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順姬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益的重要前提
新世紀的初中生生活在中國經濟迅速騰飛和變革的重要時期,信息化時代不斷發展,使得學生的視野更加開闊,思想開放,從小就樹立了求新求異的強烈欲望,這是這一年齡階段特有的心理特點。教師的教學實踐應當以此為出發點,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精心的設計,并不斷追求教學形式的多樣化發展。充滿趣味的課堂才能夠引發學生的共鳴,為師生之間的交流營造良好的氛圍,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初中語文教材中具有生動故事情節的課文,鼓勵學生自導自演進行生動地演繹,分角色朗讀以及課本劇的表演都能夠使學生更加形象快速的接收課文內容,提高課堂效率。
新課程改革下對于教學的要求更上一層樓,不是簡簡單單的只要求學會做題,學會拿高分,更重要的是學會如何學習,學會方法。中學階段,最為關鍵的就是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因此在教學中的關鍵就是教給學生如何學習的方法和策略,充分挖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逐步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使學生做學習的主人而不是奴隸。在教學過程中,就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講解和糾偏,同時滲透學習方法和策略。比如在做閱讀理解時,教師可以請做得好的同學當眾起來傳授交流經驗,有的同學速度比較快,他并不是一個詞一個詞的閱讀,而在考試時,如此精讀往往比較浪費時間,而泛讀則可以幫助學生快速地領略文章大意。
二、小組合作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益的有效形式
輕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能激發學生積極的思維,小組合作的形式可以使學生既掌握知識,又解決疑難,同時還培養能力,更能養成合作精神,一舉多得。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大膽參與、勇于表達。營造和諧氛圍,即在教學中為學生創設和提供相互交流、相互補充的學習機會,為實施合作探究教學創造氛圍,有利于課堂中師生合作,實現目標。合作探究教學徹底改變了傳統的教師一言堂狀況,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使語文教學轉變成為學生帶著教材走向教師的新型教學。合作探究過程中的爭論與共鳴、個性的表達、精彩的展示、智慧的閃現、創意的匯集,使學生在合作探究中享受學習的快樂、求知的愉悅。
三、加強學法指導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益的有效途徑
在教學中,教師要教給學生聽、說、讀、寫等基本學習方法,讓學生學會學習。這樣既可減輕教師的負擔,也可使學生有事半功倍的收獲。當然,教師也要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多發現、總結教學中的好方法,再傳授給學生,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教師教給他們的不僅僅是有限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習的金鑰匙,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提高教學效率。
一是要學會課前預習。課前預習對于學好語文、提高課堂效率非常重要。通過預習,學生可掌握文章的重點,發現難點、疑點,這樣在教師講課時,學生就會有目的地聽,帶著問題聽,這樣既加深了印象,又增強了記憶,比無目的、無重點、無計劃地被動聽效果要好得多。預習既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又提高了課堂的學習效率,一舉兩得。
二是要掌握閱讀方法。語文重在閱讀。教師要幫助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教給學生如何理清文章結構、如何概括段落大意、如何總結文章中心思想等方法。例如,學生要想理清文章結構,可以用“找過渡句法”,也可以用“概括每段段意法”等。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生要以教師教給的方法為提高學習效率的敲門磚,一步一個腳印,堅持不懈,最終全面提高閱讀能力。
三是要掌握寫作方法。學語文最終回歸到寫作上來。教師要讓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學會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感受生活,把作文與生活實踐聯系起來,敢于說真話、訴真情,寫出有真情實感的文章。此外,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多發言,多與師生交流,鼓勵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使課堂充滿活力,在讓學生掌握方法的同時,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四、準確運用多媒體技術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益的重要因素
在教學中,教師可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使教學過程呈現出情景交融、聲情并茂、生動活潑的情境,不僅為學生提供認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學習中啟發學生對表象進行分析、綜合、概括,使其思維向深層發展,給課堂注入新的活力,把學生的興趣激發出來。例如,在講授《小石潭記》一課時,教師可根據文章內容把相應圖片與錄音展示給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學生主動學習的良好氛圍,使學生仿佛身臨其境。這種以聲音、圖形創設課堂情境代替枯燥乏味口授的教學,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效率。
五、多樣的評估手段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益的保障
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采取激勵的評價機制,做到賞識學生、尊重學生、鼓勵學生,注意保護和充分調動每一位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在課堂上,學生勇于回答問題的行為是教師首先應予以肯定的,至于回答的正確與否是次要的。教師應更多地關注學生對語文的積極態度和創新熱情,特別要注意保護學生尤其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中做到不只是評價學生的做法正確與否,更要注意評價他們的學習態度,參與程度,交往狀態,評價學生自身的發展水平及探索創新的過程。在評價方式上,要注意多種評價方式的結合。學生作業、習作是他們辛勤勞動的成果。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成果的激勵功能,讓學生從中體驗成功的快樂,從而完善他們的創新精神。如在班中開辟習作園地,為學生的作文“發表”提供盡可能多的機會。利用評講課讓小作者讀自已的優秀作文,及時在班中鼓勵、表揚,匯編個人、班級的優秀作文集,再配上學生自用電腦繪制出的封面,家長寫上序言,進行評比等等。既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使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興趣。久而久之,這種方法就會成為他們做題的習慣,教師也就成功地達到了傳授方法的目的,能夠使學生學習起來事半功倍。
新課標下的中學語文教學要求教師能夠充分把握初中生所獨有的年齡和心理特點,采取更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和策略,致力于構建全新的教學模式,建設趣味高效的課堂,使得學生能夠在輕松與樂趣中更快地掌握理性知識,取得更加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促使語文課堂教學形成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