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曉寧,王君杰,劉思辰,陳 凌,王海崗,田 翔,喬治軍
(1.山西省農業科學院農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31;2.農業部黃土高原作物基因資源與種質創制重點實驗室,山西太原030031;3.雜糧種質資源發掘與遺傳改良山西省重點實驗室,山西太原030031)
不同覆膜方式對糜子干物質積累及產量的影響
曹曉寧1,2,3,王君杰1,2,3,劉思辰1,2,3,陳 凌1,2,3,王海崗1,2,3,田 翔1,2,3,喬治軍1,2,3
(1.山西省農業科學院農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31;2.農業部黃土高原作物基因資源與種質創制重點實驗室,山西太原030031;3.雜糧種質資源發掘與遺傳改良山西省重點實驗室,山西太原030031)
研究比較了全膜平作穴播、全膜壟溝種植、膜側0.4 m、膜側0.6 m、起壟不覆膜、露地條播(CK)等6種覆膜栽培方式對糜子干物質積累及產量的影響。結果表明,覆膜能促進糜子生長、增加地上部干物質的積累;全膜壟溝種植和全膜平作穴播處理產量較高,分別為4 851.82,4 534.42 kg/hm2,分別較露地條播(CK)增加32.17%,23.52%,說明全膜壟溝種植和全膜平作穴播等全覆膜種植技術更有利于旱區糜子產量的提高。
糜子;覆膜;干物質積累
糜子具有生育期短、耐旱、耐瘠薄的特性,是我國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區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在糧食生產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1]。山西省是我國糜子的主產區之一,糜子種植區域多屬于丘陵旱薄地,這些地區干旱發生頻繁、水資源稀缺造成作物產量低而不穩。覆膜可以增加土層貯水量[2],降低水分蒸發,提升土壤深層水分至作物可利用層,促進土壤—作物—水分的良性循環[3-5]。通過覆膜可以提高地表溫度[6]、土壤微生物數量和土壤酶活性[7],改善作物生長發育狀況,提高作物的養分和水分利用效率[8-9],從而促進作物產量的增加[10-11]。
本研究以晉黍9號為研究對象,比較了全膜平作穴播、全膜壟溝種植、膜側0.4 cm、膜側0.6 cm、起壟不覆膜、露地條播(CK)等6種覆膜栽培方式對糜子干物質積累及產量的影響,初步探討了其增產機制,旨在為改進和完善干旱半干旱地區糜子地膜覆蓋種植技術、提高糜子產量和經濟效益提供技術支撐。
1.1 試驗材料
供試材料為晉黍9號。
1.2 試驗方法
試驗于2013年在山西省農業科學院農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河曲試驗基地進行。該地區海拔高度1 086 m,年均氣溫8.8℃,年降雨量400 mm左右,無霜期150 d左右。土壤類型為砂質土壤,土壤有機質含量5.12 g/kg、全氮含量0.47 g/kg、速效磷含量12.3 mg/kg、速效鉀含量202.3 mg/kg。6月5日播種,管理方式同一般大田生產。
試驗隨機區組排列,3次重復,小區面積15 m2(3 m×5 m)。共設置6種處理:(1)全膜覆蓋平作穴播(使用1.2 m膜)。壟面1 m,3膜,共3 m。行距30 cm。膜兩邊各留15 cm,每小區種10行。結合覆膜施肥。(2)全膜覆蓋壟溝種植。壟寬30 cm,壟高10 cm,起壟后用寬1 200 mm、厚度0.008 mm的地膜全地面覆蓋,第1幅膜與第2幅膜搭接5 cm,用土壓實,在溝內按株距打孔點播。行距30 cm,每小區種10行。結合覆膜施肥。(3)膜側溝播(0.4 m膜)。壟高15 cm,壟寬20 cm,覆膜;壟溝40 cm,溝種2行。結合播種施肥。(4)膜側溝播(0.6 m膜)。壟高15 cm,壟寬40 cm,覆膜;壟溝60 cm,溝種4行。結合播種施肥。(5)起壟不覆膜。壟高15cm,壟寬20cm,壟溝40 cm,溝種2行。結合播種施肥。(6)露地條播(CK)。行距30 cm,種10行。公頃保苗60萬株。
1.3 測定項目及方法
