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南昌,莫小榮,張 勇
(衢州市植物保護檢疫站,浙江衢州 324000)
稻鴨共生對肥藥的減量增效作用
徐南昌,莫小榮,張 勇
(衢州市植物保護檢疫站,浙江衢州 324000)
進行稻鴨共生種養結合與常規種稻對比試驗。結果表明,稻鴨共生種養模式水稻病蟲草防治減少用藥2次,減少用藥量868.2 g·hm-2(折純),減少化肥用量345 kg·hm-2,稻鴨共生田節本增效5 836.95元·hm-2,實現了經濟生態共贏,保障了稻米質量安全。
稻鴨共生;肥藥減量;節本增效;生態效益
稻鴨共生種養結合是發展水稻生態農業種植技術的重要內容,也是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的重要技術措施之一。稻鴨共生共育可減少化學農藥和化肥的使用,實現水稻穩產增產增收[1-2],在主要水稻種植的國家及地區得到了持續的研究和推廣應用[3-4]。我們在前幾年試驗示范的基礎上,在2015年與常山縣金仙家庭農場協作,開展了稻鴨共生種養結合對肥藥的減量增效作用試驗,現將試驗結果報道如下。
1.1 材料
試驗在常山縣金仙家庭農場進行,總面積31.33 hm2,其中稻鴨共生應用示范區30 hm2,水稻常規種植區1.33 hm2,土壤肥力相當,田間管理一致。水稻品種為準兩優608,購買于常山縣科光種子有限公司;鴨子品種為江南1號鴨,購買于江西省弋陽縣興旺孵化場。
1.2 方法
水稻于2015年3月11—14日播種,用種量為30 kg·hm-2;4月11—17日機插,插植密度為16 cm×23 cm;8月15日收割。
插秧15 d后,放養體重為250 g左右的鴨苗300只·hm-2。由于幼鴨野外覓食能力較差,放養前半個月,在固定場所投放一些飼料,以后逐日減少,直至鴨子可完全自主覓食,放鴨時讓鴨子自行出棚,不人為趕鴨,否則鴨子會受到驚嚇,影響進食。鴨子從小就要進行人工馴化,以利管理。鴨子通常不采食稻苗,但會在水稻生育后期啄食稻穗,所以在7月中旬(水稻處于抽穗期)需把鴨子從稻田里圈回來飼養。試驗田角落處搭建鴨舍,供鴨子傍晚棲息。
1.3 調查記載項目
記錄每次使用的農藥和肥料的品種、用量和單價,收獲的稻谷和鴨子的產量和售價,分別核算稻鴨共生區和水稻常規種植區的經濟效益。
2.1 農藥減量
稻鴨共生區、水稻常規種植區所用農藥均為綠色高效低毒農藥(對鴨安全)。具體農藥使用量如表1、表2。稻鴨共生區比水稻常規種植區減少用藥次數2次,減少用藥量868.2 g·hm-2(折純)(稻鴨共生區用量360 g·hm-2,水稻常規種植區用量1 228.2 g·hm-2),減少防治成本1 387.5元·hm-2。

表1 水稻常規種植區稻田病蟲草防治的情況

表2 稻鴨共生區稻田病蟲的防治情況
2.2 化肥減量
通過表3、表4數據對比,稻鴨共生區與水稻常規種植區化肥施用次數雖然相同,但每次用量都較少,共減少345 kg·hm-2,減少施肥成本973.2元·hm-2。

表3 水稻常規種植區化肥使用情況

表4 稻鴨共生區化肥的使用情況
2.3 水稻增產
稻鴨共生區的水稻有效穗增多、實粒數增加,產量提高,而且米質優、口味佳。經實割測產,水稻產量稻鴨共生區9 450 kg·hm-2,水稻常規種植區8 962.5 kg·hm-2,稻鴨共生區增產487.5 kg· hm-2,稻谷單價按2.7元·kg-1計算,增收1 316.25元·hm-2。
2.4 鴨子、鴨蛋增收
稻鴨共生放養鴨子成活率90%,鴨子出售價45元·只-1,經核算鴨苗、飼料、人工等成本40元·只-1,30 hm2稻鴨共生區共出售鴨子8 100只,收益40 500元;另外,還出售鴨蛋4 050 kg,出售價12元·kg-1,除去成本6元·kg-1,鴨蛋出售收益為24 300元,養鴨收益合計64 800元,折合2 160元·hm-2。
2.5 效益分析
稻鴨共生區與水稻常規種植區比較,病蟲草害防治成本減少1 387.5元·hm-2,施肥成本下降973.2元·hm-2,水稻增產,增加收益1 316.25元,鴨子鴨蛋出售2 160元·hm-2,合計增收節本5 836.95元·hm-2。
與水稻常規種植區相比,稻鴨共生區減少用藥次數2次,減少用藥量868.2 g·hm-2(折純),減少化肥施用量345 kg·hm-2。稻田農藥、化肥減量明顯,農田生態環境改善。
試驗結果表明,稻鴨共生種養結合技術簡單實用,經濟生態效益明顯,與水稻常規種植相比,減少了病蟲防治和施肥成本,增加了水稻產量,生產了綠色稻米和生態鴨,實現了較好的經濟效益,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具有良好的推廣前景。
稻鴨共生種養結合減少用藥2次,農田生態環境改善明顯,害蟲天敵數目增多。鴨子在稻叢間覓食的過程中能吃掉多種水稻害蟲如負泥蟲、潛葉蠅、福壽螺等,水稻有害生物得到有效控制,稻田蜘蛛、綠盲蝽,寄生蜂等天敵數量比以前明顯增多,生態效益明顯。
雖然稻鴨共生種養結合能有效降低水稻病蟲害的發生,但不能完全消除田間病蟲害,仍需輔以藥劑防治,尤其是水稻生育后期將鴨子從田間趕出圈養時,更應防范水稻紋枯病、稻縱卷葉螟等病蟲害的危害。在實際推廣應用過程中,要因地制宜對水稻種植時間、種植密度、鴨子進出田時間、鴨子數量、藥劑化肥使用量和次數等相關因子進行調整優化,以實現節本、增產、增效以及生態效益的最大化。
[1] 沈建國,詹百花,朱煥潮,等.不同水稻直播方式下稻鴨共育效果的試驗[J].浙江農業科學,2009(6):1127-1129.
[2] 鄧強輝,潘曉華.稻鴨共育對病蟲草害及經濟效益的影響[J].安徽江農業科學,2008,36(18):7752-7755.
[3] 沈曉昆,王志強,戴網成,等.日本稻鴨共作的最新重要進展[J].中國稻米,2007(1):16-17.
[4] 盧躍紅,魏江江,張曦,等.國內外稻鴨共生的研究現狀[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2006,21(1):81-85.
(責任編輯:張才德)
S511
:B
:0528-9017(2016)12-2117-03
文獻著錄格式:徐南昌,莫小榮,張勇.稻鴨共生對肥藥的減量增效作用[J].浙江農業科學,2016,57(12):2117-2119.
10.16178/j.issn.0528-9017.20161262
2016-10-12
衢州市科技項目(2013J025)
徐南昌(1966—),男,浙江衢州人,高級農藝師,從事植物保護工作,E-mail:zjqzxnc@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