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潔
奮起直追
軟件可以幫助企業成百倍地提高工作效率;可以支撐衛星潛艇上天入地;可以讓人們足不出戶享受私人訂制醫療顧問;可以在擁堵的早高峰挑選一輛有座位的公交車……如果說,電的使用給工業和家庭帶來了難以形容的巨大改變,是由外到內的革新。那么軟件的發展就是不斷升級更換人類技術之“芯”,由內推動外部的產業變革。
但是,這樣一個革命性的產業并不是青島的傳統優勢。2012年,青島市發布《關于加快發展青島市十條工業千億級產業鏈的實施意見》時,作為電子信息產業鏈的一部分,軟件產業以四五百億的體量,遠遠地排在機械裝備、食品、石化、家電等千億級產業之后。
然而,截至去年,全市累計實現軟件業務收入1301.7億元,增長24.6%,增幅高于全國平均8個百分點以上。從2014年首次破千億元,到2015年超過1300億元,再到2016年1500億元的目標指日可待……成功邁入副省級城市軟件業務收入前十名的青島,著實上演了一場奮起直追、后來居上的攻“芯”計。
短板與難題并存
在青島市經信委軟件與信息服務處的辦公桌上,正擺放著今年1月剛剛出爐的《青島市工業軟件產品及解決方案匯編手冊(第一批)》。這份材料匯總征集了工業軟件與解決方案125項,涉及全市69家企業,涵蓋了10條千億級產業鏈。從這個角度看,說軟件產業是國民經濟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的新興產業實至名歸。雖然青島軟件產業起步時,在十條千億級產業鏈中并不起眼。然而它所帶來的推動力,卻覆蓋了各個產業鏈條。它的每一點進步,都可能帶給其他產業“質”的革命。這也是青島市在掌握眾多產業優勢之余,下定決心惡補這一短板的原因。
“為什么軟件產業會成為青島的短板?”青島市經信委的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十一五期間和‘十二五的前期,借助國家政策扶持和導向作用,全國各個城市都開始了軟件大發展。大連、南京、成都包括濟南都借勢發展得很快,很快突破千億元了,那時我們才一二百億元。聚集青島本地來說,龍頭產業勢頭強勁,過百億的產業俯拾即是,因此,并沒有著力于軟件的發展。使得軟件產業的起步雖沒有落后,但是卻沒有跟緊國家的發展節拍。國家發展了、我們同類城市發展了,我們卻落后了?!?/p>
軟件企業則有著更為深刻的感觸。青島百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一路走來恰好緊跟青島市補短板、促發展的軟件產業升級步伐。公司董事長廣紅說:“青島傳統的市場環境并不是以軟件信息服務為主導的,所以市場的培育是比較漫長的。對于當地傳統的優勢產業來說,假如保證基本生產就能維持全國優勢地位,那么通過信息化提高效率的必要性就會少很多。青島的傳統制造業基礎很雄厚,為工業軟件發展提供了廣闊市場,同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企業感受不到信息化帶來的明顯效率提速,對于軟件應用的重視程度就不會很高。這也是青島軟件企業面臨的難題之一。”
先天優勢+后發給力
短板與難題并存,并沒有使青島與軟件產業就此漸行漸遠。先天優勢與后發給力卻促成了今日的追趕成效。
擁有厚重工業積淀的青島并不是軟件產業生長的荒漠,相反,還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市經信委的工作人員認為,青島本身也具備一定的軟件發展基因,得益于制造業基礎,工業軟件的發展市場廣闊,海爾、海信等基礎品牌也起到了有效的龍頭帶動作用。此外,廣紅以親身經歷表示,相對于生活成本高、競爭激烈的北上廣來說,青島作為風景優美的二線城市,更適合靜下心來研發好的軟件與產品。
先天優勢的挖掘最終還離不開政策的推動。同樣是2012年,在被列入十條工業千億級產業鏈之時,軟件產業也真正提升到了青島發展的戰略性高度。同年,青島市委市政府下發了業內稱之為“7號文件”的《中共青島市委青島市人民政府關于推進青島國家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示范基地建設促進軟件產業跨越式發展的意見》,成立了由市主要領導掛帥的全市領導工作小組。自此,政策、規劃、布局等一系列要素的配套跟進,才促成了今日軟件產業的蝶變。
打造青島智慧樣板
“感謝政府”,是青島軟件企業一句常說的話。但相對于軟件業務收入位列前茅的城市而言,青島的扶持力度并不算高。以深圳和南京為例,每年投入的信息產業專項資金分別為5億元和1.5億元。青島在“7號文件”實施以來,已經有了很大改善,4年來發放了2000多萬元的獎勵和補貼,著實反映出了政策的覆蓋面和受益數。
那么,青島是以何種扶持贏得了攻“芯”計呢?