1.3.1 干物質測定 于糜子苗期取樣1次,拔節期開始以后每隔15 d選擇生長一致的5株糜子進行取樣,帶回實驗室,將糜子植株分解為葉、莖和穗,稱其鮮質量后,置于烘箱內殺青0.5 h(105℃),然后在80℃恒溫烘至恒質量,分別稱量各部位的干物質質量。
1.3.2 產量及產量指標測定 糜子成熟后,各小區取5株糜子進行考種,考察其農藝性狀及其產量構成。同時各小區共收5 m2糜子的穗,晾曬風干后脫粒稱質量,然后折算成公頃產量;主穗長是指主莖穗第1分枝基部到穗頭的長度;莖粗是用游標卡尺測定主莖基部節間的直徑。
1.4 數據處理
采用DPS7.05軟件進行數據分析,采用Excel 2003進行圖表處理。
2.1 不同覆膜方式對糜子干物質積累的影響
從圖1可以看出,糜子的干物質積累量從拔節期開始呈現出先上升后略有下降的變化趨勢,其中,覆膜處理后糜子各生育時期的干物質積累量均高于未覆膜處理(起壟不覆膜和露地條播),全膜壟溝種植和全膜平作穴播的干物質積累量明顯高于其他處理,尤其表現在糜子生育后期;露地條播的干物質積累量最低,說明地膜的使用有利于糜子的干物質積累。

2.2 不同覆膜方式對不同生育時期糜子各器官干物質積累量的影響

從圖2可以看出,不同覆膜處理對不同生育時期糜子各器官的干物質積累產生了顯著影響,其中,全膜壟溝種植和全膜平作穴播處理各生育時期糜子的干物質積累量明顯高于其他處理;其苗期干物質積累總量和葉片積累總量明顯高于其他處理,得出全膜壟溝種植和全膜平作穴播處理對糜子苗期的生長發育有重要作用。拔節期、開花—灌漿期、灌漿中期全膜壟溝種植和全膜平作穴播處理糜子的莖干物質積累量均高于其他處理。開花—灌漿期、灌漿中期全膜壟溝種植和全膜平作穴播處理糜子的穗干物質積累量均高于其他處理。
2.3 不同覆膜方式對糜子農藝性狀的影響
從表1可以看出,不同覆膜方式處理可以對糜子的株高產生顯著影響,全膜平作穴播處理糜子的株高最高;莖粗以全膜壟溝種植處理最大,達到6.93 mm;分蘗數以全膜壟溝種植和全膜平作穴播處理最多。說明覆膜方式的不同可以對糜子的農藝性狀產生顯著性的影響。

表1 不同覆膜方式對糜子農藝性狀的影響
2.4 不同覆膜方式對產量構成因素及產量的影響
從表2可以看出,覆膜處理的糜子單株穗數、單株粒數和單株粒質量顯著高于未覆膜處理,其中,全膜壟溝種植和全膜平作穴播處理單株穗數最高,達到2.5個,單株粒數分別為2 228.4,1 868.2個,單株粒質量分別為19.06,15.82 g。全膜壟溝種植和全膜平作穴播處理產量較高,分別達到4 851.82,4 534.42 kg/hm2,分別較露地條播(CK)增加32.17%,23.52%;起壟不覆膜處理的產量最低,只有3 545.35 kg/hm2。說明在干旱地區糜子種植應該優先選擇全膜壟溝種植和全膜平作穴播等全覆膜種植技術。

表2 不同覆膜方式對糜子產量及產量構成因素的影響
干物質是作物產量形成的物質基礎。李兆君等[9]研究發現,覆膜處理能夠顯著增加玉米不同生育期地上部干物質量。張盼盼等[12]研究發現,覆膜能促進糜子生長,增加生育后期地上部干物質的積累,不同覆膜方式的影響程度不同。本研究結果發現,不同生育時期,覆膜處理糜子的干物質積累量均高于未覆膜處理,即覆膜能夠促進糜子的干物質積累,與前人研究結果基本一致。龔月樺等[13]研究認為,覆膜使小麥增產的原因是由于覆膜使小麥中前期生長加快、后期衰老延緩,因而綠葉面積大、同化能力增強,最終使得同化的干物質總量大大增加,所以產量增加。賈根良等[14]研究認為,糜子籽粒產量的形成過程是植株干物質積累與分配的過程,在一定時期內分配到生殖器官的干物質越多,產量就越高。本研究結果表明,全膜壟溝種植和全膜平作穴播處理產量較高,分別較露地條播(CK)增加32.17%,23.52%,生長后期糜子的穗干物質積累量均高于其他處理,這是其高產的重要原因之一。
覆膜可以提高集雨和保墑效果,有利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8-9,15]。馬麗等[16]研究發現,覆膜能夠改善作物的冠層結構、延緩葉片衰老和延長葉片功能期。屈洋等[17]研究發現,覆蓋栽培能顯著改善農田土壤水分狀況,進而促進糜子的生長發育、提升糜子光合能力,促進干物質的形成和轉運,最終增加糜子產量[10]。張小紅等[18]研究認為,覆膜延長了糜子的生育期及生殖生長期,這為糜子籽粒產量的形成奠定了生物學基礎。但覆膜糜子干物質積累與轉運、產量形成相關的生理與代謝機制尚不清楚,還需進一步研究。
[1]柴巖,萬富世.中國小雜糧產業發展報告[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3-5.
