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維敏
(東北財經大學 會計學院/中國內部控制研究中心,遼寧 大連 116025)
·企業經濟·
市場化進程對企業家創新精神的影響研究
——基于我國非金融類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
解維敏
(東北財經大學 會計學院/中國內部控制研究中心,遼寧 大連 116025)
我國的市場化改革是一次重大的制度變遷,市場化進程是否促進了企業家創新精神是本文的研究主題。筆者以我國非金融類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理論分析和實證檢驗了我國地區市場化程度對企業家創新精神的影響。實證研究發現,我國地區市場化程度與企業家創新精神呈現正相關關系,市場化能夠推動企業家創新精神。研究結果表明,市場化進程對企業家的行為具有重要影響,地區市場化進程激勵了企業家追求長期發展經濟的動機。
市場化進程;企業家創新精神;經濟增長
從現有研究看,目前關于企業家創新精神影響因素的研究大多是從公司特征、治理機制等角度出發。但制度因素也非常重要,特別是對正處于轉型經濟中的我國更是如此。新制度經濟學理論認為,制度決定個體行為。在一個不確定的環境里,制度影響著交易成本的大小,進而影響著企業行為模式。與制度較穩定、市場機制較健全的發達國家相比,在新興市場和轉軌經濟體中,由于不斷變遷的制度使得這些經濟體中的企業面臨著更高的不確定性,制度對企業的戰略選擇、融資成本、行為方式都有著更為深刻的影響。企業家是選擇風險性的創新還是保守型的項目,則要受到制度環境的激勵與約束。我國的市場化改革是一次重大的制度變遷。三十多年來,市場化改革獲得了巨大的成績,我國經濟一直保持高增長態勢,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顯著增強[1]。樊綱等[2]的研究實證檢驗了我國市場化改革對經濟增長和全要素生產率的貢獻,他們編制了我國各省份的市場化進程相對指數,利用該指數分析了市場化改革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發現,我國市場化改革顯著地促進了經濟增長,在1997— 2007年間,市場化改革對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達1.450個百分點。而且,市場化改革改善了我國的資源配置效率,這一時期市場化改革貢獻了39.200%的全要素生產率。靳慶魯等[3]考察了我國不同地區市場化程度對公司增長和清算價值的影響,研究發現,市場化程度提高了高盈利能力公司的增長價值,增加了低盈利能力公司的清算價值。他們的研究表明,市場化進程可能改變了企業的自然生存狀態。
相應地,作為我國重大制度變遷的市場化改革能否激勵企業家創新精神是筆者具體要研究的問題。而且,我國省級單位市場化程度的參差不齊為筆者檢驗市場化進程對企業家創新精神的影響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具體來說,筆者以我國2007—2012年非金融類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對我國各地區市場化程度與企業家創新精神關系進行了實證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市場化進程能夠顯著促進企業家創新精神。
本文主要的貢獻如下:我國的漸進式市場化改革導致了地區間市場化程度存在明顯的差異,首先,筆者結合這一制度背景,考察市場化進程這一制度層面因素對企業家創新精神的影響,為理解企業家創新精神的影響因素提供了一個新的重要視角,豐富了現有的企業家創新精神研究成果。其次,雖然已有許多研究發現市場化改革是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但是關于市場化如何作用于經濟增長的研究仍比較有限,筆者基于創新視角為理解市場化進程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提供了機制。最后,從實踐意義來看,筆者的研究結論不僅有助于我們了解我國企業家創新精神的影響因素,更有助于為我們提出激勵企業家創新、提升國家創新水平和綜合國力的政策建議。
作為新興市場與轉型經濟并存的國家,我國的市場化改革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由于政策、歷史、自然等多因素的影響,我國各地區的市場化程度存在明顯的差異。根據樊綱等[4]的研究,市場化可以分為五個方面,分別是政府與市場的關系、非國有經濟的發展、產品市場的發育程度、要素市場的發育程度以及市場中介發育和法律制度環境。接下來,筆者將理論分析市場化進程如何影響企業家創新精神。
