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春云
【摘 要】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師在課堂上要傾聽學生的個性感悟和體驗,但低年級學生由于年齡小,認知積累有局限,在閱讀教學中我總結出一些有效復述訓練的策略,對培養學生“說出來”的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有的放矢 興之所至 循序漸進 潛移默化
經常聽到老師說,語文閱讀教學中,一個問題提出,沒幾個學生舉手發言,站起來說的也像擠牙膏一樣,問一句,說一句。也有的閱讀課上,學生聲情并茂地朗讀,但過后也像水漫沙子一樣難以留下痕跡。這些情況都是因為老師不能做到教給學生表達的語言,遞給學生思考的“梯子”,也不能引導學生把閱讀提高到復述的高度,雖然“讀進去”了,卻沒有“說出來”,降低了課堂學習的效率。
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師應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和條件,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引導學生去體驗,去探究,去表達。我們要傾聽學生的個性感悟和體驗,但低年級學生由于年齡小,認知積累有局限,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精讀深悟,多彩復述,對培養學生“說出來”的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
在一年的教學研究中,我總結出以下一些有效復述訓練的策略。
一、 有的放矢,復述不是簡單的重復
復述不是簡單的死記硬背,是學生對語言材料吸收、存儲、內化、整理和表達的過程,課堂上的復述訓練正是訓練學生表達能力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每次復述訓練有一個具體的目的,更會讓學生述有所得。
復述讓學生明白事理。復述的目的不僅僅是學習語言。找出文中重點詞句精列提綱,運用文中語句答疑,這樣邊讀邊復述,復述便成為理解語句、加深思考的方法。
如學習《木蘭從軍》時,理解“自己理應為國為家分憂”這句話,我讓學生在文中找到國憂是什么,家憂是什么,再用“因為……所以……”的句式復述木蘭從軍的原因,這些復述加深了學生對語言材料的理解。
復述讓學生感受文采。語文教材中的課文經過專家精心挑選,文質兼美,富于情趣,積累這樣的課程資源,對課堂實施有效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學習《臺灣的蝴蝶谷》第三自然段,我讓學生默讀,說說自己的發現。有學生說:“我發現這一段四字詞語多。”我讓學生勾出四字詞語,我再把這些詞語寫在黑板上,引導學生體會這些四字詞語的運用能讓表達更精練,語言更整齊,讀起來也有節奏感。學生試著看黑板上的詞復述出第三段的內容,感受表達效果,直到擦掉這些詞也能復述這一段。
又有學生說:“我發現這一段有比喻句。”我讓這個學生復述這句話,再說說有什么感受。這個學生說感覺很美。我就讓大家來復述這句話,一起享受用了比喻以后帶來的美的感受。
這樣的兩次復述雖然內容有重復,但一次突出了詞匯,一次突出了比喻句,達到了不同的積累目的。
復述讓學生見識語法。文章的表達方法也可以通過復述來鞏固認識。
如學習《有趣的發現》,這一課故事性強,內容有趣,語言生動,在復述中突出訓練說連貫的話,熟悉一些表達方式,如關聯詞的運用:“要么……要么……”“因為……就……”“而……因為……也……”“……便……”
這樣的復述訓練,比老師單純的講解要有效得多。
復述能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語文學習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學會表達,而復述讓課文的語言內化成自己的語言,在訓練中達到提高學生表達能力的目的。
如學習《木蘭從軍》,學生討論“木蘭是怎樣說服家人的?”我讓學生充分利用文中詞句和視頻“誰說女兒不如男”中的語言來回答。
生1:“木蘭說:‘父親,您年老多病,弟弟年紀又小,還不夠當兵的年齡,如果你去的話,活著的機會很小,我是家里的老大,再說我什么苦沒吃過?父親您別擔心,我會英勇殺敵,活著回來的。”
生2:“誰說女兒不如男,我身體好,理應為國為家分憂,父親,您就等我勝利歸來孝敬您吧。”
生3:“父親您年老多病,從古到今,女人為國立下功勞的很多,我應當為國為家去立功。”
在這樣的復述訓練中,課文中的語言已內化為學生的語言,表達的是學生的思想。
如果是復述全文或文章提綱,教師又可以提出理清文章敘述順序和抓住文章主要內容的要求,在潛移默化中學生受到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一語中的的表達訓練。
