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金娜
【摘要】 面對復雜多變的網絡輿情,本文運用文獻計量學分析方法,回顧了我國高職院校網絡輿情研究現狀,并通過對某高職院校帖吧的內容進行統計了解高職學生的思想動態,把握網絡輿情的影響,提出了幾點思考意見。
【關鍵詞】 高職院校 網絡輿情
一、引言
輿情是指社會各階層民眾對社會現象所持有的情緒、態度、看法、意見和行為傾向,尤其是對社會管理者和社會公共事務所持有的情緒、態度、意見等[1]。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網絡輿情成為了當今社會總體輿情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16年7月發布的第3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指出:截止2016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7.10億,手機網民規模達6.56億,其中,學生群體所占的比重最高,為25.1%,青少年互聯網普及率為85.3%。網絡輿情的一般表現途徑包括:網絡新聞,新聞跟帖,論壇帖文,以博客、微博為代表的社會化媒體,即時通訊工具,電子郵件,搜索引擎,移動互聯網終端,網上調查,網上簽名,網絡發起線下活動等[2]。
二、當前我國高職院校網絡輿情研究現狀
運用文獻計量學分析方法對中國知網(CNKI)2012年-2015年期間篇名為“網絡輿情”的進行梳理,數據如下:2012年為693篇,2013年為878篇,2014年為1020篇,2015年為997篇。由上述數據可以看出關于“網絡輿情”的文章數量呈上升趨勢,2014年達到頂峰,人們對于網絡輿情的關注度逐年增加。用相同的方法利用中國知網的高級搜索對2012年-2015年篇名為“高職”和“網絡輿情”的文章進行統計,數據如下:2012年為1篇,2013年為4篇,2014年為8篇,2015年為24篇。
上述兩組數據比較不難得出,近些年學者研究“網絡輿情”較多,但偏重于“高職”的極少。學者關于高職院校網絡輿情的研究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高職院校網絡輿情現狀與對策;2、高職院校網絡輿情的監管;3、高職院校網絡輿情引導研究;4、網絡輿情對高職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影響。
三、高職院校網絡輿情的特點
大學生網絡輿情,是指大學生通過互聯網對社會某一特定的公共事件或社會問題所持有態度、意愿、情緒、思想等表現的集合[3]。高職院校網絡輿情與本科院校網絡輿情相比,由于其培養目標、生源素質等因素,使得在網絡輿情特點上有所不同。
將社會網絡輿情常關注的問題分為國際國內重大問題、社會焦點問題、學校焦點問題、生活焦點問題等四個問題,通過對河南護理職業學院百度帖吧前10頁帖子進行統計,數據如下:學校焦點問題為40%,生活焦點問題為50%,其他為9%,國際國內事件及社會焦點問題僅1%。可以看出高職院校學生關注最多的是和自己生活、學業相關的事件,對于政治、文化等與自己無關的幾乎不關注。
同時,通過對百度貼吧帖子的統計發現,生活焦點問題中交友貼和情緒貼占85%。高職院校學生多關注生活問題,比如對食堂飯菜、社團、交友等。網絡輿情是把雙刃劍,有其積極的一面,也不容忽視的負面影響。高職學生整體素質與本科院校相比有一定的差距,表達能力差,辨別是非真偽的能力較弱,對于謠言等不實信息容易人云亦云,并引起學校內局部恐慌。高職學生通過網絡宣泄情緒的較多,對宿舍、學校的不滿,或是在與人交往中所出現的問題,這樣的氛圍倘若逐漸增強,將為高職院校網絡輿情埋下隱患。倘若引導不當,這些事件會通過網絡不斷升級,擴大,把一般問題演變成群體性問題,使個人的不良情緒以及偏激的言論變成非理性的校園情緒。
四、高職院校網絡輿情工作的思考
首先,加強對學院貼吧、QQ群、微信群等網絡社交工具的監管工作,認真分析、判斷、歸納,準確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掌握輿情導向,定期對網絡輿情進行分類,形成分析報告,提高工作的針對性和前瞻性,防止虛假信息混淆視聽,做好常規監測工作,適當引導,做好學生的情緒安撫和疏導工作,避免將一般問題演變成群體事件,最大限度的使突發事件不升級。其次,在相關課程上增設內容,提高學生對網絡信息的辨識度及其網絡道德,深刻認識到網絡輿情的影響力。同時,鼓勵學生多參與志愿服務活動,普及人文關懷,促進學校精神文明建設。建立一個寬松的話語環境,尊重學生的表達,合理利用學生干部的作用,熟悉學生交流的特點,了解學生的生活狀態,加強與學生的的對話。最后,要完善學校網絡輿情的應急機制,應急預案中應詳細說明事件發生后的處理流程,明確各個部門的具體工作,并且對于各類型的校園危機事件,都應有相應的處理措施,一旦發生危機,便有章可循。設立新聞發言人制度,出現突發事件,可以對外發布權威信息,避免以訛傳訛,影響學校形象。
參 考 文 獻
[1] 王宏偉.輿情信息工作策略與方法[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12:6.
[2] 中共中央宣傳部輿情信息局.網絡輿情信息工作理論與實務[M].北京:學習出版社,2009.
[3] 石新宇.當代大學生網絡輿情分析及對策研究[D].遼寧,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