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鑫,劉晨筱,陳虹,白晉華,郭紅彥
(山西農業大學林學院,山西太谷030801)
不同棗品種果實性狀與裂果的相關性
郗鑫,劉晨筱,陳虹,白晉華,郭紅彥
(山西農業大學林學院,山西太谷030801)
以裂果性不同的9個棗品種為研究材料,測定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單果質量、果實形狀及果形指數相關指標,分析了棗品種果實性狀與裂果的相關性。結果表明:極易裂品種及易裂品種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顯著高于抗裂品種;抗裂品種的果實硬度比易裂品種高;不同棗果的果實形狀、果形指數、果實的單果質量與裂果不存在顯著的相關性。
棗;裂果;果實性狀;相關分析
棗(Zizyphus jujube Mill.)具有非常高的營養價值,深受消費者青睞。山西省太谷縣作為“中國棗鄉”,更是將棗業作為重要的支柱產業大力發展,但成熟期的棗裂果問題嚴重影響棗質量及產量。裂果是一種生理病害,是果實對內部生長與外界環境不協調作出的反應,而果實性狀與裂果的關系在其他果樹上已有一些報道。對桃、李、荔枝等的研究發現,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與裂果程度呈顯著正相關[1-3]。對棗裂果的研究發現,果實大小、形狀與裂果易感性無關[4-5]。目前,對棗裂果的研究多側重于從不同棗品種間的形態解剖特征、生理特性、遺傳因素、環境條件、栽培措施等方面探討棗裂果的防治措施[6],缺乏對裂果性不同的棗品種果實性狀的研究。在形態指標方面,主要考慮果實性狀對裂果的影響,而將果實性狀與不同品種的裂果性劃分結合起來考慮的報道相對較少。
本試驗以裂果性不同的9個棗品種為試材,對其在同一發育時期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單果質量、果實形狀及果形指數進行分析,旨在闡明不同棗品種果實性狀與裂果的相關性,為控制棗裂果提供理論依據。
1.1 試驗材料
供試棗品種9個,分為極易裂品種(贊皇大棗)、易裂品種(壺瓶棗、婆棗、金絲小棗)、抗裂品種(冬棗、木棗、官灘棗、相棗、磨盤棗)三大類[4,7-8],均采自山西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棗品種種質資源圃。
1.2 試驗方法
試驗于2015年10月,選取長勢一致的各品種全紅果且無裂紋的棗果并將其置于冰盒中帶回實驗室,洗凈,4℃冰箱保存備用。
1.3 測定項目及方法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用ATAGO(日本產)便攜式電子檢測儀測定;果實硬度采用果實硬度計測定;果實單果質量用萬分之一分析天平稱量;果形指數用游標卡尺測量。
1.4 數據分析
采用SPSS和Excel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2.1 不同棗果實可溶性固形物與裂果的關系
從表1可以看出,極易裂品種與易裂品種、抗裂品種之間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存在顯著差異;易裂品種與抗裂品種間存在顯著差異。說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與裂果性有明顯相關性。極易裂品種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為33.86%,易裂品種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為35.80%~35.96%,抗裂品種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為29.83%~30.4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3個類型的品種中差異明顯,極易裂品種與易裂品種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高于抗裂品種。從圖1也可以看出,3個抗裂性品種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整體呈線性下降的趨勢,表現出極易裂果與易裂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高于抗裂果品種。

表1 各品種棗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比較

2.2 不同棗果實硬度與裂果的關系
從表2可以看出,極易裂品種與易裂品種的果實硬度存在顯著差異(婆棗除外),與抗裂品種存在顯著差異(木棗除外);抗裂品種中除相棗和官灘棗外均存在顯著差異;易裂品種之間均存在顯著差異。3個抗裂性類型的果實硬度整體呈緩慢上升的趨勢,即易裂果品種的果實硬度相較于抗裂果的低(圖2)。

表2 各品種棗果實硬度比較

2.3 不同棗果果實形狀、果形指數與裂果的關系
從表3可以看出,圓柱形果中有極易裂品種,也有抗裂品種;卵圓形果中有易裂品種,也有抗裂品種,說明果實形狀與裂果性沒有明顯的相關性。3個抗裂性類型的果形指數差別明顯,其中,極易裂品種與易裂品種、抗裂品種之間均存在顯著差異;易裂品種間均存在顯著差異;抗裂品種中,相棗與官灘棗以及磨盤棗與冬棗之間差異均未達到顯著水平。

表3 各品種棗果實果實形狀、果形指數比較
從表3可以看出,極易裂品種果形指數為1.36;易裂品種果形指數最大為1.48,最小的為1.14;抗裂品種果形指數最大為1.42,最小的為1.05。不同果形指數在3個抗裂性品種中均有表達,果形指數與裂果性沒有明顯的相關性。
2.4 不同棗果實單果質量與裂果的關系
從表4可以看出,3個類型品種的果實單果質量差別明顯。其中,極易裂品種與抗裂品種之間均存在顯著差異(相棗除外);抗裂品種與易裂品種之間均存在顯著差異;易裂品種之間均存在顯著差異。

