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燕+徐濤
[摘 要]隨著新建本科院校畢業生人數的增加,畢業生們面臨的就業壓力也日益劇增。學生初次就業質量不高,直接導致了違約率的上升。課題組對新建本科院校工科類畢業生進行了實證研究,在分析學生違約背后的負面影響后,指出了新建本科院校工科類學生的真實違約傾向,分析了新建本科院校工科學生違約傾向的原因,并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新建本科院校;工科學生;違約
[中圖分類號] G6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6)12-0074-03
據統計,2016年就業形勢比較復雜、就業非常困難,今年高校畢業生是765萬人,比去年增加16萬人, 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又一次吸引了公眾的眼球。另一方面,某些就業形勢較好的專業,如地質工程、采礦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等專業為綠牌專業,就業率持續走高,薪資走高,但大部分學生與就業單位簽訂了三方協議之后,在實習的過程期間或實習后,因種種原因提出了辭職。根據某高校就業處處長的介紹,大學生違約率上升了15倍。大學生的就業違約率可見一斑。
作為新建本科院校的學生就業工作人員,筆者對新建本科院校A校的就業處工作人員、各學院學生就業指導人員、用人單位、部分學生進行了訪談;對新建本科院校工程類的4個專業(分別為:道路橋梁工程、給水排水工程、工程造價、建筑工程)90位學生進行了專項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90份,收回90份,有效率為100%。利用spss21.0軟件,筆者對此進行了分析,并淺析了新建本科院校工科類畢業生就業違約背后的原因,提出了解決的對策。
一、 工科學生的就業違約對新建本科院校的負面影響
1. 對學校的不利影響。一方面,學生違約讓學校的信譽蒙受了損失。根據A校每年回訪用人單位的人員介紹,以前每到一個用人單位都非常受歡迎,希望學校能推薦更多更好的學生;近幾年去用人單位,他們的態度有所改變,大多反映學生離職率很高。另一方面,學生違約讓學校對用人單位的引進難度加大。根據A校就業處的工作人員介紹,幾年前每到學生快畢業時,都會有十幾個大型國企或事業單位來要人,有的還會提前過來招人;這幾年與用人單位聯系,有些不愿過來的單位暗示學生離職率很高,給用人單位帶來不便。
2.對用人單位的不利影響。據調查,優秀企業的員工違約率為15%,普通企業員工違約率為30%左右,少數民營企業員工的違約率為50%-70%。畢業生的離職不僅導致企業的人才流失,還很可能導致企業關鍵技術的泄漏和客戶資源的流失,打亂了用人單位正常的工作秩序,影響用人單位的工作進度,浪費用人單位的招聘成本和培訓成本,給用人單位帶來巨大的損失。
3.對學生本人的不利影響。一方面,從管理學和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學生的違約會降低自己的人力資源成本和機會成本,導致學生本人的投入與所得之間的關聯性下降;另一方面,從法學和社會學的角度來講,學生的離職不僅是賠償違約金,更重要的是損害學生自身的誠信度。據某實驗中學的招聘負責人介紹,該校的14個教師崗位引來了1100多名求職者,3年前簽約后又離職的一名本科生也在其中,今年研究生畢業的他再來應聘,卻沒被錄用。
二 、新建本科院校工科學生的就業違約傾向
1.工科類的男生比女生更傾向于違約。筆者在對新建本科工科類90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其中男生違約率占25.8%,不會違約的占35.8%,是否違約看具體情況的占48.3%;女生方面是否違約主要看現場情況。如表1。
2.道路橋梁等現場施工類專業違約傾向嚴重。筆者對建筑工程、工程造價、道路橋梁和給水排水工程專業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發現建筑工程專業的學生違約傾向占17.4%,工程造價的學生違約傾向占13%,道路橋梁專業的學生違約傾向占47.8%,給水排水專業的學生違約傾向占21.7%。見表2。
3.非本地生源在與本地生源在違約傾向方面差異不明顯。非本地生源的違約傾向占26.1%,本地生源的違約傾向占25%。見表3。
4. 本科學生比專科學生更傾向于違約。本科學生的違約傾向占28.4%,專科學生的違約傾向占12.5%。見表4。
三、新建本科院校工科學生違約傾向的成因分析
