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
摘要:中國土地遼闊資源豐富,土地面積達到960萬平方公里,雖然土地面積總數大,但是人均占有量比較小。土地對于工商業和交通運輸業等非農產業來說,就是地基和空間,只是一個立足點,但是在農業生產中,土地就是勞動力和其他生產要素的活動基地,并且直接參與產品的生產,是人類不可或缺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對象。對于擁有眾多人口的我國,無疑土地資源將是極其珍貴的,土地問題也更顯得重要。
關鍵詞:土地資源;發展趨勢;可持續發展
引言:土地資源就是已經被人類利用和未來可以被人類利用的土地,土地資源包括自然范疇和經濟范疇,自然范疇既是自然屬性,經濟范疇既是社會屬性,是人類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對象。對于一個國家,土地資源的數量與質量關系著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近年來,我國在土地調查、土地評價、土地整理、土地規劃利用、土地可持續利用、土地資源安全與環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本文就我國土地資源研究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
一、土地資源可持續發展研究
土地的可持續利用,是一種在技術上可行、經濟上適當、社會認可和不引起生態惡化的土地資源利用的方式。土地可持續利用涉及資源利用本身,還涉及土地資源的保護和管理等方面。土地,就是指地球表層的陸地,地球生物圈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由地質、地貌、植被、氣候和水文等組成的。并受到人類活動長期影響不斷變化的自然經濟綜合體。土壤層很薄,但是含有大量礦物質和有機質,并包含空氣、水分,具備了植物生長的必要條件,也是人類發展農業生產的重要基礎,土地是人類生存的自然物質基礎,人類社會發展和經濟活動都與土地相關。土地資源是由一定范圍立體空間的氣候、地貌、地址、土壤、水文、生物等自然要素組成,同時受到社會經濟條件影響的一個自然、經濟綜合體,在一定的時間、地點和條件下,能夠創造經濟價值的土地。在一定的技術經濟條件下,能夠為人類生產和生活所利用,并能創造經濟價值的土地,對人類目前或者可預見的將來有用的土地稱為土地資源。
二、土地資源特點和現狀
我國的國土面積遼闊,土地類型多樣種類繁多,但是人均占有量少。中國土地資源豐富,全國的國土面積為960萬平方公里,其中平底占1/3,山地和丘陵占2/3。我國陸地總面積占全世界陸地面積的1/15,亞洲面積的1/4,位居世界第三位。人均耕地少,耕地比重小,后備資源不足。我國土地總量數目巨大,但是作為土地資源的精華、決定人類生存和發展的耕地資源卻明顯不足,我國的耕地比重和人均耕地面積都較少,我國的耕地數量居世界第四位,但是人均耕地面積比較少,我國的后備耕地面積僅僅占全國耕地面積的4%。
山地多、平地少,開發困難。我國土地總面積960萬平方公里,其中平地占1/3,山地、丘陵占2/3。我國是世界上多山的國家,我國山地不僅面積廣大,而且地勢高峻,境內高山比例超過其他任何人口多的國家。
農業用地面積少,人均耕地面積少,我國農業用地56%低于世界66%的平均水平,耕地面積減少,土地活力減退,糧食產量徘徊不前等問題,想要解決這些問題,我們要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和不斷的提高對糧食增產的承載力。
各種土地災害頻發。我國的水土流失是世界上比較嚴重的。50年代,我國的水土流失面積為116萬平方公里,雖然后來治理了40萬平方公里,但還有150萬平方公里還未治理。其中黃土高原流失面積為43萬平方公里,南方紅壤區40萬平方公里,黃河、長江每年流失沙土量是20億噸,這樣的損失相當于每年毀壞耕地600萬畝,土地的鹽堿化和土地沙漠化的問題也日益嚴重。
三、我國土地資源研究的可持續發展
節約用地,集體經營。調整耕地的方式,種植種類和作物布局,還要根據不同的土地去種植作物。我們要養地與用地相互結合,不斷去提高土地的肥力,合理配置土地,達到農、林、牧、漁的全面協調發展。
實施耕地保護制度。我國人口多、耕地少、耕地后備資源少是我國的基本國情。我國要加強對土地的管理,嚴格執行土地有償使用的制度,努力的去推行生態農業,執行我國的《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合理的利用每一寸耕地,并且節約用地、少占耕地和保護耕地。
加強宣傳教育。合理利用土地和保護耕地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努力去宣傳土地和土地問題的宣傳教育,使人民了解我國當下嚴峻的土地問題,土地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資源,因此我們要協調好人口增長、經濟發展與土地資源之間的關系。
四、我國土地資源的展望和趨勢
土地資源研究的趨勢。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指出:“可持續發展能力提高、生態環境得到改變、資源利用效率提高,從而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在土地的研究中,應該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科學的去合理的利用土地資源,樹立科學的土地資源觀,科學的土地資源觀就是合理的利用土地資源,并且把節約放在首位,把節約用地作為重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為核心。切實保護國家的土地資源,加快土地利用結構的調整和土地的利用方式轉變,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未來土地資源研究將會出現以下的趨勢:1、經濟、社會、文化、生態多元化的土地利用規劃的理念。2、研究范圍將擴大到環境保護、生態開發、發展管理、金融職能等。3、土地規劃的動態化和智能化。4、土地規劃的公眾化和契約化。
結束語:未來土地資源的研究體系應深化土地資源學基礎理論研究,建立系統的土地資源學理論體系,強化土地資源技術科學的發展,注重宏觀與微觀的有機結合,圍繞土地的可持續利用相關問題的研究是未來土地研究的重點與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