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

[摘 要]課題研究與答辯是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課程形成性評估的重要方式之一。確立科學的考評理念,制定科學的考評細則,規范課程研究與答辯的運行機制,是確保該考核方式有效實施的重要基礎。課題研究與答辯評價機制科學化實踐的推進,需要實行“小班化教學”,需要學員營的支持與配合,需要教員進一步提高業務能力。
[關鍵詞]課題研究;答辯;評價機制
[中圖分類號] G6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6)12-0042-03
課題研究與答辯是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課程形成性評估的重要方式之一。確立科學的考評理念,制定科學的考評細則,規范課程研究與答辯的運行機制,是確保該考核方式有效實施的重要基礎。它在提高學員對國際政治經濟及國際關系領域的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的關注度,激發學員學習興趣,訓練學員的政治思維,提升學員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認識、分析國際問題的能力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課題研究與答辯在30分的形成性評估成績中占到了15分,對學員課程期末考試成績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為使它能更客觀地反映學員平時學習的效果,探索科學化的課題研究與答辯評價機制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確立科學的考評理念:課題研究與答辯評價機制科學化的基礎
課題研究與答辯評價機制的科學化需要科學考評理念的指導??茖W考評理念來源于先進的教育理念。主體性教育理念、知行統一教育理念、創新型教育理念等都是課題研究與答辯評價機制科學化的基礎。
(一)堅持主體性教育理念
堅持主體性教育理念,就是要在教學中始終堅持以學員為本,通過充分發揮學員的積極性、主動性來牽引并組織課堂教學。在考核中,我們要尊重學員的主體地位和個性人格,重建師生的角色地位,實現從以教員中心到以學員中心的轉變,從簡單劃一型的考核評價向全面綜合型的考核評價轉變。通過考核,促進學員自主學習,加深學員對政治理論的理解,使其深刻感悟政治理論的魅力和實踐價值。課題研究與答辯評價方式,通過學員自主選題、擬綱、撰文、答辯,訓練學員的政治思維,激發學員內在的學習動力與潛力;通過學員自主設計題目,自主開展研究、自主表達思想及自主展示成果,充分展示其個性。通過研究、答辯等環節,教員能及時、有效掌握學員學習情況并反饋學員,使學員進一步改進完善,真正做到以考促學。
(二)堅持知行統一教育理念
堅持知行統一教育理念,就是要在教學中,始終堅持理論與實踐相聯系,把理論講授與實踐訓練有機地統一起來,既注重對學員傳授政治理論知識,又注重培養學員的政治素養、道德情操、法制觀念、歷史觀念及國際視野,增強學員認識、分析問題的能力。在考核中,不僅把能力作為一項重要的考核指標,而且把能力培養作為一個重要的考核目的,強調通過考核提高學員的理論踐行力、政治認同感、道德修養等各種能力。課題研究與答辯,要求學員圍繞當代世界經濟、政治及國際關系領域的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選擇研究題目,運用所學馬克思主義國際戰略理論進行闡釋,撰寫論文作為課題結題報告,以答辯的方式進行結題驗收。學員既可以對理論問題進行思辨性研究,也可以對實際問題進行實證性研究。這就使考核成為一個學習探究的過程,成為學員自主運用所學知識回答理論現實問題、解決困惑的過程。教員作為引導者,把握著課題研究的方向,掌控著學員思想的動態,能指導學員正確地、科學地運用理論指導實踐活動。
(三)堅持創新性教育理念
堅持創新性教育理念,就是要在教學中,通過對教學全要素的創新,優化教學結構、改變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果。在形成性考核評價中堅持創新,就是要實現考核評價理念、考核評價機制、考核評價內容及考核評價方法等的創新。課題研究與答辯,在考評理念上,要注重學員的可持續性發展。不管是研究環節的師生之間的充分交流,還是答辯環節的主考與考生之間的互動,都是建立在平等、民主、協商的氛圍之下。評價結果是在評價主體、客體雙方最大限度地認可的基礎之上做出的。根據評價結果學員可以進一步改進學習,教員可以改進教學,實現教與學的效果最大化。在考評內容上,不僅注重知識的考查,更注重對學員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變化、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合作精神與協調能力等的考查,實現對學員全面評價引導。在考評時間、空間上,更加有彈性,更加靈活。學員可以在充分準備后迎接答辯。這有利于激發學員的學習潛能,調動學員的學習熱情,使學員掌握更科學的學習方法。
二、制定與實施科學的考評方案:課題研究與答辯評價機制科學化的實踐
在科學考評理念的指導下,制定課題研究與答辯評價實施方案,明確考評目標、規范考評方法與考評細則,能使考核評價不斷規范化、標準化。
(一)制定課題研究與答辯評價實施方案
明確考評目標。根據黨中央2005年下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課程的特點及教育教學規律,我們將課題研究與答辯的評價目標分為四個子目標。在知識獲取方面,主要考查學員是否“真學”,是否準確掌握世界經濟、政治、軍事及主要國家和地區的歷史、現狀及發展,把握當今世界戰略態勢及主要力量對比關系。在能力提升方面,主要考查學員是否“真懂”,是否能夠正確理解我們黨、國家和軍隊在國際交往和國際斗爭中的方針政策。在政治認同上,主要考查學員是否“真信”,是否認同我們黨、國家和軍隊在國際交往和國際斗爭中的方針政策;能否深刻理解我軍的強軍目標,正確認識我軍的歷史使命,牢固樹立責任意識、使命意識及憂患意識。在理論踐行上,主要考查學員是否“真用”,是否能夠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觀點和方法觀察世界、認識世界。
