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席山
【摘要】 三網融合打破了廣電和電信各自領域的壟斷,廣播電視只有依靠創新,才能應對當前的機遇和挑戰。充分利用三網融合的機遇,發展壯大我國的廣播電視事業。
【關鍵字】 三網融合 廣播電視 創新發展
當前,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正深刻地影響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特別是隨著數字技術、衛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廣播電視事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廣播電視只有創新發展,才能適應新形勢的發展需要。廣播電視必須與時俱進,為自己開拓出新的發展道路。
一、三網融合的背景和含義
三網融合打破了廣電和電信各自領域的壟斷,實現資源共享。三網融合就是指電信網、廣播電視網、互聯網三大網絡通過技術改造在向數字電視網、寬帶通信網、下一代互聯網演進過程中,使其功能趨于一致,能為用戶提供語音、數據和廣播電視等多種服務,實現網絡互聯互通、資源共享。三網融合不簡單的物理合一,主要是指高層業務應用的融合。三網融合應用廣泛,遍及政府工作、智能交通、公共安全、環境保護、平安家居等多個領域。今后的手機可以上網看電視;電視可以打電話、上網;電腦也可以打電話、看電視。三者之間相互交叉,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二、廣播電視的面臨的形勢和任務
廣播影視工作要以創新為動力,發展為主題,推動廣播電視事業的全面發展,把中國的廣播電視事業建設成為導向正確,結構合理,裝備先進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廣播電視事業。廣播電視當前的主要任務有:提高廣播電視的有效覆蓋,實現村村通廣播電視,滿足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推進廣播電視由模擬向數字過度,基本實現數字化;推廣計算機技術,物聯網,云計算在廣播電視工作中廣泛應用。廣播電視工作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加強對人民群眾的引導,廣播電視工作要加強新時期的發展壯大,迎接來自各個方面的挑戰。
三、廣播電視依靠科學技術
廣播電視工作必須要以科學技術作保證,提高廣播電視的技術含量。在三網融合的形勢下,要把廣播電視事業做大做強,就要保持廣播電視技術先進。廣播電視工作的著力點要加強輿論的正確引導,豐富節目內容,拓展社會的影響力,提高技術創新。2000年9月16日江澤民總書記提出了加強廣播電視的覆蓋,把國外的反動聲音壓下去,把黨和國家的聲音傳到千家萬戶。廣播電視開展了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通過這些工程的實施,使我國的無線廣播功率達到世界第一,促使美國之音等對華廣播電臺停止反動宣傳,廣播電視的有效覆蓋進一步提高。
四、廣播電視是科技進步的成果
廣播電視是科技進步的產物。廣播從中波到調頻,從模擬生到立體聲,普通廣播到數音頻廣播;電視從黑白到彩色,到數字高清電視和網絡電視;節目傳送從有線到無線到光纖,從地面到衛星通訊,無不是科技創新的成果。廣播電視工作也是依托科學技術的進步得到進一步的發展。1985年起,我國利用C波段通訊衛星傳送廣播電視節目,我國31個省市的廣播電視節目實現衛星傳送。有線電視快速發展,全國有線電視網遍布城鄉。SDH,DVB等技術廣泛使用。
廣播電視數字化進程進一步加快。我國中央和部分省級廣播中心正向數字一體化過度,數字錄音技術,數字音頻工作站得到廣泛應用。
中央臺建立了全數字的編播系統和數字機房,實現了節目的自動播出系統的聯網。促進了數字音頻(DAB)廣播的發展,逐步走進百姓家庭。我國各級電視臺基本實現節目錄制,播出的自動化。數字攝像機,非線性編輯系統在電視中心廣泛使用。
五、三網融合促進廣播電視發展
廣播電視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許多技術都處于信息浪潮的前言。數字技術,物聯網技術正在向廣播電視的各個領域滲透。網絡技術的發展對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形成強大的沖擊。衛星技術特別是直播衛星技術使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更為方便快捷。計算機技術移動通信技術與廣播電視技術的融合,為我國的廣播電視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機遇。我國的廣播電視事業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三網融合促進我國廣播電視的發展,使人類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更加高效快捷。
互聯網與廣播電視的融合,推動廣播電視業務流程網絡從數字化向智能化智慧化轉變。在當今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廣播影視不僅是信息的生產者、傳播者,更應成為新的生活方式的發起者、組織者、提供者。三網融合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打造“智慧化”的新型主流媒體,“智慧廣電”是廣播電視發展新趨勢,也將成為新常態,是整個行業進行轉型升級的重要目標。著力打造新型主流媒體,就需要搶占網絡信息技術制高點,積極主動開展云計算、大數據、智能技術等一系列關鍵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推動高新技術與廣電業務融為一體,實現從簡單相“加”到深度相“融”。
現在廣播電視與新媒介相互融合成為的發展新趨勢,我國的廣播電視只有創新發展,才會煥發新的生機。
參 考 文 獻
[1]張銳.三網融合視角下傳統廣播電視服務創新研究[J]; 電視研究, 2012(6):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