第一,從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維度看,在市場化程度高的地區,市場競爭環境較公平,市場機制運行良好,企業為了獲取競爭優勢,會依據價格機制和市場供給關系的變化,通過研究開發新技術、新產品以及降低成本來獲取市場份額。而在市場化程度較低的地區,政府往往對市場運行干預較多。政府過多干預市場導致的負面后果之一是弱化了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由于政府干預的存在,使得市場競爭對企業經營行為的影響弱化,這扭曲了企業的成長機制,企業通過研發創新以獲取競爭優勢的路徑被破壞。因此,充分的市場競爭機制是驅動企業通過投入研發、提升技術創新水平來提高企業競爭力的關鍵前提。此外,在政府對市場干預程度較輕的地區,政府更傾向與企業保持適當的距離,政府官員通過干預企業獲取不當利益的機會也較低[5]。而在地方政府干預較嚴重的地區,地方政府往往掌握著對行業準入和資源的控制權,這將導致企業更加努力地接近政府以獲取這些管制性的機會。靳慶魯等[3]提出,地方政府應該為企業建立一個功能良好的市場環境,但是,由于漸進式的市場化改革導致我國各地區市場化程度存在差異,地方政府與轄區內企業存在或強或弱的關系。地方政府為了爭取不斷流動中的資源來發展地方經濟,則有動力改善地區市場環境;但同時地方政府也會施行地方保護主義,干預市場運行,限制資源流動。陳清泰[6]指出,我國的改革開放釋放了許多基于政策的機會,在這種情況下,企業若能獲得這些政策機會,便會在短期內獲取經濟收益,例如企業進入管制性行業、獲得土地批租、取得進出口配額,則可以獲得顯著的經濟利益。于是,企業則不會專心經營主業、通過研發創新來提升競爭力以獲取回報,而是想方設法進行攻關以獲得這些政策機會。
第二,從非國有經濟的發展維度看,非國有經濟的發展則會促進形成競爭的市場環境,推動企業走技術創新之路。這是因為,對于非國有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來說,由于所有權與控制權的相對高度統一,使得民營企業內部人控制所帶來的代理問題也較輕,民營企業的所有者有著充分的動機去經營管理企業,為了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民營企業所有者會有動力進行研發創新,提高企業技術創新水平和產品技術含量,提升自身競爭力,進而獲取市場回報。此外,隨著非國有經濟的發展,非國有經濟體所提供的就業機會就會越多,如此地方政府通過干預轄區企業以保證就業目標和社會穩定的動機就會較弱。而且,非國有經濟的高度發展,使得國有經濟面臨著激烈的競爭,進而導致經營和管理國有企業所需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就會越多,這將減弱地方政府干預地方國有企業的動機[5],隨著民營企業參與市場競爭,更為充分、更為公平的競爭環境將驅使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通過創新來獲取競爭優勢。
第三,從要素市場的發育程度維度看,在要素市場更發達的地區,企業家更能便利地獲取創新所需的融資。資源獲取是企業家進行創新所面臨的關鍵問題之一。因為創新需要大量的資本投入,企業家的個人財富往往難以支持持續性的高投入,因此,外部融資渠道的支持對于企業家創新相當重要[7]。但是,由于創新項目預期收益存在著高度不確定性,而且創新項目存在著高度的信息不對稱,這影響了創新項目的融資。市場化程度的提高能夠緩解這種信息不對稱帶來的不利影響。隨著市場化進程的加快,我國的金融業也得到了顯著的發展,目前金融業已經形成日益激烈的競爭態勢。金融中介的基本功能之一是匯集零散的資金,為長期需要大量資金的項目提供融資。Acemoglu 和 Zilibotti[8]提出,當金融體系不能為投資者提供分散化的投資組合時,投資者往往承擔著高風險,因而他們會規避高風險高收益的項目。金融體系的發展可以讓投資者構建多元化投資組合,這有助于分散風險,降低融資成本,推動資源配置于高風險高收益的項目,這將促進企業家承擔更多的風險投資和創新。吳曉暉和葉瑛[10]認為,市場化進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地金融發展水平和資本自由流動程度。當一個地區市場化程度較高時,由于金融創新和金融機構自身業務發展的需要,使得面向中小型創業企業的貸款融資業務和資金渠道更加發達,而且,市場化程度的提高將會促進金融服務和金融產品的創新。因此,相比于市場化程度較低地區的企業,市場化程度較高地區的企業,獲取融資的渠道會更加通暢。在理論研究基礎上,他們實證研究發現,地區市場化越高,創業企業越能便利地獲取資源。方軍雄[10]研究發現,市場化進程能夠促進資本從低效行業撤資、往高效領域增加投資,即市場化進程能夠優化資本配置、提高資本配置效率。張杰等[11]以2001—2007年間我國工業企業為樣本,理論分析和實證檢驗了要素市場扭曲是否抑制了企業的研發投入。研究發現,要素市場扭曲抑制了我國企業的研發投入,而且,地區要素市場扭曲程度越深,這種抑制效應越明顯。
第四,從市場中介發育和法律制度環境來看,法律環境越好,越能激勵企業家創新精神。在市場化程度較低的地區,法律對私人財產的保護較弱,當發生產權糾紛時,產權所有人解決糾紛的交易成本會較高,這一點對企業家創新來說是更為重要的。企業創新產品具有外溢性特征,在法律對知識產權保護較弱的背景下,創新產品則面臨著消費上的非獨占性問題,容易被抄襲和侵權,即其他企業可以利用企業的創新成果,但卻不承擔研發的成本,這會降低創新企業的預期收益,從而抑制了企業的創新精神。而且,在法律對私人財產保護較弱的情況下,企業通過法律來保護自己知識產權的交易成本也很高。Johnson等[12]研究發現,在那些對私人產權保護較差的國家和地區,企業不愿進行利潤的再投資。
