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莉
(海南省中醫院,海南 海口 570203)
?
腸內營養在重癥急性胰腺炎臨床治療中的效果及護理方法探討①
潘 莉
(海南省中醫院,海南 海口 570203)
目的:觀察腸內營養(EN)在重癥急性胰腺炎(SAP)臨床治療中的效果,探討相關護理方法。方法:選擇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我科收治的SAP患者46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依照入科就診順序為所有患者編號,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PN組(n=23)患者給予腸外營養支持,PN+EN組(n=23)患者給予腸外營養支持+腸內營養支持;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血生化指標、CRP(C反應蛋白)水平、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出科時,相對于PN組,PN+EN組患者在總淋巴細胞計數(TLC)、白蛋白(ALB)、CRP水平、血鈣(Ca)、血糖(BS)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相對于PN組,PN+EN組在ICU停留時間縮短,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并發癥發生率方面,PN+EN組低于PN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腸內營養在重癥急性胰腺炎臨床治療中的效果顯著,相對于腸外營養支持,其效果更加明顯、更加可靠,是首選的重癥急性胰腺炎(SAP)營養治療方案。
腸內營養(EN); 腸外營養(PN); 重癥急性胰腺炎(SAP)
本文分析了腸內營養(EN)與腸外營養(PN)在重癥急性胰腺炎(SAP)臨床治療中的效果,現將有關資料整理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我院外科收治的SAP患者46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華醫學會胰腺外科學組制訂的《重癥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的相關診斷[2]。其中,男性32例,女性14例;年齡22~84歲,平均(44.5±10.5)歲;病因分類:膽源性22例(47.8%,22/46),胰管阻塞3例(6.5%,3/46),高血脂4例(8.7%,4/46)、暴飲暴食5例(10.9%,5/46)、酒精性8例(17.4%,8/46),其他4例(8.7%,4/46);46例患者中包括4例妊娠胰腺炎患者,均是緊急行剖宮產或終止妊娠后轉入外科治療。依照入院就診順序為所有患者編號,采用隨機分層分組法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PN組(n=23)和PN+EN組(n=23),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因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PN+EN組(n=23)患者給予腸內營養支持+腸外營養支持,PN組(n=23)患者給予腸外營養支持;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血生化指標、CRP(C反應蛋白)水平、并發癥發生情況等。
1.2 納入標準與排除排除:納入標準:①符合SAP診斷;②患者及其家屬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③轉院或轉科者未接受腸內營養支持治療。排除標準:①拒絕完成相關項目檢查或者無法配合完成相關試驗項目;②復蘇失敗或者瀕臨死亡;③發病處于妊娠期或者哺乳期;④存在腸道出血、腸梗阻等不適宜進行EN者;⑤中途退出無法完成試驗者。