復述讓學生放飛想象。創造性復述還是提高學生想象能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有效途徑。
二、 興之所至,煥發兒童本真的快樂
我針對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的特點,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表達興趣。
疑問激趣。學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師抓住課題、文中詞句激發學生自主探究,讓學習過程成為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圖像激趣。小學低年級學生以直觀思維為主,而教材中所有課文都配有具體形象的插圖和生動的課件。這些畫面都是兒童新奇喜歡的事物。教學時,我們可以借助圖片、畫面,把文字與相應的內容直觀形象地結合起來,呈現在學生的面前,使學生對直觀形象的畫面感興趣,從而把興趣轉化到對文字的識記上,達到提高復述興趣的目的。
情境激趣。教學環境是作用于兒童主體發展的重要因素,讓兒童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不僅有益于兒童認知心理的發展,而且能有效調動兒童的情感參與。
如學習《蝸牛的獎杯》時,在學生對課文非常熟悉的基礎上,全班邊復述邊表演,為了表現蝸牛背著獎杯負重不堪的樣子,有的學生把方凳背在身上,有的學生鉆到桌肚里做背負狀,有的學生彎腰駝背極力表現背重物的樣子,滿教室都是負擔極重的“蝸牛”。還有什么講解比這樣更能打動學生,更能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呢?
另外,還有競賽激趣、評價激趣。競賽過程中學生的好勝動機和求勝的需求充分激發學生的表達積極性,而評價中充滿期待的語言叩擊著學生的心靈,促使他們更積極、更熱情地去探求知識。
三、 循序漸進,讓每個學生輕松開口
復述以精讀為基礎。對一篇課文或其片段進行內容復述,學生必通過認真地閱讀,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進行。同時,復述又是對閱讀內容理解的加深。低年級課文一般比較短,內容也較簡單,但沒有一定的記憶還是不行的,只有通過學生對原文內容理解記憶的基礎上整理,用自己的話說出來才行。
要正確處理課堂上精讀與復述的時間關系。課前預讀、課始賞讀和查讀讓學生與文本進行了充分的接觸融合,在此基礎上我們再讓學生邊讀邊復述,不會讓學生有畏難情緒。
復述內容從少到多。復述時我們應讓學生從抓關鍵詞入手,由復述一句到幾句,再到一段,最后到幾段;也可用填空式,圖表式來提醒。
如學習《西湖》,為了能讓學生既在腦海中展現西湖美景,又能用書上的語言描述出來,我和學生邊讀邊繪制圖表,再讓學生看圖復述,既形象又有趣。
復述方式從易到難。針對一篇課文的復述訓練,課始我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用文中詞句精列提綱;課中放手讓學生刨根問底,咬文嚼字,內化文章語言,激揚知識積累;課后設計一些填補課文留白、續編故事等創造性復述練習提升學生能力。
復述學生從優到差。復述訓練中我讓優等生引路,中等生鍛煉,后進生鞏固。
四、 潛移默化,幼芽蓄勢于冬,發于春
復述訓練滲透在每堂閱讀課上,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閱讀和理解能力。幼芽蓄勢于冬,發于春。有一定的量變才能產生質變,同樣,短時間內可能看不出訓練的效果,但學生經過日積月累,漸漸就能形成“說出來”的能力。
有道是:“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多讀書、多體會就能明白文章的主旨。但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重要的是要讓學生細讀、善讀(在此合稱為精讀)。精讀要把握重點、細嚼慢咽,時而注重對詞、句、段的理解,時而掩卷而思,時而做旁批夾注,時而查找相關資料,進而設置問題……
如果說精讀深悟是學生的思維暗流涌動,那么多姿的復述讓學生的思維迸發華麗的光彩。當孩子們拋卻“口欲言而未能”的困窘,讓書中語言從口中自然流瀉的時候,不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享受著成功表達的快樂。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 胡濤.拿什么調動學生一名師生態課堂的情緒管理[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3] 廖華.小班化課堂教學[EB/OL].(2016-09-20)[2016-10-20].http://www.njliaohua.com/lhd_9vgcw6qr5f2r4yi9c25o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