在市場化程度較高的地區,法制與法律執行都較好,私人財產能夠得到更為有效的保護。從法律確認創新產品為私人財產并具有排他性,降低了私人財產被侵占的風險,提高了創新企業的回報,因此,法律對創新產品的有效保護激勵了企業家創新精神。Acemoglu 和 Johnson[13]研究提出,影響經濟增長的關鍵因素之一是對私人財產權利的有效保護。綜上所述,本文提出研究假設:
假設:市場化進程能夠激勵企業家創新精神。
(一)樣本選取與數據來源
本文樣本來源為2007— 2012年間滬深非金融類A股上市公司。根據研究設計的要求,對初始樣本來源按照如下標準進行了篩選:首先,刪除了銀行類、保險類、證券類等金融行業的上市公司。其次,剔除了注冊地為西藏自治區的上市公司。最后,剔除了研發投入和專利申請信息不詳的公司。本文的企業研發投入數據來自手工整理上市公司年度報告獲得。企業專利申請數量數據,是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檢索途徑獲得。地區市場化水平系來自樊綱等[4]編制的《中國市場化指數——各地區市場化相對進程2011年報告》。其他企業財務和公司治理相關的數據來自國泰安(CSMAR)研究數據庫。
(二)模型設定
為檢驗市場化進程對企業家創新精神的影響,筆者構建如下基本模型:
(三)變量定義
1.企業家創新精神
InnoEntre是因變量,代表企業家創新精神,借鑒Wong 等[14]和李宏彬等[15]研究,筆者從兩個角度來衡量企業家創新精神:一是企業研發投入強度(R&D),等于企業研發投入與企業銷售收入之比。二是企業專利申請數量(Patent),等于企業當年專利申請總數。
2.地區市場化進程的度量
Marindex是自變量,代表地區市場化進程,借鑒樊綱等[2]的研究,筆者利用樊綱等編制的“中國市場化指數”衡量我國各個省份的市場化程度。這個指數具體包括五個維度,即政府與市場的關系、非國有經濟的發展、產品市場的發育程度、要素市場的發育程度、市場中介組織發育和法律制度環境。夏立軍和陳信元[5]提出我國各個地區市場化相對進程在不同的年份之間相對穩定,因此,借鑒他們對市場化數據的處理方法,并以樊綱等[2]報告的2009年度數據作為之后年份的市場化進程數據。
3.控制變量
影響企業家創新精神的因素有很多,筆者借鑒已有研究對相關因素進行了控制。具體包括企業規模(Size)、企業資產負債率(Lev)、企業業績(Roa)、企業成長性(Growth)、企業年齡(Age)、第一大股東持股比重(Lash),以及年份和行業啞變量。為了簡潔,在后文的回歸結果表中沒有報告年份變量和行業變量的回歸結果。
(一)描述性統計
表1報告了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分析結果。筆者對模型中的連續變量采用了Winsorize方法在1%水平上進行了極端值處理。如表1所示,樣本企業研發投入強度(R&D)平均值為0.074。樣本企業專利數(Patent)均值為28.672。表1中的地區市場化指數最大值為11.800、最小值為0.380,這說明漸進式改革導致我國地區間市場化程度存在顯著的差異。
表1 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分析
表2報告了變量間的Pearson相關系數。從表2中可知,企業研發投入強度(R&D)和專利申請數(Patent)與地區市場化進程顯著正相關,這初步說明地區市場化進程能夠促進企業創新。此外,企業家創新精神與企業資產負債率(Lev)和企業年齡(Age)顯著負相關,這說明財務困境會抑制企業家創新精神,成熟的企業不愿意進行創新。
表2 主要變量Pearson相關系數
注:***、**和*分別代表顯著性水平1%、5%和10%,下同。
表3報告了根據市場化程度分組的企業家創新精神的均值和中位數對比檢驗。檢驗結果顯示,均值對比檢驗結果和中位數對比檢驗結果一致,即市場化程度高的地區企業家自主創新精神顯著高于市場化程度低的地區,這也初步說明市場化程度與企業家創新精神是正相關的。
表3 根據市場化程度分組的企業家創新精神對比分析
注:括號中的數字為t值。
(二)市場化進程與企業家創新精神回歸分析
表4給出了市場化程度對企業家創新精神影響的回歸結果。
表4 市場化程度對企業家創新精神的回歸結果
注:(1)和(2)列括號中的數字為t值,(3)和(4)列括號中的數字為Z值。
表4的第(1)列和第(3)列是只包含了控制變量的回歸結果。第(2)列是以企業研發投入強度作為企業家創新精神替代變量的回歸結果,從第(2)列可見,市場化指數與企業研發投入的回歸系數顯著為正,這與本文的假設一致,由于市場化指數越大代表市場化程度越高,這說明市場化進程能夠激勵企業家創新精神。表4的第4列是用企業專利申請數來衡量企業家創新精神,基于專利申請數變量的特點,這里采用了負的二項(Negative Binomial)回歸方法,從中可以看出,市場化程度與企業專利申請數的回歸系數顯著為正。表4中的第(2)列和第(4)列的回歸結果基本相同,說明市場化程度越高,越能促進企業家創新。
制度是用來確立經濟主體行為的基本規則,不同的制度安排決定了不同的激勵機制與結構,進而影響了經濟主體行為的方式。筆者以我國2007—2012年非金融類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實證考察了地區市場化進程對企業家創新精神的影響。筆者實證檢驗發現,市場化進程與企業家創新精神呈現正相關關系,市場化能夠推動企業家創新精神。這些結果表明,地區市場化進程對企業家的行為動機具有重要影響,地區市場化進程激勵了企業家追求長期發展經濟的動機。
