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坤,趙慧波,劉愛民,賀秀芳,王 慧
(河北省石家莊市第四醫院,河北 石家莊 050011)
?
綜合護理干預對產后抑郁癥產婦生活質量影響分析①
袁 坤,趙慧波,劉愛民,賀秀芳,王 慧
(河北省石家莊市第四醫院,河北 石家莊 050011)
目的:探究在產后抑郁癥產婦護理中應用綜合護理干預對其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選擇我院在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間收治的100例產后抑郁癥產婦作為研究對象,采用抽簽的方式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50例患者為1組,常規護理干預應用于對照組患者中,而將綜合護理干預應用于實驗組患者中,將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對比和分析。結果: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的焦慮、抑郁情況、生活質量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護理后,與對照組患者相比,實驗組患者的焦慮、抑郁評分及生活質量均較優,差異對比均(P>0.05),存在統計學意義;同時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較高,差異對比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產后抑郁癥產婦護理中應用綜合護理干預效果顯著,對產婦的生活質量有改善作用,在臨床護理中值得應用推廣。
綜合護理干預; 產后抑郁癥; 生活質量; 產 婦
本文選擇我院在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間收治的100例產后抑郁癥產婦作為研究對象,現將研究過程和結果作如下報道。
1.1 一般資料:選擇我院在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間收治的100例產后抑郁癥產婦作為研究對象,采用抽簽的方式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50例患者為1組,其中對照組患者的最大年齡為35歲,最小年齡為24歲,平均年齡為(25.9±2.5)歲,最長產程為41h,最短產程為10h,平均產程為(22.6±3.5)h;其中35例為自然分娩,15例為剖宮產;對照組患者的最大年齡為36歲,最小年齡為23歲,平均年齡為(26.6±2.1)歲,最長產程為40h,最短產程為12h,平均產程為(23.5±3.1)h;其中36例為自然分娩,14例為剖宮產,將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用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顯示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此研究中兩組對比數據有較強的可比性,可作為其他類似研究的參考。
1.2 方法: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即對產婦進行常規健康教育、藥物護理干預等;而實驗組患者給予綜合護理干預方法,具體方法如下:
1.2.1 產前護理干預:孕婦在分娩前,護理人員要對其進行有效的健康教育,采用多種方式進行健康教育,例如健康講座、多媒體教育及發放健康宣傳手冊,讓孕婦多了解孕期相關的知識及注意事項,以孕婦孕期的不同給予孕婦及家屬不同的健康教育,告知孕婦及家屬要定期產檢,如果正確處理孕期常見癥狀,合理安排飲食營養等。[1]。
1.2.2 產時護理干預:對產房及待產室進行布置,構建家庭氛圍,給予產婦音樂護理,為產婦播放輕松舒緩的音樂,使得產婦的情緒平靜,且心情愉悅,將心理負擔減輕,防止產生孤獨、恐懼及緊張等不良情緒。產婦在生產過程中由一名助產士全程進行陪伴,嚴密觀察產程,并對產婦進行分娩知識的宣教工作,從接產開始,一直到產后2h,護理人員要給予產婦生理、情感及心理上的支持和鼓勵,為產婦構建輕松、安全及舒適的生產環境,促進產婦生產順利[2]。
1.2.3 產后護理干預:產婦在生產后會表現為情感脆弱,需要幫助和關心,護理人員要針對這個特點對產婦進行個性化護理干預,評估產婦的心理狀況,護理態度要自然、和藹和親切,采用主動的態度對產婦進行衛生指導和生活護理,幫助其對新生兒進行照顧,將新生兒相關的護理知識向產婦及家屬進行健康宣教,對母乳喂養的正確方式告知產婦。同時要加強與產婦家屬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使其明確產婦產后抑郁中家屬的關心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給予患者關心和愛護是改善其抑郁癥的關鍵,提升家庭的支持力度。
1.3 評價標準:應用愛丁堡產后抑郁量表及漢密爾頓抑郁量表對兩組患者的抑郁情況進行評定,前者的標準為EPDS≧10分表示為產后抑郁,后者的標準為HAMD≧17分表示為抑郁,HAMD≦24分,表示為輕、中度抑郁;并應用GQOLI-74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定,主要包括物質生活維度、社會功能維度、心理功能維度及軀體功能維度,分數越高生活質量越好;并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共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三項,護理滿意度為非常滿意度和滿意度之和,護理滿意度越高護理效果越好。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EPDS評分對比:護理前,兩組EPDS評分(t=0.924,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而護理后,兩組EPDS評分比較(t=6.085,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抑郁情況
2.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對比:對照組患者護理前后比較,社會功能維度(t=0.912,P>0.05)、心理功能維度(t=0.808,P>0.05)、軀體功能維度(t=0.943,P>0.05);實驗組患者護理前后比較,社會功能維度(t=4.518,P<0.05)、心理功能維度(t=5.005,P<0.05)、軀體功能維度(t=5.807,P<0.05),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
2.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與對照組患者相比,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較高(χ2=7.408,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n(%)
產后抑郁癥一般發生在產后6周,開始表現為頭痛、失眠、情緒低落、健忘、嗜睡等,病情加重可能出現反應遲鈍、對生活失去興趣,甚至有自殺傾向或傷害嬰兒的動機。偏執的人格特征容易發生產后抑郁,這些產婦多數愛以自我為中心,平時內向、固執、易怒,如果產時有諸如難產、滯產、手術產,則對軀體和心理的應激增加,發生產后抑郁的幾率大大增加。對產后抑郁癥患者而言,給予綜合護理干預效果較為理想,特別是綜合心理干預是改善其心理狀態的關鍵,對產婦認知行為的干預,是護理人員要與患者構建良好的護患關系的基礎。充分把脈患者的思維,把其思維中不合理的方面挖掘出來,對其不合理的行為進行分析,采用心理互動的方式,將不正確的認知轉變為良好的認知方式,提升其適應能力,對其行為及心理進行改善;對患者進行幫助,使其選擇有意義的行為方案和有責任的行為,有效控制生活,將緩解心理壓力的準確方法向患者講解,比如音樂療法,呼吸調控,生物反饋等,促進放松思想意識,將自身的活力激發出來,對情感起到觸發的作用,將壓抑的情緒釋放出來。
通過溫馨、細致的護理干預,把產婦的應激能力、健康教育與應對技巧有機地整合在一起,通過合理的交流,改變產婦不正確的觀點和認識,增強抵制產后不良刺激的能力。
[1] 吳轉子.對產后抑郁癥產婦護理干預的療效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2015(14):134~134,136.
[2] 陸亞萍,鐘曉仙.心理護理對產后抑郁癥產婦的心理狀態及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2,12(10):1373~1375.
① 【基金項目】河北省中醫藥管理局2016年度中醫藥類課題計劃,(編號:2016111)
1006-6233(2016)12-2109-02
A 【doi】10.3969/j.issn.1006-6233.2016.12.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