表4 各品種棗果實單果質量比較
從表4還可以看出,極易裂品種果實單果質量為10.11 g;易裂品種果實單果質量最大為23.68 g,最小的為3.97 g;抗裂品種果實單果質量最大為18.35 g,最小的為9.02 g。可見,單果質量與裂果性沒有明顯的相關性。
3.1 裂果性不同的棗品種果實性狀的差異
極易裂品種與易裂品種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顯著高于抗裂品種,這與其他果實如李、荔枝等的研究結果相一致[2-3]。其機制可能在于:果實成熟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滲透勢下降,果皮彈性減小(由韌變脆),加之在陰雨天容易過多地吸收水分,使果肉膨壓加大,致使表皮破裂,其與品種有很大的關系[9-10]。
抗裂品種比易裂品種果實硬度大,但贊皇大棗除外,由于其是目前棗樹上發現的唯一自然三倍體,特性是表皮細胞和角質層細胞要厚。這與辛艷偉等[8]、石志平等[11]的研究結果相一致。
不同棗果的果實形狀、果形指數、果實的單果質量與裂果無明顯相關性,這與葉正文等[12]對4個日美系臍橙的研究結果一致,而與其他果實如玉環柚、李的研究結果不一致[13-15]。
3.2 不同棗品種果實性狀對裂果的影響
棗果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會發生一系列的形態及生理的反應,而棗裂果就是果實發育過程中發生的一種生理失調現象。有研究指出,紅棗進入生長旺季后,原果膠與纖維素不斷分離,分解為可溶性果膠,使細胞間結合變得松散,同時大量吸收營養和水分,并光合糖化,但又沒有完全糖化成熟,造成皮薄肉嫩而使果實裂果[16]。另外,裂果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組織水勢下降、果皮韌性降低有
關[17-18]。
本試驗通過對裂果性不同的棗品種果實性狀的研究得出,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與裂果程度呈顯著正相關,果實硬度與裂果性呈負相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低、果實硬度高的棗品種裂果率低,可以將其應用到生產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低的棗品種在開始褪綠至完全著色這一成熟過程中,細胞壁原果膠相較于其他品種多,可溶性果膠少,改變了果皮的組織結構,提高其機械強度,從而防止裂果。另外,細胞壁原果膠多與纖維素結合良好,果肉硬度則大,抗裂性強[19]。因此,選擇抗裂性的棗品種是減少裂果的重要措施。不同棗品種果實性狀與裂果之間的相互關系還有待于進一步深入研究。
[1]馬之勝,賈云云,王越輝.桃果實裂果與果實性狀關系的研究[J].河北農業科學,2007,11(3):27-28,31.
[2]張林靜,桂明珠.李的裂果機制及防止措施[J].園藝學報,2006,33(4):699-704.
[3]李健國,黃輝白.荔枝果實理化特性及果皮形態學與裂果易感性的關系[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1995,16(1):84-89.
[4]高京草,王長柱,高華.影響棗裂果因子的研究[J].西北林學院學報,1998,13(4):23-27.
[5]于繼洲,馬麗萍,張秀梅,等.棗樹裂果機理研究[J].山西農業科學,2002,30(1):76-79.
[6]于澤源,張林靜.果樹裂果研究進展[J].北方園藝,2000(3):28-30.
[7]楊俊強,王寶明,王小原.棗裂果研究進展[J].山西農業科學,2009,37(3):86-89.
[8]辛艷偉,集賢,劉和.裂果性不同的棗品種果皮及果肉發育特點觀察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06,22(11):253-257.
[9]田靜然.棗裂果的發生與防治[J].河北林業,2010(4):36.
[10]楊軍,章英才,偉東,等.靈武長棗多糖含量測定的研究[J].北方園藝,2011(14):35-37.
[11]石志平,王文生.鮮棗裂果及其與解剖結構相關性研究[J].華北農學報,2003,18(2):92-94.
[12]葉正文,葉蘭香,張學英.“朋娜”等臍橙的裂果規律及赤霉素防裂效果[J].上海農業學報,2004(4):52-57.
[13]陳苑紅,董繼新.玉環柚果實特性與裂果的關系[J].浙江大學學報:農業與生命科學版,1999,25(4):414-416.
[14]黎德榮.李樹裂果的原因分析及綜合防治措施[J].廣西熱帶農業,2006(2):10.
[15]盧艷清,趙錦,劉孟軍.樹裂果研究進展[J].河北林果研究,2008,23(2):200-205.
[16]張靜偉.紅棗裂果原因及防治[J].現代農業,2011(2):18-19.
[17]李潔,宋宇琴,韓金龍,等.礦質營養處理對棗裂果和品質的影響[J].山西農業科學,2013,41(10):1054-1057.
[18]張建國,何方.棗裂果的原因及調控技術[J].山西果樹,2004(4):25-27.
[19]張運濤.果實裂果的原因與防治措施研究進展[J].河北林果研究,1999,14(4):380-385.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Fruit Characters and Cracking in Different Varieties of Jujube
XI Xin,LIUChenxiao,CHENHong,BAI Jinhua,GUOHongyan
(College of Forestry,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gu 030801,China)
This paper regarded the different cracking fruit of the nine varieties of jujube as research material,determination of the related morphological indexes,which included soluble solids content,fruit hardness,fruit quality,fruit shape and fruit shape index,and carried out an analysis on fruit traits and cracking in different varieties of jujub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oluble solids content of the more easily and easily crack varieties of jujub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rack resistance varieties.The fruit hardness value of crack resistance varietie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easily crack varieties.The fruit shape,fruit shape index and fruit quality of the varieties of jujube fruit were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fruit cracking.
Zizyphus jujube Mill.;fruit cracking;fruit characters;correlation analysis
S665.1
A
1002-2481(2016)10-1476-04
10.3969/j.issn.1002-2481.2016.10.12
2016-05-18
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項目(20101403120005);山西省青年基金項目(2012021029-4);山西農業大學博士后基金項目
郗鑫(1990-),女,山西陽泉人,在讀碩士,研究方向:植物生理學。郭紅彥為通信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