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
世界太過平淡,只有那些“瘋子”才能留下記憶。Zaha Hadid扎合·哈迪德在世的時候,愛她的人愛得死去活來,討厭她的人也不勝枚舉!她的突然過世,大家對她的評論卻是一邊倒的好評, 這不意外。世間少了一個天才,每個人都有跟風緬懷的權利。
“建筑設計如同藝術創作,你不知道什么是可能,直到你實際著手進行。當你調動一組幾何圖形時,你便可以感受到一個建筑物已開始移動了……”人們能一眼就從城市上空認出來,哪些是哈迪德的作品。在以往總有人期待扎哈·哈迪德的每一件新作品,因為她總是會帶來新的視覺震撼。
“我只遵守我的規則?!?/p>
“我不喜歡扎哈?哈迪德,源于我對安藤忠雄代表的寧靜、簡約、柔和、less is more 的設計風格與包豪斯實用主義的洗腦。認為失去了現實意義的抽象設計都是建筑系大學生的狂想,某種程度上,只能算是奇淫巧技的堆砌,而非得道大成之作”;“她根本不考慮地板落差極大、墻壁傾斜、天花高吊……對其中生活工作的人有何不便。空間在哈迪德手中就像橡膠泥一樣,只是滿足她孩子一樣的玩興。” 著名的主流建筑師羅伯特?亞當曾尖銳地批評哈迪德。
曾經有人說過一句話,直線屬于人類,曲線屬于上帝。而這句話也被廣泛用來諷刺直線建筑的平庸。其實除了少數純粹圖騰意義的雕塑,直線為主的建筑基本能夠滿足人類的需求。
然而,哈迪德的設計都張揚的如同或白或灰的火焰,既少有克制與務實的線條,也沒有對上帝或自然的有機延伸,把腦海中抽象的星空、飛船、礁石、漩渦扔在城市的一隅,不管這里的文化風格,地理氣候,缺乏妥協。
“其實,我的工作一直都是探索抽象的東西,數學也是抽象思維,正如書法一樣,因此,我更多的工作是考慮怎么把一個具體的幾何圖形變成一個沒有見過的新的人流方式、車流方式、房子以及城市流的方式 。我的建筑設計是流線型的,即一個沒有間斷的、連續的線,一個連一個,房子呈現出線條狀。”即使受到來自各界的批評,也不妨礙哈迪德成為了當今最頂尖的女性設計師,將自己的建筑作品以“摧枯拉朽”之勢,分布到全球。
“嫁給建筑的女人?!?img alt=""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7/01/09/yoya201701yoya20170113-1-l.jpg" style="">
有人打了個這樣的比方,“哈迪德這三個字就是當今建筑界的暢銷品標記”。她仿佛一帆風順,以至于黎巴嫩電視臺的記者,有一次在采訪哈迪德時曾問:“你是一個幸運兒嗎?”哈迪德嚴肅地回答說:“不!我堅韌不拔地努力!我花了數倍于他人的力氣!我沒有一天放過自己! ”
“我從十歲就穿奇裝異服,說奇怪的話。沒有刻意標新立異,我本來就天不怕地不怕。無論是否有意,總之我不覺得必須遵守大家已認可接受的事情。所以說不乖,自然會引來偏見和懲罰,因為每個人總想把你放進框框。別人會希望你是從同一個模子出來的,是批量生產的產物。建筑物也是一樣,于是你就被釘上了十字架?!?/p>
她的不少作品都只能安靜地躺在圖紙上,無法付諸實施,她甚至一度被稱為“紙上談兵”的典范。直到1993年,哈迪德推出成名作——德國萊茵河畔魏爾鎮的一座消防站。通過營造建筑物與地面若即若離的狀態,達到海市蜃樓的效果。
“建筑可以實現人的很多理想,很復雜,而房子則是單純的。20年前,你可以說我的設計不真實。但現在,我已經在世界各地蓋了幾十棟房子,如果你說我的建筑屬于“未來”,那是對的。因為打破傳統建筑一直是我思想的一部分?!?/p>
1994年,哈迪德花費了極大的力氣,獲得了英國威爾士卡的夫灣歌劇院競圖方案的一等獎。但是,來自卡的夫地方的反對,最終扼殺了方案的實現。他們不愿讓一個口音濃重、深色皮膚的女移民來主持重要文化建筑的建設。哈迪德承認,這次挫敗曾給予她很大打擊。在倫敦生活了二十年 ,她卻未有一件作品在英國問世。
“在邊緣搖搖欲墜。”
以男性為主導的建筑界,女性想要脫穎而出,并非易事。
“我仍記得她告訴我作為一個女人、一個穆斯林、一個阿拉伯人進入滿是老派紳士風格的倫敦有多么困難?!辟M城藝術博物館的策展人Kathryn Hiesinger這樣說,她在2011年“扎哈·哈迪德:流動的形態”展覽中與扎哈有過密切的合作。
這也是為什么扎哈一開始在國外接到委托的情況要遠好于她在英國本土的境遇,她稱自己在英國還沒有進入制度內部,只是“在邊緣搖搖欲墜”。她也曾說過覺得自己被排除于那些男性為主的社交場合之外,比如高爾夫球場。
“如果你很強悍,他們說你太強悍。如果你不夠強悍,他們又會說你太軟弱,不然就說你太愛出風頭。這世上所有輕蔑的描述,統統黏到你身上……建筑是很棒的行業,但也非常辛苦。然而我確信,女性可以在其中生存?!?/p>
“我不像大多建筑師一樣只喜歡建筑。”
女巫、女魔頭、瘋子、異端……建筑界最佳女主角——扎哈?哈迪德。喜怒無常,有瘋子般火爆的性格。她就像一個熱愛地球的天外來客,體內洶涌著奇怪的能量,她的筆觸總是那么流暢、奇幻,但不狂燥。雖然哈迪德身份多樣,但私下里仍然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
“我喜歡電影、喜歡芭蕾舞。我還很喜歡畫畫,用色彩上百遍的涂抹,或者用密集的點來繪制線條,畫畫的時候我會這樣,但除此之外我就一點耐心都沒有。我有很多朋友一直來往親密,盡管我總是跑來跑去。我去世界各地看到各種事物——你知道,我還沒去過加德滿都和喜馬拉雅山——但總有機會去的。當我去城市里的時候人們總是非常震驚因為他們以為我整天都在看建筑。我并不想那樣。我想要四處逛逛、去購物或者在咖啡店里坐一會兒。因為不然的話你就得像美國游客一樣坐在車里而這樣是感受不到城市的。要知道在倫敦看一場電影也是非常不錯的?!?/p>
她覺得有伴侶和孩子的生活非常美好,但是也許是因為太忙,沒有考慮過這樣的生活。建筑是個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和心思的職業,否則沒人可以把它做好,所以她沒有時間去找伴侶,也擔心如果找了伴侶,自己會無法平衡好家庭和建筑事業,從而把自己弄得很糾結。她需要持續不斷地對建筑投入熱情,而她也會對每一個項目全力以赴,因為她不想建造垃圾建筑。
哈迪德曾說,若她厭煩建筑了,她就會離開。2016年,這位本來在大師道路剛剛起步的女建筑師,卻因感染支氣管炎,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突發心臟病而離世。但她留下的建筑工程卻依然有序地進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