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占良
關鍵詞:小學數學;新課程
新的課程理念才是新課改的靈魂,最重要的是樹立新的教學理念,利用新理念創造性地指導自己的教學。只要我們時刻用新理念來指導我們的實踐,創新教學,教師照樣可以成為新課改的成功者。結合自己使用新教材的教學實踐,談談對農村教師搞新課改的幾點心得體會:
一、轉變自己的教學行為,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主動獲取知識
“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是新課標提倡的主要理念之一,也是當前課改中教師們努力追求的。教師可以創設情境,讓學生通過生動的情景創設,主動獲取有意義的數學知識,既避免了傳統單調的復習舊知教學形式,又能使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景中復習舊知,數學思想得到培養。
數學學習的本質是學生的再創造。新課標強調:“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教學中,要本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觀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動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發現去學習數學、獲取知識。如教學100以內數的認識中,創設數數的情景“自己的小組大約有多少根?能數出小組里有多少根小棒嗎?”“能數出全班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嗎?”在數數過程中,學生會自然產生“要把10根捆起來……”“夠10個十了就是100,可以把100根捆起來……”等。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估算能力,又使學生通過小組里的合作,培養了學生團體合作的意識。通過這樣的教學組織,使學生自己經歷了知識的產生過程,主動獲取了知識。
二、讓數學走進生活,是架設數學與生活的橋梁
陶行知先生說過:“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作用并真正成為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十分重視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中學習數學與理解數學”、“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使學生初步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與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這道出了數學教學的生活性,揭示了數學與實際生活的關系:數學來源于生活,又為實際生活服務,這兩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在小學數學課堂上,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領悟到數學的魅力,感受到數學的樂趣。
在實踐指導中要發展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充分理解,形成有結構的知識體系。如:可以引導學生用畫“概念”和“概念網絡結構”的方法促進知識的系統化和組織化,將概念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的學習與條件性知識的學習結合起來。如:老師不僅要講解一道題目的計算方法,還應該引導學生思考在什么情況下可以應用這些方法等,這樣知識才能變成“活的”,可用的知識。此外,還應該鼓勵學生多了解一些一般的科學文化知識及生活經驗,可以為問題解決提高豐富的背景信息。如:學生對銀行所使用的“利率”概念及其計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后,在課堂上遇到類似問題可能就容易應對。
三、數學日記——讓數學走進生活的好方式
為了使學生能夠真正感受到生活中數學知識的無處不在,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能力,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我認為應該讓學生走進我們的生活,所以我為學生準備了一個數學筆記本,要求學生每日寫一篇數學日記,記錄生活中有關數據與相關的數學問題。
數學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從現實生活中提煉出來的,我們只有在數學教學中將數學與生活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真正學以致用,體驗數學帶來的快樂。學會用數學的思維去觀察分析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從而增強他們的數學意識,提高數學能力。
新的課程理念才是新課改的靈魂,最重要的是樹立起新的教學理念,利用新理念創造性地指導自己的教學。只要我們時刻用新理念來指導我們的實踐,創新教學,教師照樣可以成為新課改的成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