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晶 李佳 南希
摘要 2016年4月1日,“大學圖書館發(fā)展趨勢與服務創(chuàng)新論壇”在西安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舉行。論壇展示了著名大學圖書館的館長對未來圖書館發(fā)展的思考:如何在轉型中謀發(fā)展、在變革中求創(chuàng)新;如何提升創(chuàng)新服務的能力;如何在建設下一代圖書館集成系統(tǒng)中促進共享與合作;如何通過再造空間重塑圖書館的價值;如何在開放獲取環(huán)境下拓展服務新領域等。文章綜述了11位館長的發(fā)言,旨在破解大學圖書館所面臨的新問題、謀劃未來發(fā)展的新思路、構建創(chuàng)新服務的新模式。
關鍵詞 大學圖書館 發(fā)展趨勢 服務創(chuàng)新 下一代圖書館集成系統(tǒng) 空間再造 開放獲取
分類號 G258.6
DO 10.16603/j.issn1002-1027.2016.04.002
2016年是我國“十三五”規(guī)劃開局之年,也是各大學的“十三五”規(guī)劃啟動之年。恰逢西安交通大學建校120周年、西遷60周年,由西安交通大學圖書館主辦的“大學圖書館發(fā)展趨勢與服務創(chuàng)新論壇”于2016年4月1日在西安交通大學隆重舉行。教育部高教司副巡視員張愛龍、高教司副處長都昌滿、教育部高等學校圖書情報工作指導委員會主任、北京大學圖書館館長朱強及西安交通大學校領導出席了本次會議。來自交通大學兩岸5校以及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香港科技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澳門大學、臺灣大學、日本國立和歌山大學等50多所國內外著名大學圖書館的80多位館長、書記、副館長參加了本次會議。
教育部高教司副巡視員張愛龍對本次會議高度重視,他在開幕式的講話中特別提到:高等教育的發(fā)展對大學和圖書館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學和圖書館要集中力量做好政策制定、宏觀指導、協(xié)調服務,更多地運用法律、法規(guī)、政策和標準、撥款、信息服務等手段,圍繞高校“立德樹人”這一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認真研討各高校圖書館如何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建立健全自我發(fā)展與不斷創(chuàng)新的機制。同時處理好圖書館的主要職能和其他職能之間的關系,處理好為人才培養(yǎng)服務和為科學研究服務的關系,積極全面地參與人才培養(yǎng)全過程,采用多種形式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充分發(fā)揮高校圖書館在學校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中應有的作用。他希望教育部高等學校圖書情報工作指導委員會和各省高等學校圖書情報工作指導委員會、高校圖書館結合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總體要求和本校改革發(fā)展的具體實際需求,在做好本館各項服務、研究、傳承、創(chuàng)新工作的同時,進一步做好校際館際合作、業(yè)務研究與發(fā)展、交流培訓等工作,推動我國高校圖書館事業(yè)從整體上不斷地向前邁進。
本次論壇上,清華大學鄧景康館長、香港科技大學陳麗霞館長、上海交通大學陳進館長、西安交通大學王元館長、新竹交通大學袁賢銘?zhàn)^長、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蔡發(fā)翔館長、澳門大學潘華棟館長、日本國立和歌山大學渡部斡雄館長、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張甲館長、北京大學聶華副館長和臺灣大學陳光華副館長分別在會上做了主題報告,現將館長們的研討分述如下。
1 新時期大學圖書館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思路
