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學生身心所存在的差異是中小學體育教學中客觀存在的現象,體育教學活動只有針對學生的客觀差異采取與個體相適應的有效措施,才能達到整體的良好效果,研究以中小學體育教學現象為底基,對“動態分層”體育教學方法的價值作用進行分析,闡述了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結合實際的教學狀況,從實踐的角度分析動態分層教學在中小學體育教學環節中的應用,以期對中小學體育教學方法給予理論啟發。
關鍵詞 動態分層教學 體育教學 應用
隨著我國新課程體系的開展,傳統“整齊劃一”的體育教學方法已經滿足不了多樣化的中小學教學,針對不同學生設計不同的體育教學方法已經變成一種趨勢,讓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得以展示、才能得以發揮的同時,也滿足了不同階段、不同愛好、不同個性學生的學習需要,不僅對一般水平和個體差別、集體提高和個人進步、局部發展和整體提升的關系給以促進,也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教師的主導作用,使每個學生身上所具備的閃光點適時地得以發光,因此,研究針對中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主體和客體的多元化特點,在動態分層教學理論的基礎上,探討了動態分層教學在中小學應用的方法及要求,并探討出動態分層教學的原則,提出有效的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途徑,為體育教學改革的順利進行提供微觀理論支撐。
一、動態分層教學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分析
體育是一門對個人身體協調能力有一定要求的身體練習課程,因為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不盡相同,傳統體育教學中整齊劃一的模式教學方法過于單一、教學目標缺乏層次,已逐漸不適應時代的需求,一成不變的教學方法不僅會導致學生倦怠學習,還會導致教學效果逐漸偏離教學目標,而動態分層教學就是在中小學新課程改革后應運而生的創新性教學方法,體育教師根據不同的學生所具備的認知和掌握能力的不同以及學生自身的身體素質和自身的個性不同,教師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有區別地設計教學內容,合理地選擇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帶著目的性和針對性來區別每個學生在不同方面的綜合能力表現,進而依據教學內容進行不同層次的學生分組,使每一個學生均能在自身原具備的能力基礎上有所提高,它不僅彌補了傳統體育教學方法的不足,更貫徹落實了中小學體育教學改革中所提到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新的教育理念,滿足了不同層次、不同特點、不同個性學生的興趣需求,最終達到總體的教學目標。
動態分層教學是在滿足教學大綱和要求的基礎上,針對中小學所普遍存在的學生個體差異而將不同學生從學前至學中到學后進行分層,本著從學生全面發展的出發點,從教學設計、教學內容到教學目標進行不同層次的細化,從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不同的層次有不同的輔導,以分化目標達到總目標實現的最大化。
二、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實施動態分層教學的依據
中小學學生的差異性是動態分層教學實施的依據,靈活的視角是實施動態分層教學的助推力,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應該根據不同個性學生不同的特點,從各個方面激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采取靈活的視角利用空間和時間的遞進使其逐漸地從被動變主動,使體弱學生的身體素質有所提高;對各方面稍強的學生要使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并有所提高;對不喜歡運動或鍛煉困難的學生要給予特別的照顧,針對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把握其本質特點和心理特質,因材施教,動態分層各個環節的教學細節,讓每一個學生都能主動地探索自己喜歡并適應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并通過教師靈活的遷移教學,使學生從試探學習到探索學習,使教有法,學有心,讓學生在學好現有知識的基礎上不斷地探索創新發現新的知識,達到知識與技能的共同獲得,并養成獨立的好習慣。
三、在體育教學中實施動態分層的基本步驟
1.根據學生的差異進行合理適時的分層
在教學活動開展前,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能力、不同的個性特征、身體素質的差異,將一個整班的學生分成不同層次的教學群體,且分層后教師要對各層次的學生進行仔細的了解和分析,面向差異分層施教是分層教學中最重要的環節,針對不同特點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法,不同的學生對于同一內容有不同的理解,讓每一個學生都體會到成功的滿足感是達到各個分層目標的保證,也是達到教學總目標的基石,且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接受程度隨時準備適時的調整。
