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明
【摘要】搞好思想政治課教學,必須明確思想政治課的性質和特點,全面把握和落實課程目標,把思想政治課真正上成“思想政治課”。這是推進課程和課堂教學改革,搞好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前提和根本性問題。以思想政治課的特點入手,從教學策略上提出了情境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明確了情境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的設計意圖、主要環節、主要特點和應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情境探究 ?自主探究 ?交流展示 ?提煉整合 ?走進生活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2-0078-01
一、指導思想和目標
以《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實驗)》為指導,全面深化課程和課堂教學改革,堅持育人為本,以“三維”教學目標為統領,以教學觀念更新和教學方式改進為動力,以提高教師素質為根本,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以拓展教師課程實施范圍為新要求,以提高教學水平和質量為核心,把思想政治課真正上成“思想政治課”,成為最受學生歡迎的課程。
二、主要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情境創設,問題引領。
針對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通過文字、音像、角色模擬等形式精心設置探究情境,提出探究問題。旨在提供感性素材,創設探究氛圍,引導探究方向,調動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積極性。精心設置問題情境是課堂教學有效實施的前提。
第二環節:自主探究,合作釋疑。
要求學生進入問題情境,通過獨立思考、合作探究,解決情境創設中設置的問題。一般先由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形成自己的觀點和認識,對自主探究不能解決的問題和新的疑難問題,教師根據班級實際情況進行分組或隨機組合,通過同學之間相互幫助、合作探究解決。
第三環節:交流展示,成果共享。
自主合作探究后,由學生或小組代表向全體同學展示探究成果。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補充、質疑,并進行點撥、評價和鼓勵。
第四環節:提煉整合,鞏固升華。
師生共同提煉觀點,形成明確結論,構建知識體系,揭示內在聯系,并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上的提升和引導以及在思考探究方法上的啟迪。在此基礎上,教師采取多種方式督促學生進行歸納總結、理解鞏固。
第五環節:走進生活,學以致用。
1.選取典型材料,設計具有基礎性、典型性、針對性的問題,使學生在運用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提高認識。
2.教師引導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社會現實問題,在合作交流和思維碰撞中達成共識,提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社會,從生活中找到問題的答案,實現知識的內化和升華,達到學以致用。
三、注意問題
1.情境創設的要求。
(1)情境設置的內容,要針對課堂教學內容設計,體現“三維目標”的要求,具有明確的針對性、目的性、典型性;情境創設要符合貼近學生、貼近生活,使學生容易進入情境;既要將現實生活中的鮮活材料引入課堂,又要充分利用和挖掘教科書所創設情境的探究價值。
(2)情境設置的形式,為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和學習興趣,情境創設的形式應當多樣化,如文字、圖表、圖片、音像(錄音、歌曲、漫畫、錄像等)、實物、角色模擬活動等。
(3)情境設置的主體,既可以由教師設計,也可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搜集整理材料在課堂上交流、展示。
(4)情境創設的取舍,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學生已有感性經歷且易于理解的知識,可以由學生直接認知,或通過情境“喚醒”、歸類和重組的方式集中呈現;對學生缺乏實踐經驗和生活經歷的知識,則需要教師在廣泛占有材料的基礎上,進行精心設計和引導。
2.問題設置要與情境具有關聯性。引導學生進入情境;要具有層次性,體現過程性;要有梯度,可操作性強;要有一定的思維含量,具有可探究性。
3.探究過程要始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學習探究的積極性,給學生充分的探究時間和展示機會,對學生的創造性思考和認識,要給以積極的鼓勵和評價。
4.思考探究的方式、方法要靈活多樣,但要注意依據教學內容( 知識、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確定,做到內容與形式的統一,防止形式主義。
5.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處理好放與收的關系,注意引導探究方向,調控好課堂,落實知識、能力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王瓊.常態失“常”,意猶未盡——淺析高三復習常態課中存在的問題[J].中國校外教育.2013(S2)
[2]龔玉萍.如何讓政治課“活”起來[J].中國校外教育.2013(S2)
[3]彭廷銀.思想政治課生活化教學探索[J].新西部(理論版). 20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