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民,楊靜茹,王 靜,馬 靜,郝君蘋,溫艷嬌,呂 陽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66醫院特診科,河北 承德 067000)
?
超聲QQ技術對青年頸動脈生理年齡與相關因素關系的探討
王愛民,楊靜茹,王 靜,馬 靜,郝君蘋,溫艷嬌,呂 陽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66醫院特診科,河北 承德 067000)
目的:探討超聲QQ技術預測頸動脈粥樣硬化早期指征的價值。方法:選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查體的青年人群中頸總動脈IMT正常者194例,分別以采用超聲QQ技術測得的血管年齡及血管彈性為因變量與受檢者體質量、血壓、血脂、血糖指標及生活習慣、家族史等行多元相關分析,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果:動脈粥樣硬化不是單一影響因素所致,是綜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綜合分值能更準確評估動脈血管的早期病變,累計分值越高,則頸總動脈血管年齡及血管彈性異常者比例越高。血管彈性下降的發生早于內中膜增厚的改變。結論:頸部血管超聲QQ技術具有無創、快捷、操作簡便,作為粥樣斑塊形成前動脈血管早期病變的預測手段具有廣泛應用前景。
頸總動脈內中膜厚度; 血管年齡; 血管有彈性
采用QQ技術(RFQIMT/RFQAS)超聲射頻信號血管內中膜測量技術及射頻信號動脈功能測量技術是通過原始射頻信號測量血管內中膜厚度(IMT)及血管硬度,測值基于原始射頻信號和主機對信號的精密計算,不受2D圖像采樣清晰度限制,避免了人為測量誤差,理論上該技術精度更高[1]。該研究旨在探討簡捷有效的動脈血管病變的早期預警手段。
1.1 研究對象為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來院健康查體中年齡20~44歲的青年人,選擇其中頸動脈主干IMT≤1.0mm,頸總動脈竇部IMT≤1.2mm作為本研究樣本人群,總計194人,平均年齡35歲。其中男105人,平均年齡34歲。女89人,平均年齡36歲。
1.2 使用儀器:意大利百盛公司MyLab Twice超聲儀,探頭頻率L12~5。
1.3 研究方法
1.3.1 超聲檢查前記錄受檢者姓名、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留取受檢者生活習慣資料:職業、吸煙史、飲食習慣、睡眠質量、身體鍛煉情況等,同時測量并記錄體質量、血壓、血糖、血脂數據,了解并記錄家族史,即父母有無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病史。
記分標準:生活習慣(正常為4分):吸煙指數(每日吸煙支數×吸煙年數)>400記為3,200~400記為2,<200記為1.5,不吸煙記為1;習慣葷食記為2,其余記為1;長期失眠記為2,睡眠好記為1,時好時壞記為1.5;從事非體力勞動職業,無鍛煉習慣記為2,間斷鍛煉或每周鍛煉<3次記為1.5,堅持每周鍛煉≥4d記為1;實驗室檢查(正常為4分):體質量指數按亞洲標準,體質量(kg)/身高(m)2>30為肥胖記為3,>23為超重記為2,等于18.5~22.9為正常記為1,<18.5為體質量偏低記為﹣1;血壓:收縮壓≥180mmHg和或舒張壓≥110mmHg記為4,收縮壓160mmHg和或舒張壓>100mmHg記為3,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記為2,收縮壓130~139mmHg和或舒張壓85~89mmHg記為1.5,收縮壓<130mmHg,舒張壓<85mmHg記為1。血糖:空腹血糖>11.1mmoL/L記為3,6.7~11.1mmoL/L記為2,<6.7mmoL/L記為1;血脂:總膽固醇>5.72mmoL/L記為2,<5.72mmoL/L記為1。低密度脂蛋白≥3.62mmoL/L記為3,3.13mmoL/L~3.59mmoL/L記為2,≤3.1mmoL/L記為1。甘油三酯>5.67mmoL/L記為4,2.27~5.67mmoL/L記為3,1.7~2.26mmoL/L記為2,<1.7mmoL/L記為1;家族史(正常為3分),父母雙方均無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者三項各記1分,雙方有任何一方有上述之一病史者則加一分,最高為6分。
1.3.2 被檢查者取頭后仰臥位略偏向對側,充分暴露頸部,自下而上縱橫掃查,分別檢查雙側頸總動脈及頸內、外動脈分叉處,多點檢測雙側頸總動脈主干、竇部及頸內動脈起始段前后壁,分別測量內膜至中膜與外膜交界面的IMT,以頸總動脈主干IMT≤1.0mm,頸總動脈竇部IMT≤1.2mm作為本研究樣本人群。操作上使頸總頸動脈盡量與聲束垂直。啟動RFQIMT,在血管長軸上頸總動脈竇部下方放置取樣框,取樣框長≥1cm,進行30次以上測量,取連續6個心動周期,自動計算平均值及離散度,根據IMT評估頸總動脈的血管年齡,將血管年齡≤實際年齡的記作1,反之記作2,若一側頸總動脈血管年齡≤實際年齡,另一側>實際年齡記為1.5。然后啟動RFQAS測量血管彈性,連續測量6個心動周期,由于隨血管硬度增加,受檢血管對PWV(脈沖波傳導速度)增快,以雙側頸動脈PWV≤5m/s為正常,記作1,大于此值記作2,一側PWV≤5m/s,一側>5m/s,記作1.5。
