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娟
摘要:二十一世紀以來,我國的教育改革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原來的傳統的教育模式向現代的教育模式發展。教學目的也由傳統的提高學生的教學成績向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轉變,使每一個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潛力和創造力。作為多年的地理教師,我以地理學科為載體,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得到全面的開發和培養。當前,教育界正在逐漸倡導讓學生學會自學,這是教育的終極目標。
關鍵詞:初中;地理;教育
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思想在我國已經傳承了幾千年,深深地影響著每一個人,根深蒂固,對于我國的教育改革也帶了相當大的阻力,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造成了前所未有的阻力。同樣也不利于我國現代化的建設和人才的培養。現代社會是一個競爭的社會,人才的競爭非常的激勵,我國需要大批的有現代教育思想的人才和創新性人才的出現。鑒于此,社會要發展,教育必先行,而教育先行的前提就是教育要進行改革和創新。
地理教學來說,也必須由原來的注重教學成績為主的思想向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全面提高學生個性健康發展轉變。以此來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發展形勢,適應社會對于高素質復合型人才進行轉變的需求。如何來改變適應現代的教學需要我覺地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將課堂教學與課外教學相結合
在我國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地理教學就是課堂教學,教師會在課堂上把所有的教學內容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之上掌握一切。殊不知,這樣的教學模式使地理知識和教學實踐嚴重相脫節,導致學生對于知識掌握的效果不佳,不能從根本上完全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師必須注重這一點,一定要使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踐經驗,社會生活相結合起來,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提高自己的能力。
加強實踐教學。傳統的偏理論的教學的模式讓學生感受到學習地理的用處不大,在社會生活中沒有太大的用處,久而久之便產生了厭學的情緒。而新的教學模式注重了地理的實踐教學。使封閉的課堂教學變成了開放式的學習環境。做法如下:讓學生根據教材中學到的內容來結合觀察當地的自然現象和人文環境;讓學生有計劃地開展地理調查;讓學生獨立完成地理調查報告和獨自完成地理小論文;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地理教學內容相關的教學資料和新聞報告;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地理知識黑板報,學校展板;同時教師要指導學生能夠獨自完成地理教具的制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著重培養學生獨自學習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讓學生走出校園,走進社會。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一種固定不變的靜止的教學體系,教師在這個環境中進行著傳道授業解惑這些工作。然而隨著時代的變化,這樣的教學模式已經不再適應現代的教學需求。教師要帶領學生走出校園,走進大自然,通過大自然來掌握地理知識,當地氣象局可以收集氣象資料,國土部門可以讓學生了解本地的土地情況,來到田間地頭讓學生了解農業生產情況和環境污染情況。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小型的辯論會,讓學生根據當地的情況展開激烈的辯論,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對地理感興趣,提高自己的地理知識技能和技巧。
二、重新界定地理教學
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講得多,學生聽得多,教師講的少,學生就聽得少,總之教師講多少學生學多少,學生完全沒有自由。學生就是完全的被動式的學習,機械式的接受知識。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對地理感到厭倦和反感,就會主動放棄學習。
新的教學模式要求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真正意義上的成為課堂的主人,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思維,主動提問,主動思索,敢說,敢想。教師在其中只是起著引導作用。教師要主動設立懸念,讓學上展開思維的翅膀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教師要授之以漁,而不是傳統的授之以魚。
教師和學生之間要實現師生互動,而不再是傳統的由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方式。這種互動模式看起來非常之熱鬧,實際效果不太理想,學生的思維水平 沒有太大的提高和促進。因此,教師要改變這一沒有實際效果的教學形式。現代的新課標倡導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共同探究教學方式,就可以充分解決這一問題。這一種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的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為前提,在教師的引領下,共同完成課堂教學。
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地理教學由于學科的特點,其涉及的知識非常的廣泛,人文,自然都是其要求學到的知識。現代的教學手段已經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多媒體,幻燈片,掛圖,錄像等教學手段對于地理教學提高和改善提供了一定的便利。這些地理輔助教學設施的運用,讓學生感到了課堂教學氣氛的活躍,新穎的教學手段吸引力學生的注意力,再加上地理知識的有趣性讓學生愿意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使學生的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得到有效的提高,教學質量會隨之得到改觀。
三、將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相結合
初高中地理知識內容差別很大,但有許多知識上的連結點。如自然地理要素、人文地理要素、區域地理特征等都是初高中地理共有的內容。利用這些知識連結點就可將初高中地理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
為了適應新時代的發展,我國基礎教育改革正在實施“素質教育”的戰略決策,旨在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培養適應現代化建設的合格人才。在此形勢下,認識地理教學,尤其是高中地理教學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尤為重要。因此,改變傳統的教學思想觀念,擺脫陳舊的教學模式的束縛,盡快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已成為中學地理教學改革面臨的一項緊迫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