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杰
【摘要】在教育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越來越成為中小學的立校之本,校長在學校發展和建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為轄區生源較落后的學校,創建自己的辦學特色,是學校求得更好更快的發展前提。
【關鍵詞】特色學校 ?校園環境 ?精神文化 ?課程文化 ?制度文化
【中圖分類號】G62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1-0193-02
在教育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越來越成為中小學的立校之本,校長在學校發展和建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為轄區生源較差的學校,創建自己的辦學特色,是學校求得更好更快的發展前提。本文根據學校校情,緊緊圍繞凸顯學校個性特征,因地制宜,以傳統文化鑄魂,以課堂文化提質,以活動文化升格,把學校建設成為校園環境整潔,學習氛圍濃厚,文化底蘊深厚,管理制度完善,師生發展和諧的富有地域特色的品牌學校。
一、校園環境特色建設
學校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師生的精神面貌、行為習慣及外在形象。因此,我校注重搞好學校校園環境的規劃、做好校園的美化、綠化、凈化工作,為師生提供一個優美的工作、學習、生活的環境,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1.以學校現有的條件,進一步做好校園內綠化的養護。做好花池內的花草種植和養護;利用盆景點綴綠化校園;利用校園內邊角地添置綠色。花草樹枝上懸掛警示語標牌,做到美觀、實用。
2.種植好校園內的“百草園”,讓學生們認識長白山當地的特產:蕨菜、猴腿、廣東菜、山芹菜等等。
3.以班級和年部位單位,教師和學生一起種植“百果園”,每到秋天就能看到累累碩果,學生們種植的白菜、生菜、大蔥等蔬菜;教師們種植的李子、沙果、枸杞、葡萄……應有盡有。
二、校園精神文化特色建設
學校文化是學校特色的重要內涵,是學校生命力之所在。校長的學識人格和辦學理念決定著學校文化品味的高低,因此作為校長應做文化的引領者,打造書香般校園。
1.以行為養成教育為突破口。以“弘揚國學,誦讀經典”教育為抓手,加強傳統美德教育,把三字經和弟子規作為校本課程,學校建立閱讀長廊和閱覽室,班級建閱讀書架,讓孩子們讀經典、讀美文,讀出文化、讀出品位,有力的促進了我校的特色化辦學。
2.積極提倡全校教師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共同建設“書香校園”。為了實現這一目的,我校年年統一給每位教師購買諸如《給教師的100條建議》、《芬蘭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等教育經典。學校還為學生精心選購圖書,提倡并要求師生每天抽出半小時的時間閱讀經典書籍。教師每學期至少閱讀1本經典書籍,每學期都組織1次讀書交流活動,以陶冶全校師生文化情操,提升文化素質。
3.打造走廊文化特色。學校除了在教學樓的墻壁上懸掛寓意豐富的標語外,還充分利用每層的有效空間貼上名人名言和來自于學校師生的優秀書畫。這些名人名言,不僅美化了校園,而且讓師生從中受到人生的啟迪;張貼師生的書畫作品,讓師生近距離地看到自己的作品,樹立師生的自信性,增強師生的榮譽感。同時,樓梯拐角出貼著制作精美的溫馨提示,讓師生知道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進一步明辨是非。
三、學科課程文化特色建設
教師是一所學校的靈魂,是學校的生命和活力所在,精神和力量所依。我校采取集中培訓、自主學習、研教結合的方式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引導教師樹立“為了學生終身發展”的教育理念,促使學生全面、健康、可持續發展。
1.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以研促教,創建教改特色。積極組織教師認真學習討論《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新課程標準》等理論專著。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教材觀、教學觀和質量觀,讓教師從心里真正接受新理念,理解新理念,運用新理念指導課堂教學,各學科以教研組為單位進行各種課型打造,創設更適合學生的教學模式。
2.《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強調指出:“要把教育科學研究擺到十分重要的地位。”教育科研是強校之本,以國家級課題實驗為統領課題,教師以小課題研究打造學校課題文化,教師可以教研組為單位、也可個人承擔小課題,積極探索新課程改革過程中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注重能力培養,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切實提高課堂效益。
3.堅持以師生發展為本,開展內容豐富的文化活動。學校開展的特色校本課程:雪花片、七巧板、百變魔尺、魔方等智力開發課程,同時利用社團活動不斷創新形式和載體、拓展空間和渠道,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學校成立了書法、種子粘貼畫、舞蹈、合唱、足球、跳繩、葫蘆絲等十幾個社團,打造了校園藝術節、體育節等多個文化品牌。為孩子們創造展示自我的平臺,孩子的興趣和能力得以培養和發展。
四、學校制度文化特色建設
學校管理逐步從制度化管理向人文精細化發展,保障學校特色化發展,科學的管理機制和評價機制,對現行制度進行梳理,修訂,完善,重建,歸檔,從學校行政管理、德育工作管理、教育教學管理、教育科研管理、后勤工作管理等分類建立和完善各項校本管理制度,形成學校制度匯編。同時,建立健全校園安全管理機制,完善安全管理目標責任制,根據教育局相關要求,建立學校安全工作預案,建立安全工作責任追究制。
參考文獻:
[1] 徐書業. 《學校文化建設研究—基于生態的視角》[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26.
[2]高耀明《中小學校長專業標準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4.06.
[3]任光升,李連國,張鳳魁《學校的人本化管理行動》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1.
[4]《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2010-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