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 秦志芳
【摘 要】 離岸金融是20世紀50年代以后金融自由化與創新化的產物,許多國家根據其自身的實際和需求加入了離岸金融市場的發展行列,倫敦、紐約、新加坡等相繼成為世界最著名離岸金融中心,離岸金融在世界金融市場發展中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離岸金融一般分為內外分離、內外一體、滲透式以及避稅區四種模式。當一國的金融市場發展到一定程度時,便會自然形成其模式,離岸金融中心模式選擇與功能設定需結合本國和本地區的地理實際與特點來選擇其發展國際離岸金融中心的途徑。本文結合上海自貿區離岸金融模式及部分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探討了我國當下應該選擇何種模式來發展離岸金融市場,對如何應對離岸金融市場發展而帶來的金融風險做了探索性的研究。
【關鍵詞】 離岸金融 發展 滲透
一、我國離岸金融模式
與國際上各大離岸中心發展的歷史及成熟度相比,我國離岸市場的發展還處于初創期,或者說是處于摸索階段。2013年9月22日,國務院正式批準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成為促進我國經濟延伸和對外流通的催化劑。因此可以通過對上海自貿區離岸金融中心的發展為基礎,進而研究我國離岸金融中心的發展條件與模式。
國際離岸金融金融主要有三種滲透方式:(1)離岸單向在岸。非居民的存款賬戶可以向在岸市場放貸。但是禁止在岸資金流向離岸市場。(2)在岸單向離岸,即與第一種模式的資金流向相反。(3)雙滲透,即離岸市場與在岸市場互通。滲透模式更加適合經濟實力不強的發展中國家既想吸引外資,彌補其資金不足的缺陷,又想維護自身經濟發展的穩定性與獨立性的目的。
其中的滲透模式中庸而靈活,即在內外分離的基礎上,又有一定程度的混合存在。在滲透型市場條件下,離岸業務與在岸業務分屬不同賬戶,總體上業務是分離的,但有了一些靈活性,即允許離岸賬戶上的資金貸給國內企業,或允許居民投資于離岸賬戶,或離岸與在岸賬戶雙向滲透。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把離岸賬戶資金貸放于國內的這種滲透方式具有重要意義。
上海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與資本發展,時區上可與其他市場完成24小時接力,而且在1930年左右就是遠東國際金融中心,也是現在中國的第一經濟發達市場,目前上海的金融經濟規模大,進出口業與金融業發展蓬勃,并擁有全國第一的外高橋自由貿易區。僅2013年,外商在上海的直接投資項目就多達3 740個,無論是歷史上就已經存在了的,還是新進入中國的,大量的外資企業都在上海建立起了中國/亞太區總部或者是財務中心,他們對于外匯業務與國際結算有著非常大的需求。但是我國還未建立起自己的離岸金融中心,且國內銀行業務收費高、服務不成熟,大多數跨國企業仍舊依靠新加坡、我國香港特區作為結算中心,如果我國能建立起自己的離岸中心,為跨國公司開設非居民賬戶,并采取滲透型的模式,必然會吸引大量外資的進一步投資。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指出要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明確了上海自由貿易實驗區的建設的目標和方向,并且強調在取得經驗基礎上的復制與推廣。當然由于經濟水平、監管能力以及地區差異,其他地區不能僅僅簡單復制,而是要根據自己的實際發展特色和創新。
因此我國離岸金融的發展可以分為兩個體系:一方面,我國大部分地區應該堅持內外分離的離岸金融,其最大的優點就是內外兼顧,在保護在岸市場的同時發展離岸市場,可以學習新加坡離岸金融中心在成熟后逐漸轉型,向有限滲透方式轉變;另一方面,在部分金融發達地區,類似上??芍苯舆M行滲透式的試點,并可在未來將試點成功的模式推廣到全國。
二、加速推進和完善我國離岸金融市場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一)選擇正確的發展模式
除上海創建滲透性離岸金融市場之外,其他地區創設離岸金融市場應采取內外分離的模式作為起步,將居民與非居民賬戶完全隔離,在岸市場依舊實行原有政策,離岸市場放松管制,降低稅收,實現市場化以吸引投資者。堅持“成熟一項,推動一項”的原則,控制風險,穩步推進。
(二)商業銀行經營管理水平的提升
首先,國家要推進人才培育計劃,將重心從基本業務逐漸向離岸業務轉移,加大對從業資格的要求,并且可以適當采取鼓勵政策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也可采取兼收并蓄的方法聘用國外發達市場的人才為我國做指導。其次,商業銀行應堅守穩健的原則,嚴格把控信用風險,雖然簡化流程可以吸引更多帶有規避管制目的的投資者,但對于處于初步發展的我國來說,針對離岸市場所存在的信息不對稱的短板,需要嚴格要求離岸市場參與者手續齊全、按流程辦事。再次,離岸金融中心除了參與者以外,業務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離岸業務應堅持先基礎再創新的,先個人、公司再銀行拆借的原則,不可一蹴而就。最后,離岸銀行系統間應建立起自律組織,從自身提高金融風險防范意識。
(三)政府的作為
首先,國家應當制定或更新我國離岸金融市場相關的法律法規,使市場有法可依,才能實現有效監管。其次,加大對銀行的審查力度,著力把控離岸金融參與者的準入與退出以及離岸銀行準備金、資本充足水平,資產負債情況,并對境外人民幣進行管理。同時應依據《離岸銀行業務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對各離岸銀行定期檢查。此外,外匯管理當局應當參考發達國家經驗并結合我國國情制定離岸金融業務的細則,覆蓋稅款、保密的盲區,并與時俱進不斷調整,以防止投機活動對我國金融市場的沖擊。最后,國家應當采取靈活的稅收優惠政策,成功的離岸市場一般都擁有比國內低、相較其他國家也較低的有競爭力的稅收水平,在必要的監管下不能脫離離岸金融自由化與創新性的本質。
【參考文獻】
[1] 管濤.自貿區紅利:金融開放試點的意義與影響[J].新金融,2014(2).
[2] 楊承亮.日本離岸金融市場發展對上海自貿區的啟示[J].中國外匯,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