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斌+王軍
摘要:實訓基地建設是農廣校實施校企合作辦學模式的重要內容,既要為教學實踐操作提供場所設施,又要滿足農民技術培訓和示范推廣的需求,充分體現實訓基地的教學價值、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本文對農廣校實訓基地建設思路進行具體闡述,并總結建設實訓基地的重要現實意義。
關鍵詞:農廣校;實訓基地;現實意義
中圖分類號: G725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6.23.009
1農廣校實訓基地建設思路
農廣校的實訓基地建設要依托于校企合作模式,結合辦學宗旨,進一步明確實訓基地基本功能,為理清建設思路指明方向。
1.1建設生產經營型實訓基地
在當前的形勢下,為滿足農民職業教育的需求,農廣校應當積極轉變實訓基地建設的傳統觀念,將消耗型的實訓基地變為生產經營型的實訓基地,把相關的教學工作與生產實踐統一安排,使兩者之間形成緊密結合,在發揮實訓基地教學功能的同時,完成生產任務,這樣不但可以達到教學的目的,而且還能為學校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有助于降低辦學成本,由此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在生產經營型實訓基地的建設過程中,學校可將教學實訓與農業生產相結合,通過提升教學實訓的技術含量,為生產任務的順利完成打下基礎。此外,農廣校應充分發揮出自身資源優勢,在實訓基地中開展多種服務,如農業技術培訓、職業資格培訓與鑒定,使實訓基地的作用得以最大限度的發揮。
1.2以培養學員職業技能為目標
對于校內教育教學而言,實訓基地的基本功能如圖1所示。實訓基地建設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實用型、技能型的專業人才,并使學員可以從中獲得與從事職業有關的知識和技能,學員在實訓基地中除了完成一些專業技能的學習之外,還能接觸到本行業最新的技術,這對于學員綜合素質及職業能力的全面提升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借助實訓基地的資源和師資力量,可以為學員在校學習期間提供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的機會,當學員學業期滿后,除了能夠拿到畢業證書之外,還可以拿到1~3種職業資格證書。
圖1 農廣校實訓基地的校內實訓功能示意圖
1.3改革實訓教學模式
培養實用型人才是農廣校多年來秉承的辦學宗旨,基于這一前提,農廣校在建設實訓基地的過程中,應對實訓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創新。可將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模式轉變為討論、動手實操、技能訓練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把學員當成主體,這有助于教學效率和質量的進一步提升。同時,還應對傳統的考核方式進行改進,具體做法是將理論筆試改為專業技能考核,由此能夠提高學員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使實訓基地的作用得以充分發揮。此外,可將以理論基礎知識為主的教材改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材,利用實訓基地加大學員的實訓力度,培養他們的操作能力,真正實現學以致用的人才培養目標。
1.4為農業經濟發展服務
農廣校的實訓基地建設不同于一般職業院校實訓基地建設,其應當承擔起為農業經濟發展服務的重任。實訓基地要向廣大農民學員開展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推廣與示范,如綠色蔬菜、優質秧苗、軟管微灌栽培等產業技術,使農民也享受到實訓基地建設帶來的好處。實訓基地還要為農業加工企業、農民生產提供技術跟蹤服務,全面提升本地區的農業生產技術水平,為本地區農業經濟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2農廣校實訓基地建設的現實意義
2.1有利于增長學員見識
在農廣校實訓基地中,涵蓋了各種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措施以及現代化農業生產機械設備,能夠讓學員對農業生產形成新的認識,轉變傳統的生產觀念和生產技能。通過帶領學員在實訓地基進行參觀、實踐,可讓學員接受到專業化的農業知識技術培訓,增長學員的見識,豐富學員的技能。
2.2有利于優化配置教學培訓資源
知識和科技是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實現高產增收的重要保障。農廣校建設實訓地基,可以開展農業生產技術研究、農業技術人員培訓、先進農技推廣等活動,使實訓基地由服務于校內學生,拓展到服務于校外農業技術人員,有助于實現農業教學培訓資源的優化配置,體現出較高的社會應用價值。
2.3有利于提高學員的實踐操作技能
農廣校一直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培訓模式,通過建設實訓基地,可以為學員提供實踐操作場所,讓學員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生產中,使學員更加深入地鞏固理論知識,提高學員學以致用的能力。
3結論
總而言之,農廣校要結合自身辦學特點,著力建設集專業實踐教學、農民技術培訓、農業生產實踐、農業科技研究、先進技術推廣、農業產業發展等功能于一體的實訓基地,充分發揮實訓基地的教學價值、經濟價值以及社會價值,從而促進農業經濟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孟根郭勒.切實加強農廣校建設,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5(01):32-34.
[2]朱啟酒.論農廣校在農村文化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北京市農廣校參與“新農村、新農民、新文化”建設為例[J].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學報,2012(03):43-45.
[3]陳芳,李健,耿墨濃.適應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需要京山縣農廣校能力建設的實踐與探索[J].農民科技培訓,2013(05):76-78.
作者簡介:李華斌,大專學歷,江蘇省泰興市農業干部學校,助理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民科技教育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