1.學校對學生就業教育的越位。一方面,學校做好了對學生在入學初、學期中和畢業前的就業教育,但這種工作是對學生數量上的成批教育,而不關心對學生個體的教育質量。在對“您入校時學校有對您進行了專業相關的教育嗎”和“您在校期間老師有直接或間接的告訴您您的專業的具體性質和今后的畢業走向嗎”的問卷調查比率分別在73.4%和88.9%,但被問起“您入校后對未來的工作環境、工作內容和工作條件有清晰的定位嗎”時,肯定答復的比率為53.3%。另一方面,學校對學生的工程認知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缺位,只重視形式和過程,不重視過程質量和結果。在被問到“您了解認知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的區別嗎”時,回答“是,肯定”的比率占85.6%,但問起“您對學校組織的實習有何感受”時,肯定性的回答只占76.7%。
2.用人單位對學生就業約束的缺位。用人單位在介紹工作的性質、工作的具體內容和工作環境等方面的內容不全面,不具體。在問卷調查“您在招聘時用人單位會詳細的介紹自己單位嗎”時,肯定回答占33.3%,被問起“您在招聘會上經過介紹,您當時了解單位的大致情況和您將來的工作內容嗎”時,肯定回答占42.2%。但問起學生“利用網絡等其他途徑了解用人單位的工作性質、工作具體內容和工作環境嗎”時,肯定回答占62.2%,而學生通過其他途徑的了解并不全面。
3.個人對工作理解的錯位。一是學生入校前對未來的就業方向模糊,對自己未來就業方向清晰的只占44.4%;二是個人對工作的定位不清晰,入校后對未來的工作環境、工作內容和工作條件有清晰定位的只占53.2%;三是學生缺乏吃虧耐勞的精神,不愿意待在工地,愿意待在工地的只占15.6%;四是學生要求較高,要與專業對口,如工程造價專業的學生一定要從事造價工作,如果從事相近或相關的工作都不可以,不在乎專業是否對口的只占15.8%。
四、新建本科院校工科學生就業違約的對策
1.進一步加強學校層面的畢業生就業教育質量。一是要提高認識實習的質量和監控,可以對同一學院不同專業不同方向的新生進行小批量的高質量的就業指導;二是要提高生產實習的質量和監控,可以有針對性、高質量的對大二或大三學生進行專業實習、實訓;三是要提高畢業實習的質量和監控,加強學生在畢業前夕的全過程、高質量的實習工作,如有必要,可在畢業前夕對他們開展個性化的就業指導工作。
2.進一步加強用人單位層面的約束機制。一是要做好用人單位本身的工作。用人單位在招聘時需對學生進行全面、清晰、具體的介紹,不要只問學生的成績、獲獎情況等,而不介紹或簡單介紹單位情況。二是要做好用人單位的人才留用機制。盡管大多數用人單位都有該方面的機制,但僅限于老員工或高尖人才,對新進大學生的機制不全面,要做好對剛畢業學生的培訓工作,做到感情留人,專業訓人,責任壓人,全面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
3.進一步提高學生個人的自我調節能力。一是要做好畢業生的個人就業定位工作,杜絕大學生定位偏高、偏低的情況出現;二是要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的吃苦耐勞精神,特別是對工程類的畢業生,要引導他們習慣、適應工地現場的環境和工作間;三是要進一步加強畢業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要求學生在校的專業學習是系統的、全面的,要求學生具有對工地現場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解決的能力,工作后要求學生有一定的自學能力,這樣才能有成就感,不會出現跳槽的沖動。
[ 參 考 文 獻 ]
[1] http://career.eol.cn/news/201603/t20160301_1370245.shtml.
[2] 夏藝萍.大學生就業違約之特點及對策探析[J].教育管理,2013(4).
[3] 徐向飛.地方高校畢業生就業違約影響分析[J].高等農業教育,2012(9).
[4] 成必成.高校畢業生就業違約的行為與對策[J].教育探索,2013(6).
[5] 楊玲玲.大學畢業生就業違約現象的分析及其對策[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14(4).
[6] 王雙美.高職創新型人才在就業過程中的違約現象分析與對策[J].科技信息,2014(1).
[7] 劉亞斌.新建本科院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思考[J].金陵科技學院學報,2013(4).
[8] 劉芳.新建本科院校畢業生就業意向的調查與分析[J].理論,2013(5).
[9] 肖坤.預防和控制高校研究生就業違約的有效措施研究——以中國石油大學為例[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4(3).
[責任編輯:鐘 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