制定考評細則。課題研究與答辯占考試總成績的15%。在開課之初,教員給學員提出若干選題方向,由學員自主擬制題目開展研究,教員全程指導,期末結課前以口試答辯的方式結項。為避免學員“搭便車”,要求學員4人一組為單位開展研討活動。

(二)課題研究與答辯考評方案的實施效果
學員學習自主性強了。實施科學化的考評方案后,學員開始主動思考如何選題、破題、解題,開始主動與教員溝通,探討問題。學員選題時首先要確保準。準,就是屬于課程的研究范疇,沒有跑題。學員在開課第一周、在不熟悉課程內容體系的條件下,想選準題目并不容易。學員要想準確選題,必須提前看、自主研,吃透教材。這在一定程度激發了學員的學習積極性。學員選題還要確保時代感強。這就要求學員必須關注現實,追蹤熱點、焦點動態,在大量收集、分析研判資料的基礎上選擇題目。2013級有幾位學員曾選擇“我國的教育體制改革問題研究”“我國的稅收制度改革”作為題目,雖說這都是當下的熱點問題,但并不屬于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課程的研究范疇,因此是無效選題。后來經教員多次引導后,學員選題變為“美國量化寬松政策對我國的影響”“香港占中事件淺析”。為了選好題,學員開始自覺研究教材內容體系,關注時事,從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
學員學習效果好了。課題研究與答辯,從選題、列提綱、撰寫文章到答辯,教員與學員都會不斷地溝通。每一次溝通既是學員對自己階段性學習的匯報,也是教員對學員階段性學習的考核與反饋。通過匯報——反饋機制,使學員不斷改進學習方法,端正學習態度,這樣的學習效果更好。比如,有一組學員的選題是“國際恐怖主義的現狀、危害及應對措施”。選題初衷是因為2014年“伊斯蘭國”制造了不少震驚世界的恐怖事件,這使他們對打擊國際恐怖主義的問題很感興趣。為了做好題目,學員上課時非常認真,特別是在教員講到相關內容時,他們主動與教員交流,思考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秩序對國際恐怖主義產生的影響等。而且,由于課題研究的需要,學員對知識的關注度高了,聽課更認真;與教員的共鳴多了,課堂氣氛更好。
教員引導作用強起來了。實施課題研究與答辯的考評機制后,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員“主動灌”、學員“被動聽”的情況,學員開始主動與教員溝通、探討問題,課間提問的學員多了,教員對學員的引導也多,探究的學習氛圍基本形成。教員不再是課堂上的孤獨的講授者,而是一個引導學員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的領路人了。
三、創新教學管理模式:對課題研究與答辯評價機制科學化實踐的思考
在課題研究與答辯評價機制科學化實踐的過程中,我們遇到不少困難與問題。同時,也深深感覺到,要想順利推進、推廣課題研究與答辯評價方式,必須教、學、管協同作戰。
(一)課題研究與答辯評價機制科學化的實踐需要實現小班化教學
軍隊院校政治理論課一般都是大班授課,每個教學班少則八九十人,多則上百人。實行課題研究與答辯的考核方式后,教員工作量急劇增加。教員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學任務之外,還要對學員進行課題研究輔導。學員課題研究小組一般是4人一組,一個教學班大概有20個的課題小組。為保證課題研究質量,教員與學員要反復溝通,反復修改。而政治理論課并沒有輔導答疑課。答疑時間只能由教員與學員隊協調后自行安排。而軍校學員的學習訓練任務安排得很緊湊,教員工作任務也比較繁重,很難找出共同的時間來答疑。這無形中會影響課題研究的質量。課題答辯環節也需要時間來保障。目前,100個左右學員的班級,需要3名教員同時開始,歷時4個小時才能夠完成答辯任務。因此,在現有組班方式下,想保質保量推廣課題研究與答辯機制困難重重。課題研究與答辯機制需要實行小班化教學,即再增設1-2名助教,由“一名主講教員+兩名助教”共同完成任務。
(二)課題研究與答辯評價機制科學化的實踐需要學員營的支持配合
應在學員連隊化管理模式下實行高低年級學員的混編。同一個教學班的學員被編入不同的學員營、分散在不同的連、排、班之中。學員課下在一起集體活動的時間并不多。而課題研究與答辯是團隊行為,需要各課題小組在課下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務。而同一小組的學員可能分布在不同的學員班之中,如果各班活動安排不一致,就難以確保課題研究小組集智攻關。這就需要學員營出面協調,給學員提供時間、空間及網絡學習資源,確保學員課題研究活動順利開展。
(三)課題研究與答辯評價機制科學化需要教員不斷提高教學科研能力
課題研究與答辯重在訓練學員的政治思維,提高學員運用理論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這對教員的教學與學術研究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員不僅要講好課,還要能指導學員開展學術研究。教員科研能力強,才能有效指導學員進行課題研究,在研究—反饋—答辯時給予學員高質量地啟發、輔導、點評,才能使課題研究與答辯發揮育人的最大效益。因此,政治教員要加強科學研究,以科研帶動教學。應增強持續學習的意識,特別是要認真學習黨的創新理論和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深刻領會其精神實質,打牢理論基礎,掌握認識、分析問題的思想武器;要不斷拓寬學術視野,時刻關注與學科相關的前沿動態,把握時代脈搏。這樣才能組織高質量的課題研究與答辯,確保考核目的的實現。
[ 參 考 文 獻 ]
[1] 李紅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考核方式改革探究[J].現代教育科學,2009(1).
[2] 吳永清.新課程下思想政治課課堂提問的有效性例談[J].才智,2008(15).
[3] 趙傳兵,夏志芳.師生對課堂提問認同差異的比較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5).
[責任編輯:陳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