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歌
一、 案例背景
表演游戲是幼兒非常喜歡的創造性游戲活動。既然是游戲,主體自然是孩子,充滿活力的他們時時刻刻都能發揮著奇思妙想。作為老師,我們需要用敏銳的眼光去發現其中靈動的瞬間并善加捕捉,這樣整個表演游戲就會變得相當活躍,孩子們會在游戲中反映出很多內容,驚喜就這樣接二連三的出現。
二、 案例描述
(一) 靈感乍現
這一天,表演區像往常一樣上演著歡樂的一幕,孩子們的表演內容預設與主題活動相關,之前學過的歌曲、故事、音樂游戲等都被寫在了點歌單上,表演區的小朋友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想要表演的節目。
看到表演區這么熱鬧,我想要近距離地欣賞一番,于是就徑直走了過去。有人點到了《春天》這首歌,可可接過話筒走到了舞臺中央,認真地唱著,表演結束,小朋友都在為可可的演唱鼓掌。這時,我感覺到有一雙手牽住了我,是寧寧,她用甜甜的聲音問我:“宋老師,你可以坐下來嗎?”我很樂意,心里在想:“是不是要邀請我一起看表演啊。”我找了張小椅子坐了下來,問寧寧:“你是要我當觀眾,看你表演節目嗎?我準備好嘍。”她特別開心,一直笑著。令我感到意外的是她沒有走到舞臺上,而是躲到了我的身后,我轉過頭好奇地問:“你在這里表演?”她篤定的一邊點頭一邊在我耳邊說:“我可以給你按摩嗎?”聽到“按摩”這兩個字的時候,我真的很詫異,這和我預想的表演完全不同。我問寧寧:“為什么要給我按摩啊?”她說:“你辛苦啦。”聽到這樣的話,我真的非常感動,作為老師的我們能得到孩子這樣的關心,已經是最大的褒獎了。可是我也有些糾結,這里畢竟是表演區,難道真的讓寧寧為我按摩嗎?這個時候,表演區的音樂還在繼續著,這倒是給了我一些靈感,我告訴寧寧:“你真好,宋老師要跟你說一聲謝謝!那么現在我就是你的服務對象啦,可是我也有一個愿望。”她好奇地看著我,笑嘻嘻地說:“什么呀?”我說:“我想要聽音樂,然后你幫我一下下的按摩。”她聽了馬上答應。音樂一開始,她就在我的肩膀上忙碌了起來,跟著樂曲的節拍時快時慢,還不忘問我:“舒服嗎?”這個時候游戲的時間到了,她還不忘叮囑我:“宋老師,下次還要來哦。”
(二) 靈犀一閃
游戲時間雖然結束了,但是我覺得在接下來的分享環節,有必要把這個發生在表演區的小故事分享給其他孩子們聽,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帶著這樣的好奇心,我在游戲后的分享時間講述了發生在我和寧寧之間的故事。我問孩子們:“按摩這個節目可以在表演區上演嗎?”聽到這個問題,孩子們炸開了鍋,帥帥說:“不算表演吧,又不是唱歌跳舞。”辰辰看著旁邊的帥帥,小聲地說:“可以吧,做操就有按摩的動作。”朱朱站起來告訴小朋友:“按摩可以變成跳舞。”“哦,這個想法挺有趣的,怎么變啊?”她一會兒捏捏手臂,一會兒錘錘腿,轉了一圈,又開始揉揉肩膀。“哦,這是一段優美的舞蹈,按摩了身體不同的地方。不過是不是缺少了什么呢?”皮皮這個時候把手舉得老高,大聲地說著:“沒有音樂啊。”我接著問:“你覺得什么樣的音樂合適?能用來跳按摩舞?”皮皮馬上唱起了剛剛學的《小燕子》,“哦,這是我們學過的一首歌,你覺得這首歌合適?”皮皮使勁兒點點頭。“那搭配上朱朱按摩的動作我們試試看這個舞蹈該怎么跳?”孩子們伸出一雙雙的小手,跳出了一支優雅的按摩舞。表演結束,我把掌聲送給了他們,同時我也小小的“貪心”了一下,“我還想要看,換個音樂可以嗎?”小朋友們的信心倍增,一雙雙亮亮的眼睛仿佛在向我表明:“這有什么問題!我們一定可以。”“剛才是優美的,按摩舞還可以是?”“快快的。”“開心的。”小朋友你一言我一語的回答著,翼翼說:“《東東是個膽小鬼》可以嗎?”我把問題拋給了小朋友,“可以嗎?”我得到的是一致肯定的答案,“那怎么跳呢?”小虎說:“我們跳前面,神秘人單獨跳。”“你們聽懂了嗎?”小朋友點著頭說:“和游戲差不多。”是的,我們昨天才一起玩過,神秘人唱歌曲每句話重復的三個字,分角色演唱這個游戲的規則讓他們用在了按摩舞上,我說:“好啊,只是說也想象不到是什么樣子,跳給我看吧。”小虎的提議,他自然成為那個神秘人,音樂開始,孩子們自然而然地進入了各自的角色,第一次的合作舞蹈就顯得默契十足。由于時間的關系,午飯時間快要到了,我留給了他們一個問題:“今天我們嘗試了各種不同的按摩舞,但是怎樣才能讓它變得更精彩呢?我們可以繼續想一想,明天的游戲時間我們一同商量一下。”
