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海龍
摘要:創造性問題解決對學生的學習非常重要,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不僅是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也是創造性能力培養和發展的過程,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是培養學生創造性的有效途徑。本文介紹了帕爾斯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模式的結構及其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的具體應用,力求為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改革和創新人才培養提供借鑒。
關鍵詞: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模式;高中思想政治
一、問題的提出
學貴有疑,創造性課堂教學必須強化問題意識。美國心理學家杰羅姆.S.布魯姆的研究表明:“難易適中且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有助于學生擺脫思維的滯澀和定勢,激勵學生向下一階段發展。”科學家哈恩認為:“一個在頭腦中沒有新問題的人,就不會有創造。”美國哈佛大學加德納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論”將獨立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視為能力培養的最高層次。同樣,創造性問題解決對高中學生的政治學習也非常重要,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不僅是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也是創造性能力培養和發展的過程。那么,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問題解決的能力?本研究將試圖借助帕爾斯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模式的結構,結合教學實踐,嘗試提出學科的教育模式。
二、創造性問題對于高中政治學習的作用
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應用創造性問題具有以下作用:創造性問題不限制學生的想象力,能促進班級友誼和協作精神,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設計與政治課程目標和學習主題相適應的創造性問題,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和精力來理解創造性問題所涉及到的知識點及它們之間的關系,使政治單元學習更加具有針對性;學生相互討論、交流,為解決創造性問題共同努力。
三、帕爾斯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模式
1、模式介紹。帕內斯是美國著名的創造性研究專家,他認為每個學生具有不同程度的創造性,且通過培養是可以提高的。學生的創造性是在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脫離問題解決過程便無創造性可言。因此,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是培養學生創造性的有效途徑。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是從探索開始,通過發現,最終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其核心是指導學生的發現活動,而發現活動有五個步驟,每個步驟包括兩種思維過程,即發散(產生眾多的設想)和集中(選擇最佳方案)。模式的重點是“計劃”是否被接受,如果被接受,則問題即被解決。
2、操作程序。
(1)發現事實。創造性問題不是簡單的信息復制,它能夠幫助學生產生新奇的想法。在創造性問題解決中,認準真正的問題很重要。真正的問題往往以多種方式隱蔽在信息海洋中,通過收集和分析有關材料,從“雜亂無章”的事實中找出已知者,并對材料進行整理,以探索問題情境中的事實。
(2)發現問題。一個好的問題包括3個要素:問題的初始狀態、目標狀態和差距。其中,問題的初始狀態是問題產生的原因和初始條件;目標狀態是問題要求的答案;差距是問題給定目標與初始狀態之間直接或間接的距離,差距的大小直接反映了問題解決的難易程度。
(3)發現構想。發現構想是采用發散性思維,以尋求思維的廣闊性,產生盡可能多的主意或問題解決方案。如果不能解決提出的問題,就首先解決某些相關的問題或者該問題的某部分。
3、發現解答。對于發現構想過程中產生的很多問題解決方案,采用集中性思維,運用相應的評價標準,選擇最適當的問題解決方法,進行創造性活動,以追求最好的結果。
4、尋求接受。向老師和同學尋求認可,并回答他們的質疑。在介紹問題解決方案時,可提供必要的支持資源。此外,還需要回答以下問題:想做什么?為什么要這樣做?怎么做?該方案能否為團隊或其他人帶來好處等。
四、創造性問題解決示例
在講到 “文化生活”中第二單元《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這一章節的時候,為了充分論證并運用上文提到的帕內斯理論,筆者嘗試把前段時間社會上廣泛討論的關于公民道德的問題嫁接到課堂內容的講授中。精神文化也一直都是國民關注學習的內容。實際教學實施步驟如下。
1、發現事實。郭明義同志是鞍山鋼鐵集團礦山公司某采場的一名普通管理員,在15年的工作中每天都能夠提前2個小時到達工作崗位,累計多工作1.5萬個小時;20年堅持無償獻血,獻血總量累計已經高達6萬毫升,是人體血液總量的10倍之多;20年來堅持為周圍的困難學生、貧困工友以及各地災區人民捐款捐物超過12萬元;入黨30多年以來,一直都對自身嚴格要求,為了更多的回報社會、造福他人,一家三口居住在不到40平米的房子里。
2、發現問題。針對上述兩件事例,分別從課上所講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特征中找到理論知識點,深刻理解和挖掘所學過的基本原理。根據國內這引起激烈討論的事例分析不同情況下人物做出相應行為的原始動機、目標狀態以及最終結果。揣測郭明義以及張啟敏為什么會有那樣的做法?他們最后都有沒有實現理想的目標?為什么平常中的好事只有個別人能夠繼承發揚,而很多人都是表現平庸呢?
3、發現構想。這個階段就要求學生對事例進行發散思維擴展,從多種角度來研究,爭取把能夠反映或者關聯到的方面都有體現。第一步就是列舉出來我國的傳統精神文化,可以向學生列出張豈之先生曾經說過的七個概括:創造精神、辯證精神、艱苦探索精神、道德人文精神、文化會通精神、責任精神、人文精神的豐富和發展。其次就是從擴展的思維構想中篩選事例能夠體現出來的基本原理,確定解決問題需要的論點。
4、發現解答。筆者在學生理解并分析事例之后,對事例中不同人物所做出的行為從道德角度進行專業知識的討論。主要可以從道德的功能、道德的要求、道德的實踐等方面著手。郭明義堅持多年的動力,是他作為共產黨人對黨堅定不移的信仰,是他最為作為中華兒女對祖國赤誠的熱愛,是他作為普通職工對工作嚴于律己的追求。年輕小伙子要扶起老人還要為自己做出證明,這是受到當前社會某些人不良企圖的影響。我們要為文化傳統中中華美德解去沉重枷鎖,讓人們能夠更放心踏實地去繼承發揚我國文化。
創造性問題解決活動不僅能夠保證學生積極參與,分享個人觀點和發現他人觀點,使政治學習充滿無限樂趣,還能夠提高學生的政治學習經驗和創造力水平。學生在創造性問題解決過程中,他們的觀點、價值、興趣和努力都融入其中,從而將自己培養成有能力的解題者,同時也為我們落實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學目標提供一條有效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