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鈺杰
高等學校是我國科學研究的重要平臺,國家對科研投入了大量財力。然而科研經費濫用案件頻發,降低了科研經費的投入產出效率,對教育事業和科研事業的健康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如何提高科研經費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成為高校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主要對高校改善內部管理進行探討。
一、高校科研經費管理現狀分析
(一)科研經費濫用案件主要發生在“三高”人群
長期以來,由于制度設計不合理、執行不規范等原因,高校科研經費被視作部分科研人員報銷個人消費的“小金庫”。隨著我國對于科研經費管控力度不斷增加和科研經費信息愈發公開透明,高校科研經費案件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高校科研經費案件的當事人呈現出高學歷、高職稱、高職位的特點。如在事發之前,宋茂強是北京郵電大學軟件學院的執行院長、教育部高等學校軟件工程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委員;陳英旭是浙江大學水環境研究院院長、博士生導師;段振豪是中國科學院地球深部重點實驗室主任,曾是中科院院士候選人。不難看出,這些人共同特點是職位比較高,在經費使用管理上有較大的決定權,在獲得科研經費、獲取其他科技扶持政策上擁有更多優勢,其擁有的事權、決策權往往使監督、管理成為擺設。因此,掌握一定權力的高校科研經費管理層,是違規使用高校科研經費案件的重災區。
(二)高校科研經費濫用方式多元
高校科研經費違規使用內容和形式兩方面。
內容虛假。是指在科研項目中列支不真實、不合理、不相關的支出,如開具假發票或克隆票開支未發生的費用;科研人員購入的兒童書籍、奶粉、化妝品等個人消費以辦公用品的發票列支;與項目組以外人員的差旅、餐費等以校外專家的名義進行經費列支;以協作費名義將部分科研經費轉給協作單位,以公司名義列支高校不允許支出的費用等。
形式虛假。是經費耗用真實發生,為了逃避審批程序或管理規定,以其他方式列支費用。如為了逃避固定資產入賬、驗收、盤點程序將發票開具為辦公費或材料費;為了規避工資性人員經費開支的限制性規定,以學生或校外人員身份冒領勞務費;為了列支超標準的費用等,通過會務公司等中介機構開具統一發票并列出符合標準的清單等。
二、高校科研經費管理問題原因分析
(一)各部門信息溝通不暢,標準不一
我國高校實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責任到人”的科研經費管理體制,即在高校校長的統一領導下,科研、財務、設備和院系等各部門及項目負責人各司其職,緊密合作。在科研項目管理實務中,由于項目組成員及所在院系、科研院、設備處和財務處四方立場不同,使得其工作目標并不一致。科研人員著重爭取科研經費,獲得收益,不考慮科研經費使用的合理性和效率;科研院關注課題申請數量、結題率及驗收達標情況、成果、獎勵與專利情況,不跟蹤科研經費的使用情況;設備處僅關注設備購置、報廢情況,不了解設備使用對象和頻率,影響了科研經費使用效率;財務處不了解科研項目的進展,無法對科研經費的使用情況及效率進行綜合管理和監督。由于缺乏有效的溝通、協作及信息共享,使得科研項目的管理和科研經費管理產生了脫節現象,無法有效地通過經費管理來控制科研項目進程,降低了科研經費管理的效果。
(二)預算編制不科學
在高校科研經費管理實踐中,經常會出現項目后期由項目負責人根據使用情況,向主管部門申請大幅調整預算的情況。這種現象的出現有三種原因:一是許多科研項目負責人在科研預算編制過程中,只憑經驗或猜測將科研經費總額進行粗略的分配,使得科研經費預算缺少科學性,精細化程度不高;二是人為造成的預算松弛,由于部分經費開支審批手續較繁瑣,部分科研人員以材料費、辦公費等消耗性物資的發票開支代替固定資產的支出;三是由于科研設備的特殊性,部分零配件采用特有技術或特需制造,很難在成品市場購置,維修更換成本較高,而且存在事前不可預見性,實際操作中不可避免地出現無法與預算匹配,不能完全執行預算,或者執行中出現明顯不合理現象。
