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靜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政府曾為一個“吃肉”問題糾結不已。政府想要鼓勵公眾多吃豬牛羊內臟,這樣就可以省下更好的那部分肉運往國外參戰部隊中。但政府的號召沒能得到公眾響應,應者寥寥。
于是政府招募了一批著名科學家組成智囊團來解決這個問題,其中包括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和社會心理學之父庫爾特·勒溫。米德和勒溫并沒有試圖告訴人們說,多吃內臟是一項愛國義務,而是首先對人們抗拒吃動物內臟的心理表示理解。經過調查后他們發現,原來一直以來內臟被蒙上了一層“污名”,被貶為是窮人的食物,而且很多人不知道內臟應該如何烹調。
于是他們發動了一項運動,賦予家畜心、肝、腎、舌等內臟一個新的名稱:牛什,并教給公眾如何烹調這些食物才好吃的方法。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品嘗了這些食物的美味,動物內臟洗去了曾經的“污名”,成了人們日常飲食中的主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