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建平
摘要:在基礎教育改革的今天,我們應該用新標準、新理念來理解體育這一門課程:它是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激發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為基本理念;以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為主要學習方式,促使學生樂學、善學、會學。通過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找出他們自己進行體育游戲的內容與方法,進行練習、比賽,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健體、學會生活、學會交往、學會生存,從而達到身心健康發展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體育與健康;課程
一、體育與健康課程理念的轉變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指出,體育學科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增進學生的健康為主要目標而設置的一門必修課程。教師要通過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的選擇和實施,使學生懂得如何運用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去增進身體、心理等方面的健康,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并促使學生將這些方法和習慣延伸到課外。所以教師要認真領會《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關注學生的健康意識、鍛煉習慣和衛生習慣的養成,將增進學生健康貫穿于課程實施的全過程,確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實處,使學生健康成長。
二、教學模式的轉變
過去上一節體育課,體育教師都是采用集合──講解──示范──練習──糾正──再練習的模式來作為教學手段,教師教什么,學生只要跟老師學什么就行,整個教學過程都是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處于被動,消極的地位。
但我在《各種方式的單雙腳跳》教學中設計了隨著優美的樂曲聲,教師帶領學生以藝體的腳尖步做各種舞蹈的練習,使學生能在優美的樂曲伴奏下,在優美的形體舞蹈練習中,感到新鮮,使學生積極活潑地進行熱身運動。
學生在完成強度與密度較大的教學任務后,我不主張采用單調的口令徒手操,進行放松運動而結束教學,而是讓學生跟隨教師在美的旋律聲中,做各種輕快的舞步動作和聽優美的配樂詩朗誦“劃著船兒回家”,進入一種輕快的意境,使學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得到充分放松,從而消除疲勞,恢復正常心率,輕松愉快地結束教學。我把音樂舞蹈這一教學手段恰當地運用到體育各個環節之中,從而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把單調緊張的課堂變成動作優美、生動活潑的課堂。另外,課堂上我還增加體育游戲活動的內容。體育游戲是由一定的情節、形式、規則和結果等幾個部分組成的綜合性活動。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我先讓同層次的學生,在可行范圍內通過協商,制定出合理的游戲及規則,自己摸索或小組討論取勝對手的方法,使課堂上充滿了公平競爭、冒險獲勝的氣氛。
三、角色轉變,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我們不反對學生對教師必要的尊敬。我們反對的是“唯上、唯師、唯書”,反對“唯師命是從,唯師訓是依”,不加選擇、不辨是非的盲從,反對的是在人格上凌駕于學生之上,對學生的自主性、自尊心視而不見,動輒指責、訓斥,甚至辱罵、毆打的錯誤做法。這些錯誤的觀點和做法,是對學生人格的無情摧殘,是對學生創新意識的無情扼殺。所以,教師要在體育教學中轉變角色,改“一言堂”為“群言堂”,變主講為主導。讓學生充分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充分表現自己的才能,充分發展自己的個性,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當然,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能否實現,主動權還是掌握在老師手里,教師只有真正認識了當今時代自己所處的地位和角色,努力創設一種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為基礎的新型師生關系,建立一種雙向的、主動的、協調的、和諧的師生合作關系。同時,要明白教師不是領導者而是指導者、引導者,不僅僅是年齡上的長者,更應當是人格上平等的朋友,這樣我們就能理解處于學生這個年齡階段時的許多幼稚的想法和做法,要培養學生的自主性,也要不失時機地加以引導。尊重學生的人格,把學生真正看作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努力創設一種相對寬松、自由的教學環境。培養學生敢想、敢說、敢做的無畏精神,放開他們的手腳和大腦,讓學生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人,不迷信老師。這樣,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真正得以實現,教師也才能比傳統教學發揮更大的作用。
四、學習評價的轉變
以往,學生期末的體育成績是體育老師根據《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對學生進行達標考核,把考核后的成績直接作為學生的期末成績。對于沒有要求達標考核的年級,大部分體育老師都是采用平時體育運動技能較好,平時表現突出的來進行衡量,最后確定體育成績,而對那些平時好動、好玩、淘氣的學生來說,他們可就慘了,老師給的成績肯定不高。《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注重評價方式的多樣化,注重評價的激勵作用。及時恰當的表揚可以肯定成績,激發熱情,對后進生更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我在教學中,會時刻注意課堂上的變化,細心觀察每個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善于捕捉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鼓勵指導,對部分素質差的學生,不應過于苛責,不能使其喪失信心,對課堂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應婉轉處理,及時進行評價激勵,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從而激發學生極大的熱情,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地發展。同時,還可以采用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自我評價,以及學生相互之間進行評價,這樣可以使學生既發現自己的進步,從而體驗成功帶來的快樂,又能了解自己的不足之處,以便進一步改進學習。
總之,體育教師要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以課程改革新理念為指導,在教學中敢于實踐,勇于創新。努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重視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合理運用,讓學生參與學習過程,參與課程資源的開發,參與課堂教學評價,創造出一種適合學生健康發展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喜歡學習,喜歡體育。相信我們的學生一定會逐步養成自主學習、自主鍛煉的終身體育意識,而我們的體育課也就能達到教學的目的了。
參考文獻
[1] 體育學院通用教材.學校體育學.高教出版社,1995.4.
[2] 梁文忠,徐新啟.素質教育必讀,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