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飛
道德最核心的有兩個方面:一是尊重,尊重生命,包括自己、他人以及所有有生命的物種;一是有德,一定要有自己的道德標準和底線。如何能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思想,并且發揚光大,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呢?
一、在教學歌曲中滲透德育
小學音樂教材中的歌曲以優美的旋律,豐富的演唱形式來帶動學生的情感,滌蕩學生的心靈。所以,在每個學期開學的時候,我都和同組的老師進行教材梳理,哪些歌曲中滲透了德育,哪些是偏向于專業知識的。因為課堂教學不僅要提高學生的演唱能力,還要讓學生在歌唱中認識人生,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教師應緊緊抓住音樂形象,通過歌曲的演唱、表演、創編等音樂活動,培養學生愛祖國、愛人民、愛科學、愛勞動、愛自然的情感。這樣在教學中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有目的性地去收集資源,并且在教學中把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教育放在音樂教育的突出位置,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意識。比如在學唱《共產兒童團團歌》《賣報歌》這樣的歌曲時,針對現在的孩子對過去抗戰時期的歷史和解放斗爭的歷史了解甚少的現狀,結合圖片,介紹背景,學生不僅很容易地了解當時的中國,而且對理解歌曲很有幫助。在教《賣報歌》時,學生問我:“為什么那么小的孩子要上街賣報,他們不上學嗎?”針對這一問題,我讓學生觀看多媒體,讓學生了解舊中國上海報童饑寒交迫的痛苦生活,讓學生對報童的苦難生活有一個更直觀的了解。通過這首歌的學唱,激起學生對社會主義新中國的強烈熱愛。歌曲學會后,我又讓學生用表情、動作表演當年賣報小朋友上街賣報紙的情景,學生邊跳邊唱創編表演歌曲,深切地感受了報童的苦難生活,從而樹立認真學習、報效祖國的遠大理想。
二、在音樂的欣賞中滲透德育
在音樂教學中,德育不僅能滲透在歌曲的教學中,更能滲透在欣賞教學中。欣賞教學是以音樂作品為對象,通過讓學生在反復聆聽后對作品形成一種全身心的審美體驗。所以,在欣賞教學中教師要拋給學生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聆聽欣賞曲目,學生這樣有目的的聆聽,會達到良好的欣賞效果。
比如:在二年級音樂欣賞課中有一個曲子叫《小狗圓舞曲》,歌曲的旋律很快,讓學生閉上眼睛聆聽,想象小狗在干什么。當聽完歌曲時,學生還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當讓他們說到表現小狗怎樣的形象時,他們紛紛用上了可愛、調皮這樣的詞語。學生都喜歡小動物,于是再次聆聽曲目,讓學生感受小狗調皮的樣子,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最后讓學生說說身邊是否有這樣的小狗。學生紛紛暢談,說出自己是怎樣愛護小動物的,決心以后怎么樣去做。一節課下來不僅輕松地達到了預設的教學目標,而且成功地滲透了保護小動物的思想,滲透了德育教育。
三、在音樂體驗活動中學會合作
在我們的德育范疇中,經常提到的是讓學生學會合作、學會尊重他人、學會關愛他人,這也是德育的一個內容。教師不僅要注重滲透德育,還要注重讓學生將德育內容實踐于生活中,如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通過教師的教、學生的學來達到教學目標,因為音樂課本身是快樂的,大家要配合的。所以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教師要讓學生體會尊重他人、學會合作,并且懂得團結友愛、共同進步。比如:在教授《打花巴掌》和《理發師》這樣的課程時,在創編和表現音樂的環節,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去體會怎樣與同伴合作,才能把手拍好、表現好。怎樣對待顧客才能成為一名好的理發師,這樣學生在整個互動、配合的過程中,既完成了教學任務,也參與了活動,更多的是懂得了怎樣與同伴互助、共同進步。
總之,在音樂教學中,無論是唱歌,還是欣賞,都應該將德育寓于音樂教學之中,使學生既學習了音樂知識、開闊了音樂視野,又得到了品德的培養、情感的陶冶,真正發揮了音樂學科特有的思想教育作用。
(作者單位:哈爾濱市王崗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