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齊臣
摘要:《車工工藝學》是技工學校車工專業的專業課,內容專業性強,知識面廣,是實踐操作的基礎。幾年的教學,發現教學中存在:學生基礎差、理論實踐脫節、教學模式比較守舊的問題。就提高《車工工藝學》的教學效果,談一些教學的體會。
關鍵詞:車工工藝學;實訓;管理;因材施教
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是“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培養社會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而技工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養技能型人才。《車工工藝學》是一門傳授車工工藝知識和培養專業核心能力的專業課程,它結合行動導向教學思想,融專業車工理論與技能訓練為一體。其涉及知識面廣,具有很強的系統性和專業性,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加工專業課。它研究的主要是在車床上利用工件和刀具的相對切削運動來改變毛培的尺寸和形狀,把它加工成需要的零件。該課程應用性強,理論與實踐結合較為緊密。而面對基礎不好,學習習慣較差,接受能力又較弱的學生,這課該怎么上? 而對這樣的學生,作為教師就應該深化教學改革。
一、因材施教,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課堂教學是一個復雜、靈活而富有創造性的雙邊活動。在教學中輔之以直觀的教學工具,可以較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比如多媒體課件具有直觀、形象、生動的特點,可以將內容生動、逼真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在講“車削軸類零件”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動態演示,讓學生清晰地看到車外圓、車端面、車階臺、切斷等的具體過程。學生以前從未見過車刀,在講車刀這節課時,就拿來偏刀、切斷刀、螺紋刀等一些實物讓學生自己觀察、識別,以后在講車刀的幾何角度時,學生就很容易聽懂。在講量具時就發給學生游標卡尺、外徑百分尺,而老師則拿出相應的模具,邊講邊演示,學生邊聽邊練,如此的師生互動,老師講得輕松,學生聽得有勁,不知不覺一節課就過去了。
二、創新理論課教學形式――走出課堂、相聚車間
在從事職業教育的十幾個年頭,我一直都在思考一個問題――如何使學生高質、高效地完成職業教育的理論課學習?如果能將理論課的學習改變一種方式,即將乏味的理論課學習和學生的技能訓練相結合,那樣既能改善學生理論學習的壓力,又能降低理論學習的難度,同時還能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學習《車工工藝與技能操作》這門課學習之前沒有《機械制圖》、《機械基礎》、《公差配合》、《機械工程材料》等一些必備的相關知識。他們從初中畢業就直接進入職校學習這門課程。較差的文化基礎,缺乏相應的專業基礎理論,這門課的學習對于他們來說猶如霧里看花,水中望月。為了讓他們順利地完成該門功課的學習,我試著將學習的地點改換到車間。根據教學的內容將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操作技能的訓練有機結合起來。通過近幾年的探索實踐,在這門課的教學上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生走出教室相聚車間,在新的環境中學習理論與操作。以一個成型的工件來講,補充相應的專業知識。
三、理論聯系實訓,達到和諧統一
目前,大多技校在理論教學方式上采取的都是單一的課堂教學法,《車工工藝學》的理論教學也不例外。理論教學只是根據學期計劃、學時安排等按部就班的講授課程內容,與實際操作內容聯系不緊。且受到實訓場地、設備、人員等客觀條件的限制,教學安排一般是上一段時間理論課,再實習一段時間,這就造成了理論教學與實訓教學的內容無法同步,甚至是在同一學期中的理論教學與實訓課題在內容上完全脫節。這樣,根本無法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能融會貫通,也就更談不上用理論知識來指導實際操作了。為加強理論教學與實訓教學的聯系,教學過程中要始終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原則。(1)理論聯系實際開展教學。《車工工藝學》理論課服務于實際操作,教學內容是著重解決實際操作的一系列問題。為此,教師應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由淺入深,由易至難,密切聯系實際,展開教學活動。上課形式由純知識講授變為理論講解、技能培訓和技術指導。教師當堂講授,學生當即練習。如:軸類零件、套類零件的測量,在講解時就可采用這種方法。