答案是機會。
在市場浪潮中,也唯有機會的取得才能補足資金的缺憾。海信網絡科技公司以青島為樣板打造的智能公交系統目前已占全國市場份額的70%,智能交通系統占全國市場份額的40%。海信網絡科技公司市場部經理韓啟永說:“青島市政府對海信集團和網絡科技公司的支持是毋庸置疑的。網絡科技公司主要開展的是B2B(Business-to-Business)業務,面向的客戶主要是各級政府部門和承建單位。尤其是公司剛起步的時候,如果說在當地的青島都沒有樣板,是很難走出去說服別人的。我們通過青島、做實青島,不斷地完善方案、充實技術、升級產品,才練就了走到更廣闊市場的真本事。從這點說,青島政府給了很大支持?!?/p>
廣紅也有著同樣的感受,他說:“在百靈科技注冊之初,青島市各級政府給予了很多優惠扶持。后來公司擴展業務進行了升級轉型,也得到了政府的諸多支持。以公司自主研發的醫療健康產品為例,青島市13家三甲醫院,百靈科技承建了其中三家的信息化建設,如今我們正在籌備新三板上市,對本土企業的傾向性讓城市與企業共同受益。”
他接著解釋說:“雖然軟件產品不受時間空間局限,但是卻有本土優勢。因為軟件的使用效果與后期維護緊密相連,特別是訂制化的軟件,經常需要根據客戶的要求進行修改。而且本土的服務廠商對于當地的政策、市場環境、客戶喜好把握更加準確,從這一角度看,本土優勢依然十分顯著?!?/p>
本地企業服務本地的雙贏模式,似乎給我們看到了一個未來智慧城市的輪廓。當青島軟件產品越來越多地走到全國、走向世界的時候,也意味著我們這座城市已然搶先享受了最尖端的科技成果。
“芯”的開始
“十二五”期間,青島市認定軟件企業由328家增至562家,登記軟件產品由1152個增至2180個,全市軟件業務收入年增幅超過40%,業務收入由2010年底的218億元增長至目前的1301億元,先后超過武漢、廈門、西安等城市,被評為國家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示范基地。
目前,青島市實施的“東園西谷北城”軟件產業“千萬平米”園區建設工程,已累計開工537萬平方米,竣工382萬平方米,入駐企業400家。軟件產業正逐漸成為撬動全市經濟轉型發展的主力軍。青島開始邁入“芯”時代。
廣紅已經在軟件圈內打拼了十幾年,見證了青島軟件市場的新興與跨越。他說:“作為軟件人來講,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知識成果能夠有效轉化。軟件是一種虛擬的知識,現在要把它服務到產業,一定要幫助產業提高效率,讓產業從知識中得到實惠,才能實現價值。傳統產業借助軟件、互聯網、信息化的工具,才能插上翅膀飛得更高。這種意識需要政府、企業等各方面力量的推動,雖然當前步伐在加快,但是還有很大空間?!?/p>
對企業來說,政府支持和環境打造也帶來了更多責任。韓啟永談道:“海信網絡科技涉及的都是政府的重大項目,關系到城市發展和民生保障,面向的是青島市上千萬人口。因此,企業自身過硬的技術是根本。通過對核心技術的攻克和研究,把產品做出優勢來,才能使政府放心支持我們?!?/p>
像海信網絡和百靈科技這樣的軟件企業正在島城迅速開花,或許在規模和創新能力上,島城的軟件之花還不夠搶眼。然而,當這些清新別致的花朵綻放在厚重的產業鏈之上,便為這座城市插上了提質增效的翅膀。加速已經開始,起飛還會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