1.3 治療方法:所有SAP患者在入科之后均進行常規治療。治療標準嚴格遵照《重癥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中華醫學會胰腺外科學組制訂)。治療內容為:維持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早期液體復蘇,常規進行胃腸減壓,預防性應用抗生素,抑制胰酶分泌以及抑酸;對于高脂血癥胰腺炎患者,為了快速降脂需要進行血漿置換或者血液過濾。PN組(n=23)患者給予腸外營養支持。在入科之初給予氨基酸溶液、葡萄糖溶液,同時根據實際情況給予適量脂肪乳劑。確定患者的能量目標攝入量:入院第1天,400Kcal/d;入院第2d,800Kcal/d,入院第3天,達到總目標攝入量2000Kcal/d。監測患者血糖水平,使其控制在正常范圍內,依照實際需求給予維生素和微量元素。PN+EN組(n=23)患者給予腸外營養支持+腸內營養支持。腸外營養支持方法同PN組。腸內營養支持內容如下:在入科之初便留置螺旋形鼻空腸營養管,緩慢滴入250mL5%葡萄糖氯化鈉,密切觀察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變化、重要器官功能以及是否存在腹瀉、腹痛、腹脹等情況。如果未發現異常情況且患者生命體征平穩,則采用輸液增溫器勻速、緩慢泵入短肽型腸內營養混懸液,泵入起始速度為10mL/h,而后逐漸增大至100mL/h,泵入總量控制在1000~1500mL/d。觀察患者的腸道功能恢復情況,并據此酌情調整為整蛋白纖維型腸內營養混懸液,患者恢復正常經口進食之后停止營養支持。監測患者血糖水平,使其控制在正常范圍內,依照實際需求給予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表1 兩組患者入科與出科時的血生化指標和CRP指標對比
注:兩組出科時ALB、TB、TLC、BS、Ca、CRP對比,ΔP<0.05

出科時,相對于PN組,PN+EN組患者在總淋巴細胞計數(TLC)、白蛋白(ALB)、CRP水平、血鈣(Ca)、血糖(BS)均顯著好轉(P<0.05),見表1;相對于入科時,出科時PN組的CRP水平顯著好轉(P<0.05);PN+EN組在ICU停留時間(47.5±2.2d)顯著短于PN組(52.5±4.1)d(P<0.05);在并發癥發生率方面,PN+EN組總發生率(52.1%)顯著低于PN組(95.5%)(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n(%)
3.1 營養支持: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病發于胰腺的炎性疾病,根據相關統計[1],約有4/5的輕度AP和中度AP患者經過積極治療能夠快速康復,但是仍有1/5的AP患者依然會進展為重癥急性胰腺炎。SAP的臨床病死率較高,需要給予積極治療和細致護理。SAP患者的機體長期處于高分解代謝和負氮平衡,腸胃功能受到損傷,容易導致內毒素與細菌易位。在傳統上,臨床治療AP主要采用足量禁食、靜脈補液支持治療、給予預防性抗生素、給予生長抑素或者類似物。因為營養支持不需要經過患者胃腸道,能夠讓胰腺獲得良好的“休息”,因而成為了治療AP的必要方法。數量眾多的臨床研究和動物實驗結果表明,長時間的PN不利于SAP患者的康復,它會對患者的腸道免疫系統以及全身免疫系統造成一定的破壞作用,損傷患者的腸道粘膜屏障功能;而EN則與機體的生理作用方式更加接近,可以降低腸道內毒素與細菌的移位發生,維持良好的腸道生態環境,為腸道粘膜屏障作用提供有效保護,進而減少各種并發癥的發生。
3.2 護理方法:①妥善固定螺旋形鼻空腸營養管,是防止營養管移位、脫出的重要措施,測量外露部分的長度,做好記錄,4h檢查一次營養管的位置,并回抽液體,確定營養管無脫出方進行鼻飼。②置入螺旋形鼻空腸營養管之后在當日或者次日給予勻漿膳或者要素膳進行EN。在配制營養配方時,注意無菌技術、做到現配現用,配制完后以無菌紗布過濾,以防大顆粒物質堵塞管腔,并注意勻漿膳應用前以微波爐消毒,勻漿膳在冰箱內保存時間不宜超過12h,防止細菌滋生。③遵循量由少到多,濃度由低到高,間隔時間由長至短,循序漸進,次數不超過2~3次/d為宜。開始時滴速不宜超過30滴/min。注意控制溫度在37℃左右,不宜過冷、過燙,以免造成患者胃腸道黏膜損傷或不適。防止輸入過快發生腹脹、腹瀉、惡心嘔吐,如有不適,應停止EN并注意觀察病情變化。加強巡視,及時處理故障。每天觀察大便的顏色、性狀及量,及時了解患者營養改善情況,準確記錄24h出入量。④加強與患者的交流和溝通,解釋置管的重要性,取得患者的配合。做好口腔護理及霧化吸入,保持口腔清潔、濕潤,注意口腔內有無潰瘍、霉菌感染等,必要時給予制霉菌素液漱口。
[1] 朱維銘.腹部外科患者圍手術期營養支持適應癥與手術時機[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2,32(2):165~166.
[2] 許劍峰,石志習,劉合春,等.早期腸內營養在重癥急性胰腺炎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學,2005,6(8):66~67.
① 【基金項目】海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編號:811192)
1006-6233(2016)12-2111-02
A 【doi】10.3969/j.issn.1006-6233.2016.12.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