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冬霞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信息技術與各個學科的融合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本文從三個方面論述了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融合的實踐與思考,提出了有效的措施。
【關鍵詞】信息技術 小學數學
思考 實踐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1A-0028-01
隨著社會的發展,信息技術與各個學科的融合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雖然教師也比較重視信息技術的融合,但是由于在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的融合上仍然存在著課件使用過多,影響了學生知識的學習;課件播放速度過快,學生不能真正學到知識等問題,致使課堂教學效果低微。筆者認為,要想使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更加有效,教師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借助信息技術,化枯燥為有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千篇一律的知識講解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不愿意主動融入到課堂教學之中。在這種情形下,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的優勢,創設出形象直觀的教學情境,化枯燥為有趣,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深刻理解所學知識。
如在教學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軸對稱圖形》一課時,了解對稱軸的特點是教學的重難點。教學時,如果教師僅僅從理論上讓學生知道什么是軸對稱圖形,那么,這樣的教學過程對學生來說過于枯燥無味,學生也不一定能夠理解與接受。此時,教師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特點,向學生展示“放飛的風箏”“蝴蝶”“松樹”“羽毛球拍”等圖片,并且在這些圖片中標出對稱軸,這樣就可以使學生清楚、直觀地看到對稱軸兩邊的情況,促進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本案例教師主要從學生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入手,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把它們設計成精美的圖片,既可以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也可以使學生在形象直觀的圖片展示中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課堂教學效果顯著。
二、借助信息技術,化抽象為直觀,降低學習難度
由于學生年齡小,感性認識經驗不豐富,因此,對于教材中一些抽象的數學知識總是感到難以理解與接受。在這種情形下,教師應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化抽象為直觀,使一些抽象、深奧、生澀難懂的數學知識以直觀的形式呈現出來,進一步降低學習的難度,進而達到有效提高教學效果的目標。
如在教學《圓柱體的側面積》一課時,教學的難點是讓學生能夠明白圓柱體的底面周長與高的關系,從而為學生正確理解圓柱體的側面積公式的推導奠定基礎。在課堂教學時,為了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筆者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直觀、動態性強的特點,把圓柱體側面沿著高剪開得到一個長方形的過程展開圖播放給學生觀看,在這清楚直觀的動態效果圖中,長方形的長與圓柱體的底面周長重合,長方形的高與圓柱體的高重合,這種形象直觀、化靜為動的教學方法,既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又為圓柱體側面積公式的推導奠定了基礎,教學效果顯著。
本案例教師主要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的特點,把圓柱體的側面剪開以后的展開效果圖形象地播放給學生觀看,這樣就把學生認為抽象難懂的數學知識以直觀的形式展現出來,學生學起來簡單、輕松,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借助信息技術,化單一為靈活,豐富課堂練習形式
課堂練習是數學課堂教學中重要的一個環節,它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還可以提高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但是在傳統的課堂練習教學中,教師總是以課后習題為主要練習內容,以學生自己做為主要練習形式,這種單一、枯燥的練習形式很容易使學生感到厭煩。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不斷豐富練習形式,優化練習訓練,從而使學生的數學學習更加有效。
如在教學《20以內的加減法》時,教師應借助現代信息技術設計出“猜一猜”“比一比”“算一算”“闖一闖”等各種通關練習形式,并配上學生喜聞樂見的卡通人物和適當的音響效果,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練習興趣,使學生愿意做、主動做。
本案例教師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直觀形象、生動、容量大的特點,根據課堂練習的需要,設計各種豐富多彩的練習形式,這樣學生在做練習時必然會覺得輕松有趣,不僅幫助學生有效地鞏固所學知識,而且教學效果更加顯著。
總之,在現代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以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手段為指引,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真正注重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的融合,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充分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從而為提高學習效果服務!
(責編 林 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