[2]楊長剛,柴守璽,常磊,等.不同覆膜方式對旱作冬小麥耗水特性及籽粒產量的影響[J].中國農業科學,2015,48(4):661-671.
[3]張淑芳,柴守璽,藺艷春.干旱年份地膜覆蓋模式對春小麥土壤水分和產量的影響[J].中國農業氣象,2011,32(3):368-374.
[4]張源沛,張益民,周會成.半干旱地區春小麥不同種植方式土壤水分變化規律研究初探[J].土壤,2003(2):168-170.
[5]薛澄.渭北旱塬不同施肥與覆蓋栽培對冬小麥產量形成及土壤水分利用的影響[J].中國農業科學,2011,44(21):4395-4405.
[6]孫仕軍,許志浩,張旭東,等.地膜覆蓋對玉米田間土壤含水率和地溫變化的影響[J].玉米科學,2015,23(3):91-98.
[7]李旺霞,陳彥云.不同覆膜栽培對馬鈴薯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的影響[J].西南農業學報,2015,28(5):2154-2157.
[8]李小剛,李鳳民.旱作地膜覆蓋農田土壤有機碳平衡及氮循環特征[J].中國農業科學,2015,48(23):4630-4638.
[9]李兆君,楊佳佳.不同施肥條件下覆膜對玉米干物質積累及吸磷量的影響[J].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11,17(3):571-577.
[10]蘇旺,屈洋,馮佰利,等.溝壟覆膜集水模式提高糜子光合作用和產量[J].農業工程學報,2014,30(13):137-144.
[11]Li F M,GuoAH,Wei H.Effects ofclearplastic filmmulch on yield ofspringwheat[J].Field Crops Research,1999,63(1):79-86.
[12]張盼盼.覆膜方式對旱地糜子生育后期干物質積累與轉運的影響[J].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學報,2015,27(5):47-51.
[13]龔月樺,楊俊峰,王俊儒,等.覆膜對小麥14C-儲備物在灌漿期轉運分配的影響[J].中國農業科學,2007,40(2):258-263.
[14]賈根良,張社奇.拔節后糜子干物質積累及分配規律研究[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7(4):86-90.
[15]屈洋,馮佰利.不同節水種植模式對糜子籽粒產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響[J].干旱地區農業研究,2011,29(6):68-73.
[16]馬麗,李潮海,付景,等.壟作栽培對高產田夏玉米光合特性及產量的影響[J].生態學報,2011,31(23):7141-7150.
[17]屈洋,蘇旺,李翠.陜北半干旱區溝壟覆膜集水模式下糜子邊際效應及生理特性[J].應用生態學報,2014,25(3):776-782.
[18]張小紅,張緒成.半干旱區旱地不同覆蓋方式對糜子耗水和產量的影響[J].水土保持研究,2012,19(5):29-33.
Effects of Different Plastic-film Mulching Techniques on Broomcorn Millet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and Yield
CAOXiaoning1,2,3,WANGJunjie1,2,3,LIUSichen1,2,3,CHENLing1,2,3,WANGHaigang1,2,3,TIANXiang1,2,3,QIAOZhijun1,2,3
(1.Institute ofCrop GermplasmResources,Shanxi AcademyofAgricultural Sciences,Taiyuan 030031,China;2.KeyLaboratory ofCrop Gene Resources and GermplasmEnhancement on Loess Plateau,MinistryofAgriculture,Taiyuan 030031,China;3.Shanxi KeyLaboratoryofGenetic Resources and Genetic Improvement ofMinor Crops,Taiyuan 030031,China)
The paper compares the influence of six cultivating ways on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and yield of broomcorn millet, containing whole film culture dibbling,whole film ditch cultivation,film side 0.4 m,film side 0.6 m,non ridging coated,open ground drilling(CK),and so on.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film coating can promote the growth,meanwhile,increase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aboveground.Thereinto,the processing yield of the whole film ditch cultivation and whole film culture dibbling are higher,4 851.82, 4 534.42 kg/hm2,respectively,which increase by 32.17%and 23.52%comparing with CK.It shows that the planting technologies of whole filmditch cultivation and whole filmculture dibblingare more conducive toyield enhancement.
broomcorn millet;plastic-film;drymatter accumulation
S516
A
1002-2481(2016)06-0730-04
10.3969/j.issn.1002-2481.2016.06.03
2016-04-21
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專項(CARS-07-13.5);山西省農業科學院博士基金項目(YBSJJ1410)
曹曉寧(1985-),男,山西臨猗人,助理研究員,博士,主要從事糜子抗逆栽培生理研究工作。喬治軍為通信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