討論,共同制定統一方案的形式,同時為大綱提供一定的冗余空間,保證教師可依據學生情況進行內容、細節方法的調整;2. 充分利用任務驅動作用,活躍口語練習的氣氛,教師應避免教學方法的死板套用,而是合理創建任務情境,靈活調整應用程度;3. 在實際任務方法的設計上,可采用目前國內研究中已經較為成熟的任務形式,賈志高在研究中總結了幾種可用的任務設計思路,可以設計實體或人物描述、人際對話、正式性交涉、簡單內容的解釋、問詢與回答等幾種任務設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