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依林++張玉麗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2-0033-01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基于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實際,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開放而自主;而現在的孩子們被各種行為習慣、思想教育所桎梏,負擔沉重、身心俱疲,因此,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應引入“解放”思想,將孩子引向一個寬松自由的活動氛圍,開展主題式研究,讓孩子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質疑生活常規的不合理,打破生活常規,顛覆生活常規,重構一種積極、健康、向上的真正屬于孩子的自主的活動課程。
一、創設多身體親歷活動
兒童的身體和成人的身體最大不同就是生長性,他如植物一樣不斷生長,因此我們在生活中要不斷供給兒童成長的營養、陽光、空氣和自由,讓他的身體在運動中自主伸展,在自然中自由呼吸,在社會中自然成長。
1.“全身體”的兒童活動課程
為了讓孩子的身體更加健康,體格更加健壯,我們精心開設了一些深受學生喜愛的全身體活動課程,讓孩子在活動中全身體地參與到運動中,加強全身體地鍛煉,進行全身體地探索。作為足球特色學校,在快樂足球課程的開發和設置上,我們將開始新的實踐和創新。
2.“自然身體”的兒童生活教育活動
我們的孩子現在都居住在城區,雖然他們可以在媒體、書籍和其它各種渠道去了解大自然中千奇百怪的一切,但是唯獨缺少的是一份親歷,一種用自己的感官去體驗與感悟大自然的神奇的體驗。因此,我們學校準備開展了親近自然,感悟成長一系列親自然身體的生活教育活動。如與我們聯誼農村學校,去那里觀察各種植物的生長,了解植物的生長習性,感受大自然淳樸與清新,讓孩子融入到大自然中,調動全身的感官去觸摸感受大自然,去傾聽理解大自然。
3.“社會身體”的兒童生活實踐教育活動
針對孩子們的社會體驗活動機會少,實踐經驗少,適應社會的能力差,對社會活動非常渴望這一現狀,我們學校將充分利用自身的條件和周邊的社會資源,不定期地安排孩子們去體驗生活,感悟生活。如校門口就是城市主干道,附近有全市最繁華的商貿中心,交通比較擁擠,可以讓孩子們去體驗城市小小交通志愿者;學校五百米處左右恰好是我市的氣象局,可以讓我們的孩子去做“小小氣象員”,學會了觀察氣象特點,掌握了如何防震減災的一系列科普常識等,通過一系列的社會實踐生活角色體驗,讓孩子在更深入地了解社會,慢慢地適應社會,融入社會。
二、重建生活規則
現在的孩子生活中到處充斥規則,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鶴立雞群,成為棟梁之才,他們時刻以各種規則與規則來約束孩子,“聽話的孩子才是乖孩子”“坐著不動就是好孩子”“乖,不要弄臟手”“不給別人玩,就是自私的孩子”……這一切所謂的規矩讓孩子們的身心疲憊不堪。針對這一現狀,我們將對生活教育中各項規則進行新的審視,而且是讓孩子們自主審視生活中玩的各種秩序與規則,找到束縛他們身心發展的規則,打破它們,顛覆他們,自主重構適合自己快樂成長的生活新規則。
讓孩子顛覆生活教育常規?!巴妗币彩呛⒆幼顬殛P注的一個問題。只有玩得盡興,才會讓他們身心愉悅,才會讓他們真正專注于學習、滿足于生活。針對大多數孩子認為玩得不夠盡興。主要表現在:玩的時間太少,玩的伙伴較少,玩的節目不夠豐富等。孩子們想打破的玩的規則是“先做作業再去玩”“大人可以玩,小孩子不能玩”、“小孩子不可以玩得太瘋,會變成臟小孩”,我們的孩子知道如果按大人的要求去玩,那是一種“權威”下的身體活動,并不是自愿的、內心真正所需的玩樂。針對這一現狀,我們學校為了使孩子的身心發展更加健康、愉悅,將嘗試開展了顛覆常規的我們不要小紅花,做一日臟小孩系列活動。
三、重構生活教育,實現自育
我們學校嘗試拋開傳統教育模式,讓孩子通過“我的活動我做主”一系列主題式活動地開展,來實現自己教育自己,從而成為教育活動的設計者、參與者和評價者,實現真正的讓孩子自育。
我們提倡的是從各種生活實踐活動入手,開展主題式研究,通過目標導航,參與體驗,為孩子們構建一種自主、積極、健康的“彩色生活方式”。三年級集體生日活動、開心農場種植、東白湖實踐基地體驗活動是我們傳統又頗具特色的學生活動,因此,我們以此為切入口,開始了“我的活動我做主”系列孩子自育模式嘗試。
參考文獻:
[1]克里希那穆提.教育就是解放心靈[M].北京:九州出版社, 2010(6). 1-59
[2]陶行知.中國教育改造[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3).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