1.3.3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21軟件,多元線性回歸方程,因變量分別選擇血管年齡及血管彈性,自變量選擇體質量指數、實驗室檢查及生活習慣中各項(血壓、血糖、血脂、吸煙指數、飲食、睡眠、鍛煉)及家族病史。P<0.05有統計學意義。
2.1 以血管年齡為因變量,將體質量指數等變量各自分別錄入統計表中,采用線性回歸分析,結果由本樣本得出,自變量血管年齡與體質量指數、飲食習慣、身體鍛煉、家族病史明顯相關(依次為P=0.01、P=0.00、P=0.01、P=0.01,保留小數點后2位),而與其他因素相關不明顯,P均>0.05,分別為:血壓(P=0.68)、血糖(P=0.66)、血脂(P=0.06)、吸煙指數(P=0.12)、睡眠質量(P=0.08)。
2.2 以PWV為因變量,將體質量指數等變量按上面順序分別錄入統計表中,采用線性回歸分析。結果自變量血管彈性與血壓、吸煙指數、飲食習慣、睡眠、身體鍛煉、家族病史相關或明顯相關(依次為P=0.00、P=0.05、P=0.01、P=0.05、P=0.00、P=0.00),而與體質量指數(P=0.06)、血糖(P=0.09)、血脂(P=0.06)相關不明顯。
2.3 由表1可見,在20~34歲組及35~44歲組,頸總動脈血管年齡及彈性正常的比例男女之間無明顯差別,但35~44歲年齡段兩性血管彈性下降的比例較20~34歲年齡段均有增加。

表1 年齡及性別對血管彈性的影響
注:n=頸總動脈條數(以雙側計)
2.4 由表2可見,如果以體質量指數肥胖為3、超重為2,正常為1及低質量為-1,與其他數值相加,其分值正常為11分,總分數反映上述各因素綜合對頸總動脈血管的影響,分值越高則頸總動脈血管年齡及血管彈性異常者比例越高,當受檢者分值≥15時兩者異常占比升至26/29,分值≥17時,則13例受檢者血管年齡及血管彈性均異于正常。

表2 總分數(綜合因素)對血管年齡及血管彈性的影響
注:n=頸總動脈條數(以雙側計),x=血管年齡,y=血管彈性
隨著國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習慣的改變,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體質量指數過高、吸煙等不良因素加大了動脈粥樣硬化及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的風險,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明顯增加,發病年齡也大大提前,嚴重危害國人健康,導致病殘及死亡率持續增高[2]。由于頸部血管動脈粥樣硬化是全身血管動脈硬化的一部分,與腦卒中密切相關。而頸總動脈又部位表淺,便于檢測,故頸部血管的超聲檢測已被廣泛應用。本研究旨在通過多元相關分析探討生活習慣、家族病史、超重肥胖、高血壓、高血脂及高血糖等不良因素對北方青年頸總動脈血管年齡及血管彈性的影響,以期研究簡捷有效的早期預警手段,為臨床早期干預提供確實依據[3]。
本研究由頸總動脈IMT估測的自變量血管年齡與體質量指數、飲食習慣、身體鍛煉、家族病史相關或明顯相關;自變量血管彈性與血壓、飲食習慣、身體鍛煉、家族病史、吸煙指數、睡眠、相關或明顯相關;由此可見影響頸總動脈IMT及血管彈性共同因素是飲食習慣、身體鍛煉、家族病史;對IMT影響較大的獨立因素是超重及肥胖,對血管彈性影響較大的獨立因素是高血壓、吸煙及失眠。
多元回歸分析顯示,動脈粥樣硬化不是單一影響因素所致,是綜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綜合分值能更準確評估動脈血管的早期病變,累計分值越高,則頸總動脈血管年齡及血管彈性異常者比例越高,當受檢者綜合分值≥15時血管年齡及血管彈性異常者為19/21,分值≥17的13例受檢者,血管年齡及血管彈性無一正常(見表2);隨年齡增加,兩性血管彈性下降的比例均增加,且血管彈性下降的發生早于內中膜增厚的形態學改變。因此,有理由認為動脈彈性下降是動脈粥樣硬化的早期指標。而頸部血管超聲QQ技術具有無創、快捷、操作簡便、費用低廉、結果精準且重復性好、可反復檢查等優勢,可作為粥樣斑塊形成前動脈血管早期病變的預測手段之一,具有廣泛應用前景。
[1] Zamboni P,Sisini F,Menegatti E,et al.An ultrasound model to calculate the brain blood outflow through collateral vessels:a pilot study[J].BMC Neurol,2013,13(1):81.
[2] 王艷紅,李立明.1990年至2010年我國城鄉成年人群腦血管疾病死亡率的流行趨勢[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3,17(3):185~189.
[3] 趙蓓蓓,張美芳,曹林.頸部血管超聲對腦血管病的診斷價值[J].南通大學學報,2014,5(34):382~384.
1006-6233(2016)12-2045-03
A 【doi】10.3969/j.issn.1006-6233.2016.12.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