基于對市場化進程和企業家創新精神的研究發現,要激勵企業家創新精神、提升企業技術創新水平,政府應當改善制度環境、繼續推動市場化,消除和降低抑制企業家創新精神的因素,從宏觀角度建立和完善企業家創新精神的長期激勵機制。具體從市場化的五個維度來說,政府應降低對市場機制的干預,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建立企業通過創新獲取競爭優勢的路徑;提升非國有經濟的發展,促進多種所有制經濟的發展,建立完善競爭機制;提高我國的金融發展水平,擴大企業創新的資金來源渠道。同時,政府應降低對資源配置的干預,提升資源的配置效率;政府應當繼續加強法治建設,特別是強化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提高企業從創新中獲取的收益。
[1] 王文舉,范合君.我國市場化改革對經濟增長貢獻的實證分析[J].中國工業經濟,2007,(9):48-54.
[2] 樊綱,王小魯,馬光榮.中國市場化進程對經濟增長的貢獻[J].經濟研究,2011,(9):4-16.
[3] 靳慶魯,薛爽,郭春生.市場化進程影響公司的增長與清算價值嗎?[J].經濟學(季刊),2010,(4):1485-1504.
[4] 樊綱,王小魯,朱恒鵬.中國市場化指數——各地區市場化相對進程2011年報告[M]. 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1.
[5] 夏立軍,陳信元.市場化進程、國企改革策略與公司治理結構的內生決定[J].經濟研究,2007,(7):82-136.
[6] 陳清泰.促進企業自主創新的政策思考[J].管理世界,2006,(7):1-4.
[7] 解維敏,方紅星.金融發展、融資約束與企業研發投入[J].金融研究,2011,(5):171-183.
[8] Acemoglu, D., Zilibotti, F. Was Prometheus Unbound by Chance? Risk, Diversification, and Growth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7,105 (4):709-751.
[9] 吳曉暉,葉瑛.市場化進程、資源獲取與創業企業績效——來自中國工業企業的經驗證據[J].中國工業經濟,2009,(5):77-86.
[10] 方軍雄.市場化進程與資本配置效率的改善[J].經濟研究,2006,(5):50-61.
[11] 張杰,周曉艷,李勇.要素市場扭曲抑制了中國企業R&D?[J].經濟研究,2011,(8):78-91.
[12] Johnson, S., McMillan, J., Woodruff, C. Property Rights and Finance [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2, 92(5):1335-1356.
[13] Acemoglu, D., Johnson, S. Unbundling Institutions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005, 113(5): 949-995.
[14] Wong, P.K., Ho, Y.P. , Autio ,E. Entrepreneurship, Innov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Evidence From GEM Data [J].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2005, 24(3):335-350.
[15] 李宏彬,李杏,姚先國,等.企業家的創業與創新精神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J].經濟研究,2009,(10):99-108.
[16] 約瑟夫·熊彼特.經濟發展理論[M].何畏,易家詳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0.
[17] Baumol, W. Entrepreneurship: Productive, Unproductive, and Destructive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0, 98(5):893-921.
[18] 邁克爾·波特.國家競爭優勢[M].李明軒,邱如美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
(責任編輯:于振榮)
2016-10-19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于業績的管理層薪酬支付能夠激勵企業技術創新么——基于中國高科技上市公司的研究”(71302055);遼寧省高等學校優秀人才支持計劃(WJQ2015011)
解維敏(1981-),男,遼寧莊河人,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資本市場財務與會計研究。E-mail:xieweimin1981@126.com
F062.4
A
1000-176X(2016)12-01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