通過教師在課堂上講解測量方法、給學生演示各種量具及輔助設備的使用,測量的步驟,學生操作時,教師巡回指導及時糾正錯誤。這樣,原本需要大量篇幅來說明的測量理論,就可通過直觀的操作過程體現出來,學生容易掌握。(2)實現“一體化”教學。“一體化” 教學是:專業課教師既是理論課教師同時又擔任實習指導教師,既教給學生理論基礎知識,又指導學生進行實訓操作;既是理論知識的傳授者,又是實訓課題的安排者。這樣便于教師及時了解每個學生對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的掌握情況,發現理論課講授中存在的缺陷和實訓操作中出現的問題,可隨時根據需要來調整教學內容和實訓課題,使理論課與實訓緊密相聯,達到和諧統一,但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許多技校現階段雖然未能完全實現“一體化”教學模式,但可根據自身條件來逐步改進,加強理論教學與實訓教學的練習。
四、樹立專業思想、教學方法靈活、激發學習興趣
技校學生年齡都在16~18歲,正是好動、貪玩、不成熟的時期,由于文化基礎較差,對學習沒有興趣。當前技校教育大多仍沿襲傳統的教學思想,教師仍是課堂的主導者,學生只是被動地學習和接受,學生提不起學習興趣,因而,在教學中首先要解決的是學生的專業興趣問題。學生剛開始接觸車工專業時,對他們來說一切都是陌生的、新鮮的。教師可以在講授教學內容之時,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的教育,引導學生認識并喜歡自己的專業,培養學習興趣,樹立學習信心,這是培養學生學習動機的前提;教學課題,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如:講授《緒論》時,采用現場教學法,通過實際生產使學生對車床及車削加工有初步的了解;同時,還可充分運用現代化的先進教學手段,如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等來激發學生情趣,調動學生的思維。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會使課堂教學變得新穎、生動,增強了學生想了解本專業的強烈愿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
自主性是主體性的基礎,創造性是自主性的最高形式。要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首先要學生能夠自己做主,沒有自主性就不會有獨創性,所以教學活動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貫徹“主體參與”的教學原則,給學生更多的實際鍛煉的機會,作為《車工工藝與技能訓練》專業課教師的任務,不僅是上課傳授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在講課前,先讓學生閱讀一遍,然后提出有關問題,對于問題讓學生先議論,規律讓學生先找,習題讓學生們先做,小結讓學生先說……鼓勵學生敢想、敢干,把創意和構思付諸行動,這樣學生才能有更多地體驗到獨創的樂趣,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才具有價值。
六、及時講評,針對不足,加強訓練
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針對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及時講評,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比如在講“軸類零件的裝夾方法”一節時,老師先示范四種裝夾方法:四爪卡盤裝夾、三爪卡盤裝夾、兩頂尖裝夾和一夾一頂裝夾,然后讓學生逐一練習。學生練習時發現對每種裝夾方法的操作特點不夠明確,特別是在用兩頂尖裝夾法時,中心孔總是鉆不好,中心鉆頭折斷了好幾個。針對這一現象,老師及時講明各裝夾方法的特點及相應夾具的使用,重點講解兩頂尖裝夾方法適用于細長軸等需經多次裝夾才能加工好的工件,其特點是不用找正,裝夾精度高,但剛性差,不可承受較大切削力、尤其是較重工件不能使用此裝夾法。鉆中心孔時,必須充分澆注切削液,選用適當的切削用量,在鉆孔前必須先保證工件的端面平整,找正中心孔位置。老師講解、演示后讓學生加強不同裝夾方法的練習,讓他們在練習中掌握每種裝夾方法。
總之,在車工工藝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選用恰當的教學方法使教學內容直觀化,便于學生更好地接受,并把理論教學與生產實習相結合,不斷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王公安 車工工藝學(第四版)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5.
[2] 陳海魁 車工技能訓練(第四版)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