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彬
中圖分類號:G808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6)11-021-01
摘 要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教育教學也變得越來越重要。中學生體育訓練不僅能夠極大的增強自身體質,而且還能夠很好的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提高社會交流能力,培養堅強的意志。本文就對中學生體育訓練對心理健康的影響進行了分析與探討,希望能夠真正幫助學生保持心理健康,有一個健康的人生。
關鍵詞 中學生 體育訓練 心理健康 影響 分析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已經成為現代教育領域的一道難題。中學生在成長的道路上容易受到各種外界因素的干擾,從而出現一些矛盾,心理不健康。中學生體育訓練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激發起他們對于體育的興趣和熱情,從而幫助他們健康成長。
一、中學生體育訓練對心理健康的積極影響
(一)體育訓練能夠促進中學生身體素質發展
體育是一種積極、主動的活動項目,中學生在訓練的過程中能夠提高自己的反應能力,提高認知能力。并且,中學生正處于身體發育的關鍵時期,體育訓練能夠促進中學生身體的健康成長,提高中學生的各項身體素質,增強自身免疫力。體育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組織豐富多彩的競技內容來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從而使得學生性格開朗、情緒穩定,健康成長。
(二)體育訓練是推動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動力
體育教育是培養學生競爭意識和團隊精神的最佳課堂,通過體育教育,學生在比賽競技中立足,在團隊合作中成長。我們的身體在日常行為中也會有所鍛煉,但是與體育運動相比,內容和形式差別很大,因此,原有的心理水平是無法滿足學習鍛煉的需要的。就籃球比賽而言,帶球進攻不僅要了解隊員在場上的位置,還要注意對手,防止球被對手攔截,這就要求運動員能夠合理分配注意力。運動項目很多,運動員更是不計其數,但是只有同時擁有勇敢、頑強、自制、不怕困難等良好品質以及樂觀、友愛等多種感情,才能滿足運動學習和體育競賽的需要,才有可能獲得勝利。就一般同學來說,其心里水平不可能達到這樣的高度。但是學生可以通過體育鍛煉,不斷提高自身運動水平,戰勝對手,贏得自信,其心理水平也會隨其運動水平而提升。
(三)體育訓練能夠很好的增強中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現如今,中國還是還是采取應試教育的考核模式,小升初、中考、高考基本就決定了學生的歸屬。受這種教育的影響,中學生經常因為學習壓力過大、同學間競爭激烈、人際關系復雜、前途渺茫而產生焦慮、不安等不良情緒,對學生的心理造成很大傷害,極度影響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而體育鍛煉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參加體育鍛煉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不僅會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進步的欣慰,還會體會到失敗的沮喪、失誤的悔恨,這種兩極化的情緒會促進學生心理承受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運動還可以釋放負面情緒,參加體育鍛煉或者觀看比賽為負面情緒提供了一個宣泄口,負面情緒宣泄后,人的心理就會趨于平衡,身心也就會相應地愉悅起來。
二、中學生體育訓練對心理健康的消極影響
誠然,中學生通過科學的體育鍛煉不僅可以強健體魄,還可以愉悅身心。但是,不科學的體育鍛煉不僅會對身體造成殘害,還會帶來不良情緒。中學生不科學的體育訓練對心理健康的消極影響如下:
(一)部分中學生對體育鍛煉過度癡迷
一般而言,經過長期堅持體育鍛煉的學生,會對規律的鍛煉生活產生很強烈的心理一來。在停止鍛煉的24~26小時以后,身體會出現一些停訓癥狀,常見的停訓癥狀有:焦慮不安、易沖動、肌肉痙攣、神經失常等。之所以會出現這些癥狀,是由于被動停止鍛煉的緣故,“被動”指的是體育鍛煉者無法控制的不得不打亂體育鍛煉計劃的因素。如果體育鍛煉者自己有停止鍛煉的意愿,則出現這些癥狀的可能性幾乎為零。部分體育鍛煉者對體育過度癡迷,有很強的鍛煉依賴性、運動依懶性,就像對酒精、藥物、賭博的精神依賴一樣,沉迷其中,難以自拔。這些過度癡迷者把運動作為一項沒有節制的項目,就算受傷也要繼續運動,這種不健康的鍛煉方法是極為影響中學生健康成長的。
(二)中學生過度鍛煉可能會出現心理疾病
人的身體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并不是個無底洞,因此,過度進行體育鍛煉非常影響中學生的身體健康,身體不健康,心理也就會隨之出現問題。比較常見的就是疲勞綜合征,主要表現在身體上,鍛煉者無精打采,像是身體被掏空,發病早期對心理也會產生影響。過度訓練的運動員,早期出現的心理問題包括:壓抑、焦慮、易怒、情緒失調、冷漠、規避競爭、注意力難以集中。出現這種癥狀的運動員如果不及時治療、開導,病情就會逐漸惡化,久而久之,中學生不僅會厭惡體育鍛煉,還有可能出現嚴重的心理疾病。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通過對體育訓練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進行了分析,得出了:體育訓練對中學生的影響不是單方面的,而是雙向的,不僅有積極影響,還有消極影響。科學的體育鍛煉不僅可以強健中學生的體魄,還可以使中學生身心愉快。而不科學的體育鍛煉不僅無法提升身體素質,還有可能造成心理疾病。所以,在中學生體育鍛煉中,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適度鍛煉。
參考文獻:
[1] 薛林峰,沈曉強.不同體育鍛煉項目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4年第02期:89-90頁.
[2] 劉洋,郭玉江.中學生體育鍛煉與自我和諧心理健康的相關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13年03期:307-309頁.
[3] 郝志潔.論體育鍛煉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新西部旬刊.2013年第02期:249-24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