隨著高等教育的持續(xù)發(fā)展,大學的定位和職能不斷被賦予新的內涵。圖書館要順應大學的發(fā)展,就必須隨之一起駛入快速發(fā)展的軌道。在我國高等教育“雙一流”建設戰(zhàn)略的大背景下,如何重新定位圖書館的發(fā)展目標、拓展服務內容、創(chuàng)新服務模式,已成為大學圖書館館長們關注與思考的問題。
清華大學圖書館館長鄧景康的報告——“融入服務支撐體系,提升圖書館服務能力”特別提到,當今我國大學圖書館的使命應該是“收集、組織、保存高品質的研究型學術資源并提供利用,通過知識發(fā)現、知識獲取與知識創(chuàng)新平臺,提供貫穿整個學習周期和研究周期的知識服務;創(chuàng)建溫馨的、充滿吸引力的學習、研究與協(xié)作交流環(huán)境,確保對學校知識資產的管理與使用,使圖書館真正成為學校的信息資源中心、學習交流中心、協(xié)作創(chuàng)新中心和文化傳承中心。鄧館長分析了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和康奈爾大學圖書館的發(fā)展目標,認為大學圖書館既要夯實基礎服務,又要挖掘新型服務。他強調文獻保障是支撐服務的核心;支撐服務的對象應該包括:大學的建設目標、教學科研、廣大師生以及知識的生產、保存、傳播及有效利用。鄧館長以清華學者庫、學位申請系統(tǒng)和教參服務平臺提供的創(chuàng)新性服務的實踐案例,說明大學圖書館提升服務能力的關鍵在于:積極融入學校的服務支撐體系,發(fā)揮優(yōu)勢,謀求長遠。
2 大學圖書館的轉型與變革方向
當前大學圖書館正處于轉型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zhàn)。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陳進館長的報告——“夢畫明天的大學圖書館”特別強調,大學圖書館的服務應聚焦“創(chuàng)新”與“轉型”,做到以讀者為中心、以創(chuàng)新為核心、以轉型為目標,挖掘讀者需求,為科研“做嫁衣”,支撐大學發(fā)展。他以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在機構改革和重組方面所取得的成果為例,分享了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積極融入教學科研服務,為精準、高效、全面獲取專業(yè)信息資源發(fā)揮應有作用的經驗。他認為圖書館在機構知識庫、數據管理服務、學科情報分析等服務方面尚需不斷深化。他將未來大學圖書館的改革方向總結為7個方面:績效資源、嵌入教學、支持科研、傳承文化、空間再造、輔助創(chuàng)新、生態(tài)管理。
西安交通大學圖書館王元館長的報告“變革中的西安交通大學圖書館”,以西安交通大學圖書館在轉型與變革中的思考與探索為主線,介紹了轉型與變革時期西安交通大學圖書館在資源保障、文化傳承、空間再造、服務模式等方面遇到的問題和解決舉措。他結合西安交通大學館舍空間變革的思路和探索的過程,分享了iLibrary Space如何成為自主學習、交流分享的場所,PBL Space如何成為嵌入教學的場所,經濟學人空間如何正在成為指導學生閱讀的場所。他認為,館舍空間再造需要認真思考和探索,而不是簡單的效仿。
澳門大學圖書館潘華棟館長的報告——“新趨勢、新變革、新發(fā)展——從澳門大學圖書館說開去”,介紹了澳門大學圖書館在變革中的探索和思考。澳門大學圖書館的建設新目標是把圖書館打造成“資訊之窗、溝通之橋、靈感之源”,使圖書館成為校園內的首選場所(The Preferred Place on Cam-pus)。他認為,大學圖書館應該被打造成為富有彈性、多用途、有發(fā)展、適應性強的圖書館,變革后的圖書館應該是一個學習空間,是一個聚習及提升人際關系的地方,是提供合作及互動的地方,是大學的“歇腳點”。
3 下一代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tǒng)的館際合作與共享策略
當前,下一代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tǒng)已經成為圖書館討論的熱門話題,且逐漸被納入各館的議事日程。就目前來看,我國大學圖書館對下一代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tǒng)的考慮大都處于獨自調研或觀望之中。香港科技大學圖書館館長陳麗霞的報告——“香港八所高等院校邁向新一代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tǒng)”,分享了香港八所高等院校圖書館在下一代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tǒng)建設方面的深度合作計劃與合作過程中的經驗。