三、 由瞬間綻放的精彩
這幾天的表演區比之前更加熱鬧,按摩舞似乎有些不一樣的魔力。寧寧要求我在點歌表演單上特別加上這個表演內容,由此,這個節目成了點擊率之最。不過寶貝們的創意可不僅停留于此。這不,天天就提出了新想法:“老師,我奶奶按摩的時候有錘子,還有球。”在接下來的時間我們又一起商量著如何制作表演道具,小道具師們的想法頗多,最后決定請班上的手工達人朱朱承擔起了這個任務,不一會兒未來就用紙卷了一個小錘頭和紙球,這樣“后勤的保障工作”也順利完成,似乎表演場地的硬件設施應該也符合孩子們的需要。這時嘉嘉則對音樂的豐富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師還有其他的音樂嗎?”我問:“你想要聽什么音樂?”“我喜歡機器貓的音樂……”瞬間我們又為音樂忙碌了起來,小蜜蜂里發出的聲音更多了,多樣的音樂讓孩子們的按摩舞變得風格迥異。可可說:“除了按摩,我們還可以跳剪發舞。”說著就用手比作小剪刀,做起了舞蹈編導。表演區的孩子們說:“這個動作太快了,跟不上。”孩子們對剪發舞的動作提出了些許修改意見,哪里太快,哪里動作總是重復,儼然又變成了藝術指導,就這樣,“改革”在孩子們一個個的頗具創意的想法中悄然進行著。由“按摩”而來的演出形式越來越多,動作也是五花八門,各種道具應運而生。小導演、小編導、小演員們在這個不大的舞臺上發揮著光和熱。唱跳結合版、溫柔抒情版、生動寫實版、歡快動感版等各種版本齊出,寶貝們的精彩從未停歇。
三、 案例反思
在傳統的觀念里,我們一直對教師導演式的指導持批評的態度,總擔心自己的思想強壓給了孩子。是啊,缺乏自由的游戲談何生機呢?的確,這樣的想法無可厚非,可是隨之而來卻也造成了教師過于“放手”“隨便演”的局面。高控狀態根本無法讓幼兒體會游戲的快樂;而以尊重幼兒的選擇與意愿為理由對表演游戲的進程不聞不問,也使游戲不能順利地進行。我覺得在保證游戲特點的前提下使幼兒的自主與教師的指導和諧統一,使游戲既能滿足幼兒的需要,又能帶給幼兒快樂,這才是比較理想的狀態。但是在教育的實踐中,想要做到這種平衡并不容易。就像案例中所說,如果按照幼兒的意愿,表演就僅僅停留在單一的按摩上,表演游戲的樂趣不能夠完整的體現。而否定幼兒的想法,完全按照所謂的表演計劃實施顯然也扼殺了幼兒的創造力,所以基于以上的案例和平時教育實踐中的點滴,我覺得這些方面是值得教師去關注的。
(一) 空間“足”
教師的指導首先要建立在“幼兒自由”的基礎之上,這如同藤蔓的生長,在上面壓石頭,藤蔓沒有空間自然無法生存;沒有支架的引導,藤蔓漫無目的的瘋長也無美感可言;只有沿著支架,疏密有致的攀爬,才會呈現魅力的畫面。游戲亦是如此。“按摩”的靈感來源于孩子一個質樸卻又溫暖人心的愿望,她只是覺得老師累了,我要關心一下,由這個單純的愿望引發了一系列的表演小改革,這真是老師之前沒有預料到的,孩子們從一個個建議到一次次嘗試,慢慢地創作出屬于自己的精彩表演,所以自由的空間是幼兒快樂游戲的重要因素。
(二) 言語“啟”
所謂言語“啟”就是教師的語言要具有啟發性,從而激發幼兒積極的思維而去主動地探索、發現并解決問題。在創編按摩舞的過程中,孩子們總是依據自己的已有經驗主動地發現問題并找方法解決,他們的奇思妙想讓整個舞臺“活”了起來,自己的想法自己去嘗試、實施,這樣的過程本身就帶給孩子們很多驚喜與新奇。這些都與教師的語言引導密不可分,教師需要在與幼兒的溝通中捕捉有效信息,引導她們嘗試按照自己的想法自主游戲。無論是游戲的規則、道具的選擇,還是表演的方式都可以在與幼兒的對話中獲得很多有趣的靈感,孩子真是魅力四射的創意制造機,跟隨他們的腳步,你總會有收獲。
(三) 角色“活”
教師應依據游戲的進程靈活地轉變角色。我們需要一雙發現的眼睛,觀察孩子在游戲過程中的舉動,讓自己的身份“活”起來。游戲的參與者、游戲的指導者、游戲的觀察者多重身份融為一體,適當時機隨時變換。編舞過程中,教師也是身兼多職,舞臺的劇務、藝術總監、道具師、音響師,樂此不疲,我們和孩子一起去探索表演游戲所蘊藏的樂趣,讓屬于他們的舞臺更加精彩。
表演游戲中,每個孩子都有一個“指揮棒”,他們的潛能只有在教師適當放手時才能得以發揮,孩子們的想法和表現總是可以給老師帶來源源不斷的驚喜。我們需要把握這樣的時機,讓孩子在表演游戲中善加利用自己的“指揮棒”,充分享受游戲帶來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