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曉利
摘要:班級是學校教育教學的基本單位,是學生人格成長和發展的基本平臺,班級的管理會對同學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產生重要影響,《弟子規》雖然文字不多,但蘊含的內容豐富,包括了如何對待父母、兄弟、長輩,如何為人處世,如何讀書求學的道理。如果在班級管理中正確運用《弟子規》來管理班集體,對培養學生良好道德素養及良好的的生活和學習習慣都非常有幫助。
關鍵詞:班級管理;應用;弟子規
職業中學的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說他特殊,是因為職業中學的生源較小學、初中和普通高中都復雜,其中有應屆初中畢業生因為成績差而就讀職高的,有工作后想重返校園的,有初中畢業后在家閑耍幾年覺得無聊又想讀書的,也有在普高不適應退學轉讀職高的,因此在這個群體中學習差、品行差、行為習慣差的不在少數,作為班主任老師如何在班級管理中糾正同學們不良行為習慣,提高同學們的修養與品德,提高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將他們培養成市場所需要的“四職”人才,科學的教育與智慧的引導至關重要,《弟子規》集結了圣賢學問和中華傳統教育思想,是祖先留給我們子孫后代的智慧結晶,內容貼近生活,簡單易懂,將它作為班級管理的理論基礎定能潛移默化潤澤品性、塑造完美人生。
一、帶領同學們誦讀并學習《弟子規》,反躬內省,讓同學們用《弟子規》的言指導行
1、教會同學們理解父母,感恩父母,做一個孝順的孩子。中國傳統文化認為“百善孝為先”,《弟子規》要求我們:“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二十四個字看起來簡單,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做到?教育的“教”字,是“左孝右文”。左邊是個“孝”,右邊是個反“文”,中國傳統的講法叫“教者,孝之文也”。教育教什么?從孝開始。以孝為根本,通過孝,培育孩子對血緣的尊重,培育孩子孝敬父母、尊重長輩,同時,也就在孩子心中牢牢樹立了對傳統的尊重。通過對《弟子規》“入則孝”的學習,讓同學們行動起來做一個孝順父母的孩子,“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我們還有什么理由去抱怨父母對我們付出少,我們還有什么資格因為父母沒有滿足我們的要求而大發脾氣呢? “身有傷,貽親憂;得有傷,貽親羞”,我們的言行不只是屬于我們自己,我們的身體也不只是屬于我們自己,所以珍惜我們的身體,珍愛我們的生命,不讓父母操心。
2、“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中國古代哲學家認為誠信是人的修身之本,也是一切事業得以成功的保證。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厲以寧在痛斥誠信缺失的社會現狀時大聲疾呼:一個國家誠信體系的崩潰不僅會給國民經濟和國民消費帶來損害,還將對整個社會體系形成深遠的影響;它必將造成人情的淡漠,人性的扭曲,道德的淪喪。所以短短12字就能讓同學們明白“做事講誠信,做人講良知”的重要。
3、教會同學們與人相處、團結和諧,尊敬師長,勤儉節約,禁止攀比之風、遏制虛榮心的增長。
4、“見人善,即思齊;見人惡,即內省”培養同學們的謙德心。將《弟子規》與班級管理制度相結合班級管理制度是指為保證班級教育、教學和班務活動達到預定的目標而進行的計劃、組織過程;是班主任按照一定得要求和原則,采取適當的方法,建構良好的班級集體,為實現共同目標不斷進行調整和協調的綜合性活動;是班主任對所帶學生的思想、品德、學習、生活、勞動、涉外活動等工作地的管理教育的活動。有效的班級管理制度是維護學校秩序、保證教學質量、實現教書育人目標的基本保障。《弟子規》恰好講解了我們孝敬父母、關愛兄弟、尊敬長輩、修身養性、為人處世、讀書求學的基本生活規范,能夠全面的、更好的指導我們建立有效的班級管理制度。
二、和孩子們一起學習《弟子規》,用《弟子規》規范我的言行,指導我的工作,讓我知道了了如何更好的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教師職業價值觀
1、以身作則,以理服人。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句話的意思是正人先正身。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在他的《什么時教育》書中寫到:“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一個靈魂。”盧梭在其名著《愛彌兒》中說道:“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無所作為的教育:學生看不到教育的發生,卻實實在在地影響著他們的心靈,幫助他們發揮了潛能,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學生“聽其言,觀其行”,耳濡目染老師的言行,老師的言行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每一位學生。所以我們在進行教育的過程中時時處處都要以高度負責的態度來要求自己的言行,我們希望孩子們是一個講道理明事理的人,我們也要做一個講道理明事理的老師,“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讓我在工作中找準了自己的位置與方向,讓我學會了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怎么樣才能讓他們心服口服,讓我在班級管理中贏得了同學們的尊重,也讓同學們學會成為講道理明事理的人。
2、關心關愛、平等對待每個學生,幫助他們樹立信心。《人性的弱點》告訴我們其實每一個人都是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關心,但是我們都知道人有時是缺乏理性的,我們情感豐富,傲慢任性,極容易對人產生偏見,所以我常常以《弟子規》中的“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提醒自己,作為一名班主任老師我要平等的關愛每一個學生。當他們犯了錯誤時我會告訴他們:“無心非,名為錯,有心非,名為惡;過能改,歸于無,倘掩飾,增一辜”讓他有了信心去面對并改進,老師不會因為他現所犯的錯誤而帶著有色眼鏡對待他,但需要自己坦誠面對,態度端正接并認真改進,讓他能看到老師對他的信任。在同學們感受到了老師的關愛與信任之后他們更愿意把我當做是朋友,大姐姐與我談心,遇到問題主動找我。新生入學不久有一次找班上的一個學生談心,當我問到他的家庭情況時他遲疑了片刻,他說:“老師,其實你是我回答這個問題的第一個老師,因為我覺得你是沒有另外的目的性的,我知道你是以因為關心我才問的。” 所以說愛的力量是無窮的,尤其是發自內心的關愛。
在幾年的班主任工作實踐告訴我,用《弟子規》的指導思想去管理班級充滿了育人的科學,它不僅提高教師的職業素養,提升教師的人格魅力,更影響著每一個學生在各方面的健康成長,甚至影響著學生一生的生活道路。
參考文獻
[1] 《錢文忠解讀弟子規》.中國青年出版社.
[2] 《新課程學校管理的新理念與制度創新》.中國物資出版社
[3] 盧梭.《愛彌兒》.武漢大學出版社.
[4] 卡耐基《人性的弱點》.天津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