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梅
當又一則未成年人自殺報道在網上掀起軒然大波,“驚心”已經不足以形容內心的復雜感覺,該怎樣避免此類悲劇的發生,引導未成人健康幸福成長是亟待我們學校德育教育乃至整個社會思考的問題。
剖析種種否定生命,輕視生命,浪費生命,放棄生命甚至殘害生命的現象,我們發現固然不同問題有其不同具體原因,但未成人珍愛生命意識的淡薄和缺失不能不說是其中甚為關鍵的原因。意識影響行為,生命存在是實現人生價值和理想的前提,為發展提供可能,珍愛生命的意識為發展提供動力把“發展的可能”變為“發展的現實”,只有喚起對生命的珍愛,才能思想上和行動中認識生命之可貴,珍惜生命之存在,欣賞生命之美好,體悟生命之樂趣,磨練生命之魅力。因此解決生命問題,實現生命教育必須多一些關于培養珍愛生命意識的思考:認清培養未成年人珍愛生命意識的必要性,努力探究培養珍愛生命意識的途徑。
一、培養未成年人珍愛生命意識的必要性
1、面對一個追求功利、注重競爭,物欲橫流、心浮氣躁的時代,人們缺失了對生命意義的追問和思考。而生活于其中的當代青少年必然會直接或間接、有形或無形地受到影響,他們或通過影視和媒體,或通過父母的言傳身教,或通過親身體驗,感受著紛繁復雜的現代社會。成人社會對物質生活的過分追求,教育的功利性等等,都在侵蝕著青少年學生的靈魂,以致他們中的一些人對物質生活享受的關注更甚于生命本身。一部分未成人同樣面臨著精神上的無家可歸,他們本身缺乏健康的珍愛生命意識,加之社會追逐利欲的潛移默化影響,因此就容易對生命產生模糊、不當的觀念和行為。當他們面對各種生活問題時,容易或自暴自棄,或離家出走,或輕生、犯罪,他們無法理解生命存在的意義,難以承受生活中的挫折,生命變得脆弱。如果我們的教育能引導孩子懂得生命,理解人生,提高他們的珍愛生命意識,那么未成年人中的挫折感和無助感將會減少許多,自殺率也不會這么高。
2、未成年人的心理發育滯后于生理發育,于是便產生了生理發育與心理發展不同步的矛盾沖突。這類矛盾沖突具體表現為:獨立意識增強和無法擺脫依賴性之間的矛盾、情感與理性的沖突、需求與能力的矛盾。處在這些矛盾中再加之他學業問題,交往問題,情感問題等的壓力都容易給他們帶來困擾,容易產生厭學和厭世情緒,草率和沖動之下解決方法就可能造成對生命的傷害。比如“破罐子破摔”,比如動輒把自己的生命作為“最后的撒手锏”或者以傷害別人的生命或其它生命作為不良情緒宣泄的出口等。
3、經濟建設的發展帶動了校園周邊環境經濟的發展,交通隱患、網吧的暴力網絡游戲和不良信息以及未經規范的街頭食攤對學生的生命健康存在威脅。未成年人的好奇心強而抗誘惑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又差,培養未成年人珍愛生命意識為自身的生命健康加強警戒就顯得十分必要。
4、對于單親家庭、留守兒童則又存在生命教育中家庭關和家庭教育缺失現象。當這些孩子心理問題或行為問題得不到作為家長的成人指導時就可能做出錯誤的選擇。而監護及時的父母也存在處理問題簡單粗暴,物化孩子的現象,漠視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生命體的需要,導致一部分未成年人對生命缺乏理解個珍愛。因此提高對生命的理解培養珍愛生命意識必須成為重要的一課。像中小學生命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首席專家肖川說的:“應該讓青少年認識到生命是上天賜給我們最豐盛的禮物,我們應當珍惜它,善待它,活得豐富,活得光彩”。
二、培養未成年人珍愛生命意識的途徑
1、學校的多學科多方位滲透珍愛生命意識培養。學校的思想品德、生命健康等課程是生命意識培養的顯性課程。語文、音樂、美術等學科也蘊涵著豐富的生命意識教育內容,是生命教育的隱性課程。要在這些學科的教學中整合生命教育意識,教師要挖掘顯性和隱含的生命教育內容,通過調整評價機制優化教學方式和關愛方式等對學生進行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從而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質量的教育。
學校的后勤保障也為珍愛生命意識培養提供資源,消防、防震演練可以強化學生的生命感,觸動喚醒愛生命愛生命的意識。
還有就是充分運用與學生密切相關的事例作為教學資源,利用多種手段和方法開展教育活動。
2、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珍愛生命意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實施生命教育的陣地。要注意圍繞學生的身邊生命問題,讓學生分析和解決。
(1)充分利用學校青少年教育基地,開展生命感悟活動,意識到生命的可貴;
(2)走訪學校所在地醫院和監獄,引導學生理解生與死的意義,珍愛生活,關心他人;
(3)要積極引導家長參與家庭生活指導,通過親子關系溝通幫助青少年排解生命焦慮促進身心健康也強化家長的珍愛生命意識;
(4)組織班級團隊活動和節日紀念日活動,使學生在場景式生命教育活動過程中受到教育,感悟生命的可愛寶貴;
(5)觀影讀書演講,體會生命的意義激發激發人生志氣。
3、開設幫助站。針對問題比較突出的學生進行專門幫助。
4、建立學生檔案。通過檔案的建立,可以全方位的了解學生言行和生命狀態,從而看出他們心理狀態。做到早發現問題,早解決。未成年人是家庭和社會的未來,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讓教育回歸生命發展的本質,培養未成人珍愛生命的意識,喚起未成年對生命和生活的希望,讓未成年人健康幸福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