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湖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三農”問題備受歷屆政府關注,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提升農村勞動力素質,將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是解決“三農”問題、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途徑。近年來黨和國家非常重視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連續出臺一系列政策。支持農村勞動力培訓,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不容忽視的是:在不同地區存在著培訓質量參差不齊、農民參與培訓的積極性不高等問題,如何規范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提高培訓質量,真正把這項惠民工程辦好、辦實是當務之急。
一、新時期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存在的問題
1、培訓主客體存在不同程度的認識偏差。一方面培訓機構的培訓理念、培訓目標模糊。另一方面農民對政策了解不深,培訓動機模糊。由于有些地方對國家有關政策宣傳不夠,致使農民對國家的培訓政策、培訓宗旨等一知半解甚至誤解。農民參加培訓,有的是主動報名、有的是村干部指派、也有的是“隨大流”。有的沒有把培訓看作是提高素質、掌握一技之長、拓展就業的難得機會,而是把培訓當成自己應該享受的福利,白白浪費培訓資源等等。
2、培訓與轉移就業、職業技能考核等銜接不夠。一些地方為了完成任務,只是按照國家的有關精神匆匆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開展前缺少前期調研準備,未能從當前就業市場的用工需求、農民自身素質基礎和現實需求出發,有針對性地合理設置專業。培訓機構安排培訓內容,也主要是從自身角度出發,根據現有的師資、場所等條件,能開設什么專業就開設什么專業。加上培訓一般是考試合格后頒發結業證書,缺乏與之相應的參加職業技能等級資格鑒定考核的配套安排和激勵機制,對提高就業競爭能力效果不明顯。
3、培訓層次普遍較低,初級培訓多中高級培訓少。目前,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較多的是初級基礎培訓,如崗前培訓、初級職業技能培訓等。適合的參培對象也多是較低文化層次和年齡偏大的群體。對于仍然留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和農村新成長的初中或高中畢業后沒能繼續升學的勞動力考慮較少,尤其是對于農村新成長勞動力,現有的培訓遠遠不能滿足他們對學歷和中高級技能培訓的需求,很難與他們的追求和抱負對接,導致這部分人無法享受到國家政策的實惠。
4、培訓機構重視數量忽視質量。國家和地方政府非常重視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在這方面的投入逐年增加。一些培訓機構看到有利可圖,片面追求經濟利益而忽視培訓質量。有的借著培訓亂收費:有的為了獲取更多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經費補助,片面擴大培訓規模,師資、班級管理等都跟不上,導致培訓走了過場。
二、對于新時期提高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實效的思考
1、加強宣傳,提高各方認識。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是一項惠及千萬農民的德政工程,要把這項惠民工程辦好辦實,需要所有參與方共同努力。組織實施的有關部門要提高對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程重要性的認識,加強領導,加大政策宣傳力度。提高農民學員參訓的積極性、自覺性,引導農民端正培訓動機,提高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項目的社會透明度。承擔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的機構要從對國家和受培訓農民負責任的角度出發,以最終讓受培訓者提高再就業能力、實現再就業或提高就業層次、增加收入為目標,切實達到培訓效果。
2、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率。農民收入水平不高是制約他們參加培訓的重要因素,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的直接收益群體雖然是農民,但要考慮到農民群體的支付能力,盡量讓農民少出或不出費用,從而最大程度上減輕農民的負擔,提高農民參與培訓的積極性、主動性。一方面中央和地方各級財政要繼續加大支持力度,有條件的地方政府多提供配套資金,加大辦學力度,提高辦學質量和辦學水平。另一方面要根據資金缺口依然較大的實際,積極探索統一資金管理、理順培訓管理體制,避免條塊分割、多頭管理而造成培訓資源浪費的新途徑,用足用好有限的寶貴資金。
3、抓好訓前調研、訓中管理和訓后跟蹤反饋。建立訓前、訓中、訓后聯動機制。訓前充分調查摸底。圍繞就業組織實施培訓計劃。規范培訓組織管理,加強對培訓機構的認定和培訓的督查。制定完善工作責任制和獎懲制。嚴格規范定點培訓機構競爭和淘汰機制。管理部門除抓好對各培訓基地的日常監督檢查驗收外,更要加強對培訓過程中的監督,隨時收集學員反映的問題,同時建立農民與用工單位意見反饋制度。培訓機構應該只有在學員考試合格以后才可以取得培訓經費補貼。
4、立足不同群體,加強分類培訓。不同群體農村勞動力由于其現有的文化水平、現實的就業情況以及年齡等的差異,其培訓的需求各不相同,培訓機構需要加強分類培訓。目前農村勞動力主要包括留在農村從事農業和脫離農業實現轉移就業的兩部分。針對不同群體,堅持短期培訓與長期培訓、學歷教育相結合,培訓與技能鑒定相結合。培訓與就業相結合,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5、強化過程管理,抓好教、學、考三個環節。培訓學校堅持把促進就業和增收作為學校辦學的根本宗旨,強化過程管理,提高培訓質量。培訓學校一要加強教學管理,規范教師備課、上課,抽查教師備課、上課情況,開通正常的學員反饋渠道,隨時了解教師的授課質量和效果。二要科學安排培訓內容。實踐操作培訓有困難的學校要加強與相關職業院校特別是較近企業的聯合,充分利用企業現成的人力、設備、廠房等資源,探索校企聯合辦學新模式,充分發揮企業在實踐環節的優勢,提高學員的實踐操作能力。三要加強學員管理。實行專人跟班負責制,嚴格學員考勤,對于到課率不達標的取消其參培和考試資格,從而提高學員參學的到課率。四要嚴格考試考核。學員培訓結束后,統一組織理論和技能操作的考試考核,規范考試程序,嚴格考場紀律,考試合格以后頒發相應的證書。
參考文獻
[1] 孫秋,崔嵬,周丕東,張佩.畢節試驗區新時期農村扶貧開發的SWOT分析[J].貴州農業科學,2011,12:262-267.
[2] 柳勁松.基于DEA模型的城市圈農民工技能培訓效率研究——來自湖北77個區縣的數據實證[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2: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