香港八所高校通過依托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大學圖書館聯(lián)席會,建立了一個共享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tǒng)工作組和五個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tǒng)功能小組,即:館藏與資源管理、編目與元數據、訪問傳遞與資源共享、發(fā)現與用戶體驗、系統(tǒng)架構和技術,對下一代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tǒng)的需求與共享策略進行討論交流、達成共識。特別在資源整合與存取方面,更重視免費資源與訂閱資源、印刷型和電子資源的統(tǒng)一管理,重視圖書館各類資源的整合與無縫存取以及與外部資源平臺的無縫連接(包括財務、學生、供應商、書目工具等平臺);在學術資源發(fā)現方面,更關注滿足讀者的各類需求;在合作與共享方面,更注重合作編目、合作館藏建設、最大限度減少重復建設;在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tǒng)的開放架構方面,更關注提供豐富的應用程序接口、全面支持第三方程序開發(fā)等因素。工作組和功能組先后出臺7套評審標準;起草了征求意見書,共同參與產品測試、評審和對產品的投票。最終從中選定一家產品,八所高校統(tǒng)一實施,共享該產品。報告中進一步提到,在考慮下一代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tǒng)特性時,所面臨的新問題和新挑戰(zhàn)主要包括在下一代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tǒng)共享過程中的數據去重、與學校其他系統(tǒng)及數據的集成(包括財務系統(tǒng)、學習管理系統(tǒng)、認證系統(tǒng)、學生記錄、人事記錄等),以及傳統(tǒng)的工作流程的改變、人員的重新部署、人員的培訓等挑戰(zhàn)。
陳麗霞館長的報告所提出的下一代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tǒng)共享策略與合作機制的思路和做法引起參會館長們的廣泛興趣。很多館長認為,香港八所大學圖書館的下一代圖書館集成管理系統(tǒng)共享策略與合作模式非常值得借鑒。
4 館舍空間再造與創(chuàng)新服務的融合
大學圖書館的服務方向和內涵發(fā)生的變化對館舍空間再造提出了新的要求,圖書館實體空間的設計、服務內容和管理模式成為本次論壇上館長們討論的熱點。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圖書館張甲館長的報告——“數字環(huán)境下研究型圖書館的空間利用變革”指出,圖書館空間的本質在于鼓勵學生以合適的方式將空間利用起來,把環(huán)境還給讀者,使圖書館真正成為支持學生學習和交流的場所、成為大學人氣最旺的地方。他認為,數字環(huán)境下大學圖書館的學習空間應該具備四個特點:鼓勵以開放和互動為特征的智慧學習、滿足個性化學習和研究的使用環(huán)境、建立讀者主導的多樣化和多重性空間、為學生營造歸屬感。他強調創(chuàng)意空間尤其要注意自然光線和家具靈活性、功能性的組合,建議多采用翻轉課堂家具和可伸縮家具,既適合于討論也適合于自習,使用完畢后便于管理且節(jié)省空間。
日本國立和歌山大學圖書館館長渡部斡雄的報告——“University Library Trends in Japan andWakayama University Library Re form”(日本大學圖書館的發(fā)展趨勢及和歌山大學圖書館的變革),分享了和歌山大學圖書館空間變革的實踐:根據樓層重組館舍空間,增加家具靈活性,改變家具顏色,以移動玻璃白板墻代替普通墻體,在空間嵌入館員教育等。通過這些舉措,建立既符合學生需求又能夠自由活動的學習空間,使圖書館的館舍空間布局和服務發(fā)生了根本變化。
