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曉明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明確指出“將美育融入學校教育全過程”。遵循美育的交互原則、形象性原則與情感性原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嘗試了“創設學習情境--感知美;引導自讀自悟--賞析美;輔導練習實踐--表現和創造美”的“以美育人”的小學語文閱讀審美教學模式。此模式的“淡化理解,加強誦讀”觀點,體現了先進教學思想,此模式的“無問題”讀書觀點新穎,值得研究。
下面,我以小學語文第五冊《會搖尾巴的狼》一文教學為例,談談我的教學嘗試和體會。
一、創設情景,初讀課文,感知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創設一個學生感興趣的情景,無疑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收到讓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效果。
在教學《會搖尾巴的狼》一課時,我首先制作了會張嘴的小羊、會張嘴和會搖尾巴的狼的投影片,讓學生觀察:陷阱里是誰?陷阱上面是誰?它們的嘴巴一動一動地正在對話。它們在說什么呢?這樣一來,就激起了同學們的興趣。這時候,讓學生們去讀課文來回答這個問題,學生們就迫不及待地讀起來,一遍不清楚就自覺再讀一遍,然后紛紛舉手回答。從他們把手舉得高高,左顧右盼的神情不難看出,他們對課文內容之美,已經有了大致的了解。
二、理解情景,讀懂課文,欣賞美
要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在語文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合作探究。因此,在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后,我進一步提出朗讀要求:找出狼和山羊的五次對話讀一讀。應該用什么語氣讀?想一想,在狼對山羊的五次說話中,狼的態度有什么變化?在課文中找出相關的句子討論、交流,你對狼有什么認識?引導學生通過比較狼的語言、神態、動作的前后變化來認識狼的本性。這一部分內容主要讓學生通過讀--找--品--讀的方法來學習。通過“讀”培養語感,通過“品”領悟言中之意。在理解句意的基礎上分析狼當時的心理、神態,用適當的語氣朗讀,突出表現狼的虛偽與狡猾,山羊的機警與聰明。在讀的過程中理解了狼的態度變化--謊話揭穿前,花言巧語;謊話揭穿后,兇相畢露。從而加深對山羊聰明的贊賞之美
三、深化情景,美讀課文,表現美
讓學生在“做”中學,在活動中學,在游戲中學,是新課程標準強調的觀點。所以,在學生反復讀過對話后,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分角色讀,再選出好的給全班讀,體會狼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態度變化。首先通過分角色,讀出不同的語氣,學生們體會到狼再會偽裝,最終也會露出它兇惡的本性,達到了理解課文內容的目的。然后,讓學生自由組合,表演課本劇。先討論各個角色的表情、動作,再上臺表演,由同學們評議表演效果(也可以讓學生分角色給動畫片配音)。在演、評的過程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因為分角色讀和表演課本?。ɑ蚪o動畫片配音)都是同學們感興趣的活動再加上親身體驗了角色,所以演、評的過程氣氛一直是認真而熱烈的,且評起來能有感而發,體會深刻。突出了同學們的表現之美
四、延伸情景,讀活課文,創造美
新編語文課標指出“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語文教學,不能停留在理解課文內容上,還應讀活課文,注重培養學生發散思維、創造美。我決定在理解課文內容基礎上進行拓展、延伸。我采用了以下兩個步驟:
1、續寫課文。課文結尾是:“老山羊輕蔑地看了狼一眼,說:‘你不會活多久了,獵人會來收拾你的。說完就走了。”我讓學生發揮想象,說說老山羊走了以后狼會怎樣?獵人來了嗎?獵人來了結果又怎樣?獵人沒來,又可能發生什么事?續寫課文。學生們興趣盎然,想出了許多不同的結尾,內容十分豐富。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2、議一議。生活中有沒有這種“會搖尾巴的狼”式的壞人?哪些人是這種“會搖尾巴的狼”?遇到這種“會搖尾巴的狼”我們應該怎么辦?
通過這樣的反復讀,多層次、多角度,多形式誦讀,學生們不僅懂得了狼是狡猾的,狼雖然會偽裝,但最終還是要暴露出它兇惡的本相,還了解了一些生活中“會搖尾巴的狼”式的壞人的一些表現以及怎樣識別善于偽裝的壞人的一些方法,增加了一些自我保護知識。使整個教學過程成為美的欣賞,美的表現和美的創造活動;提高了教育教學效率。沒有老師主觀的“教”,只有學生自主的學,使師生都獲得充分的身心愉悅。同時也真正創造了美。
課堂教學實踐證明:這種“淡化理解,加強誦讀”的小學語文閱讀審美教學模式值得倡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