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梅
【摘要】培養初中生生物實驗的總結歸納能力不但有助于鞏固學生的記憶,也是促進學生自主內化生物知識、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手段。本文從生物實驗課程的特點及學生的身心特征出發,認真分析了在生物實驗中培養學生總結歸納能力的對策。
【關鍵詞】初中數學 實驗教學
總結能力 歸納能力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1A-0116-01
在生物實驗教學中,引導學生總結和歸納實驗現象以及實驗規律,不但有助于鞏固學生的記憶,也能促進學生生物知識的自主內化,是提升生物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環節。然而傳統的課堂小結幾乎都是教師包辦,學生只能亦步亦趨地跟隨著老師進行簡單的知識羅列和回顧。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筆者從生物課程的特點以及學生的身心特征出發,做了一些嘗試與思考,現將點滴心得簡述如下。
一、寓靜于動,在操作中總結
學生實驗的過程可以有效地幫助他們對生物知識學習形成具體、鮮活的感性認知。在引導學生歸納總結時,教師可以延續生物實驗活動的整體性,讓學生邊操作邊思考,邊思考邊歸納,將靜思與動手操作結合起來,加強對實驗步驟、實驗記錄和實驗注意事項的積累,使學生真正理解每一個實驗動作或實驗數據背后所代表的意義,如此學生的總結歸納才顯得更加生動、詳實。
如在教學“顯微鏡的使用”這一實驗內容時,在歸納總結階段,教師沒有機械地組織學生回憶使用顯微鏡的注意事項,而是出示了一組問題:①寫有“上”字的玻片標本,視野中看到的物像是( )字;②目鏡10×,物鏡10×,放大倍數是( );③如果物像偏左,你應將標本向( )移,才能使物像居中。讓學生一邊操作一邊思考作答,在此基礎上再進行歸納,幫助學生切實理解并掌握了顯微鏡的使用方法以及使用過程中的細節處理。
二、由繁入簡,在圖文中總結
總結歸納的內容并非一定要訴諸文字,以圖文的形式進行總結,可以讓原本繁雜凌亂的生物知識要點變得簡單而又生動。在進行圖文式的歸納總結時,教師可以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為圖文注入更豐富的內容,拓展學生的生物知識視野。
如在教學“人體的泌尿系統”這一部分實驗后,教師為學生展示了運用Flash制作的課件,用動畫的形式讓學生形象地再次感知了尿形成的兩個過程,即過濾與重吸收,使得原本抽象的生理過程變得具體鮮活起來。在動畫的輔助下,學生有效地突破了本課的難點,真正理解腎小管對營養物質和大部分水有重新吸收的作用、腎小球和腎小囊壁對血液有過濾作用,感受到腎臟的重要性。
三、轉曲為直,在洞察中總結
觀察是學生獲取生物知識、積累實驗經驗的重要形式,它離不開學生的主動參與。在一定的目標指引下,引導學生在觀察完成對生物實驗的歸納總結,加深對實驗現象的認知印記,能夠更直接、更清晰地把握實驗規律。教師要培養學生養成科學的觀察方法,強調重復觀察的必要性,讓學生學會正確區分偶然發生和一貫現象之間的差別,從而在歸納總結中把握事物的本質屬性。
如在教學“人體的消化和吸收”這一實驗后,教師引導學生觀察豬小腸的內部結構,用放大鏡觀察培養皿中的一段豬小腸,指導學生分析豬小腸與人小腸的結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并用小腸內表面拆疊紙模型強化學生的感知。通過觀察和領會小腸皺襞的作用,學生認識到小腸不僅是消化食物的重要場所,也是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場所,從而對人體消化和吸收有了更加明晰的認知。
四、化腐為奇,在愉悅中總結
與其他教學環節一樣,實驗后的歸納總結也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如果能營造出寬松愉悅的教學氛圍,傳遞給學生快樂的學習感受,將會使得原本平淡無奇的環節變得生機盎然。因此,教師要將生物實驗與學生現實生活中的經歷與體驗結合起來,注重學生的個性化認知傾向,滿足學生的表現欲和成功欲,從而讓學生情不自禁地展開歸納總結。
如在教學“種子的萌發”這一實驗時,在歸納總結階段,教師為學生播放了一段經過精心剪輯的視頻片段。視頻中展現了種子萌發的整個過程,最后教師將視頻定格在破土而出的幼苗上,并展開與學生之間的對話。教師用飽滿而又深情的語氣告訴學生:每當看到這幅畫面,老師就會不由自主地想到你們,因為你們就是這樣一顆顆種子,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無論是批評還是教育,都是希望你們能夠茁壯成長。這樣的總結方式,使得師生之間產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讓學生回味長久。
精心設計生物實驗后的總結歸納環節,對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習能力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在總結和歸納過程中,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和操作,在動手、動眼和動情之中,更加突出生物實驗的本質,加深對生物知識的理解,完善了他們的知識結構。
(責編 林 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