(三)科研經費使用監管力度不強
各高校審計部門工作重心主要是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基建修繕項目決算審計和財務收支審計等,對科研經費審計方面關注甚少。同時,各高校審計人員配備較少,難以承擔起高校諸多項目的科研經費審計職責,更不可能實時跟進科研經費支出情況,錯失了自我糾錯和自我修正的良好時機。由于高校財務體系與企業相距甚遠,對高校科研項目管理運作比較熟悉的會計師事務所比較少,第三方審計對于高校經費監管的效果有限。
(四)績效考核缺乏標準
目前高校一般將科研成果重要性大小作為科研項目績效獎勵的依據,這是因為有標準可以進行判斷,如論文、著作可以分為Science論文、Nature論文、SCI論文、EI論文等;科研獲獎可以用所獲獎項是國家級、省部級還是學會、協會級進行區分。而科研經費使用效率方面缺乏考核的標準,一方面是由于科學研究本身是專業性很強的活動,在特定的科研項目中哪些測試是必須要做,哪些實驗步驟是冗余的,這些都需要依靠該專業人員去判斷,一般的行政管理人員難以細化管理目標;另一方面是科學研究是不確定性活動,在對未知世界的探索過程中,有可能會產生許多意料之外的測試和研究工作,增加了科學研究的投入。我國高校還沒有建立全成本核算體系,如固定資產暫未計提折舊;未建立完善的無形資產管理制度;科研輔助成本、行政管理成本、后勤保障成本等間接成本分攤不科學等。科研成本和科研收益難以準確計量,使得管理部門對科研項目難以進行有效的監督和管理。
三、高校科研經費管理的對策建議
(一) 建立科研經費管理平臺
聯合科研院、財務處、設備處等相關部門成立科研管理聯席會,定期通過聯席會溝通各部門在科研管理、科研經費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和需要其他部門協助的事項,重大事項提交校長辦公會討論。利用云平臺整合科研項目申報、審批、立項、預算、設備管理等多項管理內容,使得項目審批流程更加清晰、明確,審批狀態可追溯,省去科研項目層層審批需要來回跑多個部門的麻煩。
(二)建立專業科研經費團隊
借鑒美國的先進經驗,結合中國實際情況,逐步推廣實施科研項目財務經理人制度,在科研項目組中設置財務負責人員,由財務負責人與高校科研經費管理相關部門進行溝通與協作。定期向科研項目財務經理人和科研人員提供科研經費使用培訓課程,明確科研經費的開支范圍及相關規定,降低科研經費預算設置的不合理性,使得科研經費使用過程中的支出更合理、合法,減少高校科研經費管理機構與科研項目課題組的溝通成本,提高科研經費預算管理的精細化程度。
(三)強化監管力度
加強對科研經費的全過程監督。加大科研經費使用管理力度,擴大審計處規模,提高高校審計人員素質,與其他兄弟高校的審計人員溝通了解科研經費管理中出現的新問題、新形勢,以便對高校科研項目進行全面跟蹤、重點跟進。同時,建立健全高校科研經費財務收支審計體系,大力開展科研經費績效審計和責任審計業務。
引入外部監督機制。過去由于外部監督機構,如會計師事務所等,不經常接觸高校科研經費的審計業務,對高校科研管理體制、科研經費管理體制了解甚少,無法有效發揮外部監督作用。可以引入獨立的外部監管機構,讓外部監管機構參與到科研經費管理中,使得科研經費管理更加公平、公正、公開。
(四)完善科研經費績效考核制度
針對當前科研項目結題管理比較松散,科研經費產出率比較低的情況,科研經費主管部門應逐步建立健全科研經費使用的績效考核制度和問責制。在建立科研完全成本計算的基礎上,對預算編制精細化程度、科研經費使用的經濟性等進行考核,防止通過頻繁調整預算達到預決算一致的目的,提升科研經費的使用效率。依據考核結果,進行相應的激勵與處罰措施,對于在科研項目進行過程中,科研經費管理情況良好、支出合理合規、科研轉化成果多的科研項目,給予績效獎勵;對于科研經費管理效果較差的科研項目,將考核結果記入負責人科研檔案,影響負責人未來的科研項目申請;若有濫用行為,則依據相關程序追回經費,如果情節嚴重的,按法律法規的條款進行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