西安交通大學圖書館王元館長的報告“變革中的西安交通大學圖書館”,介紹了圖書館在新空間的管理和利用方面的經驗,他以西安交通大學的iLi-brary Club模式為例,說明學生社團通過自主管理圖書館新空間,參與圖書館讀者服務和空間管理,在自主管理、服務他人、提升自我的過程中,能夠不斷地提高其組織能力、表達能力、社交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踐中實現自我成長。他認為這種iLibrary Club空間管理模式正在發(fā)揮大學圖書館在支持學校人才培養(yǎng)方面應有的作用。
5 開放獲取環(huán)境與拓展服務新領域
開放獲取環(huán)境為圖書館和學術界帶來了新機遇,如何借助開放獲取環(huán)境拓展服務新領域是本次論壇的熱門話題之一。
新竹交通大學圖書館袁賢銘?zhàn)^長的報告——“圖書館創(chuàng)新服務——機構典藏加值應用”分享了新竹交通大學圖書館通過擴展機構知識庫功能,為本校決策部門提供更多的創(chuàng)新服務,包括提供科研成果產出分析、績效分析、學者指標分析、跨院系關鍵字分析、跨機構分析等信息服務。他認為,要重視機構庫與外界的互鏈以及替代計量學的嵌入,以提高機構知識庫的曝光度、提高用戶的粘合度。清華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圖書館在報告中也介紹了類似的探索和成功經驗。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圖書館館長蔡發(fā)翔的報告——“Working at the Frontier:Academic Li-braries in Research,Teaching&Learning”(工作在前沿:在研究、教學環(huán)境下的當今學術圖書館),詳細介紹了南洋理工大學圖書館在支持科研數據利用和管理方面所設計的數據管理計劃書、高校科研數據政策草稿系統(tǒng)和開發(fā)科研數據管理服務系統(tǒng),分享了該校圖書館在支持學術出版、提高對研究成果的認識、評價研究工作的影響力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他提到南洋理工大學自三年前實行期刊出版成果開放獲取政策以來,促進了對學術交流內容的理解,增強了學術曝光度和影響力。此外,蔡館長認為,作為另一種開放信息交流平臺的學術博客,圖書館的服務嵌入其中,也能拓展圖書館的服務。他分享了南洋理工大學圖書館直接利用學術博客參與教學的實踐,他認為這種方式具有高度互動、易于設置和更新、功能和特性不斷增強等優(yōu)點,可幫助實現翻轉課堂教學;可成為評價學生學習的新方式;可嵌入圖書館的服務和鏈接;可保存和展示學生作品、全球化地獲取教學資源等重要成果,使圖書館員能夠真正參與實際教學,提升了圖書館員在數字信息教學、版權使用許可、新技術的使用、搜集情報信息等諸多方面的能力。
北京大學圖書館副館長聶華的報告——“面向未來,重新定位,挺立潮頭:聚焦于機構使命的圖書館服務創(chuàng)新”,側重探討了在開放獲取運動發(fā)展背景下,大學圖書館如何重新審視圖書館價值,聚焦并與學校的使命和目標保持高度一致。她介紹了北京大學圖書館建設的機構知識庫、Scholars@PKU學者主頁、北京大學期刊網、研究數據服務平臺等一系列開放獲取網絡平臺的實踐經驗。倡議成立“高校機構知識庫共享聯(lián)盟”,推進高校機構知識庫的發(fā)展,增強我國高校大學機構知識庫建設的凝聚力,提升大學機構知識庫的可見度和影響力,以實現構建一個連接全球開放獲取知識庫的知識基礎設施的愿景。
臺灣大學圖書館副館長陳光華的報告——“Linked Open Data(開放關聯(lián)數據)——圖書館的挑戰(zhàn)與實踐”,介紹臺灣大學圖書館目前正致力于建立圖書館不同類型館藏數據之間的關聯(lián),將圖書館的關聯(lián)數據(Linked Data)與外界資源鏈接、打包,讓外界能夠發(fā)現館藏資料,從而有效傳播圖書館系統(tǒng)里的資源。他認為未來更多的挑戰(zhàn)在于將圖書館的書目信息轉換為關聯(lián)數據,將圖書館的編目信息外鏈到網絡,最終成為開放關聯(lián)數據,為公眾使用。
綜上所述,本次大學圖書館館長高峰論壇是一次高水平的學術會議,各位館長就新學術環(huán)境和新技術環(huán)境下圖書館的轉型、變革與發(fā)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zhàn)從不同角度進行了交流和研討,共同探討如何破解大學圖書館所面臨的新問題,謀劃未來發(fā)展的新思路,構建創(chuàng)新服務的新模式。與會代表一致認為,本次論壇將對大學圖書館未來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