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燕
從小學三年級起推進英語教育教學,小學英語教育受到教育部門前所未有的重視,英語新課標的頒布,教育教學理念的不斷更新和改進。但對于孩子來說,他們水平差,學習英語十分吃力,教師教起來也費勁,這是眾多農英語教師所頭疼的問題。那么面對這個問題,英語教學如何趕上教學改革的潮流呢?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我深感責任重大。在這幾年的英語教學中,筆者深深體會到,小學生好奇心強、模仿性強、生性好動,有意注意持續時間相對較短,語言學習本身是較為單調枯燥的,而一味以教師講、學生聽這種教學形式,勢必使學生的學習興趣煙消云散。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總結出了以下幾點體會:
1、充分利用師愛,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師生之間真誠的情感是打開學生心靈之窗的鑰匙,是架起師生之間互相信任的橋梁,使教師順利地完成教育目的。這就要求教師俯下身子,平視學生,對學生抱有良好的期望,對學生舉動給予肯定、贊揚和鼓勵。學生得到鼓勵后會激起對、老師更真誠的信賴和尊敬,產生上進的信心與決心,產生的效果顯而易見。
2、創設情景,培養學生興趣。學習一種語言一定要有語言環境才能學得好。我們的母語不是英語,學習英語是在漢語的環境中進行的。沒有英語環境,教師就要刻意創造英語環境。如對四年級學生,一開始上課就用英語向他們問好,作自我介紹:Hello,classes! Im your Englishteacher.I wish you work hard at English and good luck.課堂用語也是用英語說的。根據學生讀書、回答的流利程度,分別說Good/Very good/Wonderful/Excellent等等來激勵他們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習興趣。要淡化課堂意識,根據教材內容設置生活語境,如互相打招呼、回家、借學習用品、問路、上學、道別等內容,讓教師和學生扮演里面的角色,使學生仿佛真的在英美國家里身臨其境地學習英語,參與性很強,使嚴肅的課堂變成了生動活潑的英語交際場所。學生親身感知后,在情境中不斷重復使用所學的單詞,枯燥乏味的句型也因為有了親身經歷的情景而變得生動活潑,其樂無窮,學生的興趣也大大提高了。
3、培養一種新型有趣的學習氛圍。在英語教學中,抓住學生愛玩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盡量設計一些適合教材,適合學生的游戲。比如:授課前用律動、傳悄悄話、歌曲競賽的方式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興趣,為后面的新授鋪好基石。在新授過程中,盡量使新授知識與游戲融為一體,讓學生身臨其境,有效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較快地使學生進入能力最近發展區。在教“學習用品”一類單詞時,拿出一支鋼筆說:This is a pen.又指著鉛筆說:‘That is apencil.然后讓學生學習“pen和“pencil這兩個單詞,學生就很直觀地學會了它們。在講到“職業”類內容時,我先出示醫生、護士、教師、農夫身份的掛圖,接著邊指著彩圖,邊用英語向學生介紹doctor。,nurse,teacher,famer等單詞。他們耳朵聽著單詞讀音,眼里看著圖畫,很快就能掌握這些單詞。有時也可以帶一些水果、茶杯、雜志封面、玩具等東西,進行實物教學。除了用圖片、實物教學外,還要充分利用現有的電教設備服務于教學。教讀課文時,可用錄音機播放課文,讓學生仔細聽音,認真模仿,學習標準的語音語調,還可利用錄音機的錄音功能,自制符合課文內容的錄音,供學生學習。如在教Animals時,可先錄下牛、狗、貓等動物的聲音,在課堂上放錄音,學生們有聲有色地模仿這些不同動物的叫聲;而當錄音機放出這些動物相應的單詞讀音時,他們又興致勃勃地大聲跟讀“cow”,“dog,“cat”,課堂上響起了“哞哞”、“汪汪”、“咪咪”等動物叫聲和英語朗讀聲,伴隨而來的是一片歡笑聲,整個教室洋溢著愉快的氣氛。還可用幻燈片將所教的物體或單詞顯現出來,刺激他們的感官,增強印象。有條件的話,甚至可用錄像機拍下與課文內容相符的景象,進行錄像教學。聲音和形象相結合,語言和情景相交融,使學生仿佛進入了語言活動的真實情景,收到了很強的臨場效果。通過耳濡目染,極大地增強了學生的識記能力,增強了學習效果,把枯燥的語言學習變成了輕松的錄像欣賞。
4、開展多種多樣的課外活動。學習英語應在兒童的交往活動中進行。讓兒童在社會交往中,充當各種不同的角色,進行語言交流,既可以提高語言交往的能力,又可以增強興趣。這里的活動包含兩種意思:一是指兒童自身的活動;二是兒童與他人的合作活動。英語學習,不僅幫助學生用英語去認知各種事物的名稱,而且更要讓學生在與人交往、與人合作中,提高語言交往的水平。過去的“啞巴外語”和“聾子外語”的弊端就在于活動太少、交往太少、互動太少。構建友好的語言環境讓生“學有所用”,驅使學生樂于參與語言實踐,在運用中獲得心理滿足和成就感,而成功的體驗和滿足感能激起學生更強烈的求知欲,使之產生巨大的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