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梅
摘要: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農村各項問題的解決,成為了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動力。相對而言,新形勢下的農村宅基地管理,表現出了顯著的綜合化特點,不能單純憑借簡單的手段來解決,一方面要控制好現有的問題,另一方面要照顧到長遠的發展。文章針對新形勢下農村宅基地管理進行討論,并提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新形勢;農村;管理;宅基地
前言:作為農民生產、生活的根本,宅基地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未能將各方面的問題合理解決,勢必會出現經營上的嚴重隱患,一旦遇到觸發的影響因素,所產生的惡劣后果是難以估計的。從主觀的角度來分析,農村居民對宅基地的依賴程度非常高,而當下的各項問題又非常的突出,所以我們必須在短時間內更好的解決問題,起碼要將問題合理的控制,不能出現進一步的惡化趨向,為農民的利益做出更大的保障。
一、新形勢下農村宅基地管理的問題
(一)法律法規不完善
農村宅基地管理工作在開展的過程中,現下的法律法規并不是特別的完善,針對某些問題的處理非常表面化,無法在客觀上將問題較好的解決。首先,關于農村宅基地的管理法律非常少,很多條文的制定都沒有考慮到長遠的發展,僅僅是針對以往的問題進行進行分析,不考慮社會的進步和國家的需求,導致法律產生的管理效力非常低,不滿足農民的基本需求,導致宅基地在管理方面,形成了較為嚴重的惡性循環。其次,在相關的調查中發現,部分地方雖然不斷的執行宅基地的具體管理辦法,但是由于地區的情況差異比較大,因此在法律管理上,不可能通過一條法律解決多項問題,這就造成了法律法規完善速度,跟不上問題發展的速度,從而產生了比較嚴重的法律矛盾。
(二)宅基地規劃滯后
在新形勢的影響下,無論是經濟建設還是社會建設,速度和質量都獲得了較大的提升。可對于農村宅基地管理而言,其規劃工作并沒有跟隨時代的進步而進步,反而是出現了嚴重的滯后現象。首先,有相當數量的地區,其在數字規劃上非常的單一,無法根據客觀的位置和具體的面積進行規劃,總是從理論上出發,導致農民執行起來非常的困難,根本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達到預期規劃效果。其次,規劃工作在落實的過程中,基本上沒有按照“靈活”的原則來開展,甚至是遇到了更大的難題。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各個農村地方的宅基地規劃,需要跟隨政策的變化、需求的變化、矛盾的變化,做出相應的改善,由此來更好的解決問題。可從實際情況來看,死板的規劃和硬性的手段都在被深入貫徹,導致現實工作陷入到了極大的困境當中。
二、新形勢下農村宅基地管理對策
(一)加強宅基地立法體系建設
農村宅基地問題的積累時間非常長,所以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必須要從客觀實際出發,將宅基地的法律體系進行完善建設,增加法律條文和處理措施,杜絕各項問題的反復發生。建議在宅基地的法律體系建設方面,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第一,應針對當前執行的法律體系進行健全,增加條文、增加懲罰措施等,要對既有的問題進行控制和解決,不能再出現新的問題。第二,健全法律體系的過程中,必須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各種管理辦法和法律證明,都必須結合地方實際來進行處理。例如,每個地方都要執行不同的條款,包括《農村宅基地管理辦法》、《土地登記條例》、《集體建設用地流轉管理辦法》等等。通過多項政策和規范的出臺,能夠將問題進一步的解決,減少損失。
(二)加強宅基地規劃管理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在新形勢的影響下,所有的工作都必須在效率上有所提升,不能再按照以往的工作模式來執行,否則將產生嚴重的困境。我們在農村宅基地管理方面,之所以長久達不到預期效果,與規劃管理不良具有很大的關系。建議在日后的工作中,必須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逐步推進農宅集聚化建設。根據經濟發展和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客觀需要,科學預測農村居民點的數量和用地規模。結合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完善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安排專項資金編制村莊土地利用規劃和村莊建設規劃和開展村莊治理試點,從嚴控制村莊建設用地及宅基地用地規模和布局。通過充分發揮村莊規劃的控制和引導作用,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統籌安排城鄉存量建設用地,整合優化農村居民點布局和用地,從而有計劃有步驟有特色地改善農村生活和村容村貌。
總結:本文對新形勢下農村宅基地管理展開討論,從已經得到的成果來看,很多地方的農村宅基地管理進入到了正確的軌道上,各項問題的解決,得到了社會和農村的雙重認可,基本上未出現嚴重的影響。日后,應深入研究農村宅基地管理,推動社會發展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