2.依據不同階段的分層而優化教學
目標是過程最好的體現,也是實現課堂效果的指航燈,更是新課程體系對課程設計的要求之一。因此,適當的目標非常必要,所制定的分層目標應適合各層次不同學生的特點,使之能通過努力達到,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滿足感,使綜合能力較弱學生差而進優,綜合能力較強的學生強而更強,例如,針對綜合能力較弱的學生群體,在制定相對較低的既定目標的基礎上從基本動作開始逐步教授,且要從細節方面給予最多的指導,對于綜合能力和身體素質處于一般水平的學生,在基本教學步驟保證的基礎上引導其學會技術要領,針對綜合能力和身體素質較強的學生群體相對要求更高,在快速學習并熟練掌握技術的基礎上扎實鞏固,并引導其對于所學知識要學以致用,在實踐中使其具備創新性思維,并在其中體會學生集體榮譽感,從而引導其優而補差,幫助綜合能力較弱學生,這樣既鍛煉了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也教會他們團結協作的方法。教師對教材要把握深度,幫助學生激發興趣,讓學生逐步獨立的完成學習任務。要考慮到各個層次分組學生的能力,充分把強、中、弱的學生的主動性分別調動起來,使他們變被動為主動,逐個實現分目標,從而達到最終的整體教學目標。
3.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
體育教學過程本質上是認知與實踐兩個方面同步的過程,多角度的、多元化的教學評價也是動態分層教學的重要環節,教學過程在分層次時,對不同分層的學生群體的教法不同,練習方法也不同,例如,采用競爭性評價高標準要求基礎較好的學生,采用激勵性的語言針對中等生,對基礎較弱的學生以表揚鼓勵為主,找到其成功的閃光點。同時,要考慮到課改結構,在進行同一節課時既要考慮總體課程目標“面向全體”,還要兼顧各層次的分支環節,采用“既分又合”的教學模式,從集體集中講授到分層次練習再到分層次指導,進而分層次糾正學生的偏差掌握部分直至獲得整體的提高,從每一個細節細化目標,從而達到總目標得以最大化的實現。
四、中小學體育教學中動態分層教學的實施原則
1.區別對待原則是動態分層教學得以實現的基礎
區別對待原則不僅是動態分層教學在中小學得以實踐的基礎,也是動態分層教學的最基本的原則,針對不同特點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法,針對不同的學生對于同一內容有不同的理解以及不同的教學環境對學生有不同的影響,劃分不同的層次,使教與學達到和諧統一,讓每一個不同特點的學生都能獲得到相同的成功滿足感,從而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大化。
2.全面性原則是保證提升整體教學效果的基礎
中小學體育課程開設的宗旨不僅是促進學生的外在身體健康,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也是發展學生的心理素質,提高學生的內在心性的修養,不僅發展優等生各方面的能力,更要發展中差生的綜合能力;不僅要使學生學會體育的各項技術,還要使其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掌握并傳播體育鍛煉的方法。
3.循序漸進原則是中小學體育動態分層教學效果達到最大化的根本
循序漸進原則是根據事物、動作技能、人的身體及心理機能的變化規律應運而生的,中小學體育教學也是一個人掌握技能知識的過程,中小學體育教師要把握好這個施教過程,在進行動態分層教學時就要投入很多精力和時間,這對教師的綜合能力和專業修養也是一種考驗,在中小學進行動態分層教學時要注意把握學生的實際情況,安排教學內容要由簡至繁、由易到難、前后銜接,不僅要考慮到課與課之間要相互聯系,更要考慮到學生學習掌握動作技能后要懂得技能遷移和實踐運用,循而有始、始而為終,從基礎開始抓起,從掌握開始引導創新,循序漸進才能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從而調動教師不斷提高自己的積極性,也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和主動性,對提高中小學體育課教學質量有顯著的激勵作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五、中小學實施動態分層教學要規避的問題
1.忽略課程的總體目標
課程的總體目標不僅是體育教學的主要依據,也是體育教學的指路明燈,而全面熟悉和掌握課程總體目標也是進行分層次教學的基礎,因此,不同層次的劃分要以總體目標為基準,以不同學生不同特點來劃分不同的層次,才能更好地綜合考慮個性和共性的關系,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2.忽略學生的個體差異性
體育教學中的主體是學生,對學生狀況的把握是作為施教者在確定不同特點學生的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法之前的關鍵所在,應該提前全面掌握所教學生的各項情況,只有充分了解了各個學生不同的特點,才能有針對地進行教學和教學層次的劃分。
3.教學層次的劃分要合理合情
教學內容是固定的,但教學層次是可以靈活劃分的,中小學教學更是如此,它可以隨著不同學生不同的特點而變化,也可以隨著教材的難易或同一教材不同的章節而變化,一個學生所處的層次不僅與其學習能力有關,更與其身體基礎素質、動腦能力等綜合能力有關,因此,在班級授課制的前提下,劃分不同學生之間的層次時應注意:首先,劃分層次僅是作為達到整體教學效果的手段之一,并不是區分優差生的標準,教師要對待各層次的學生一視同仁,切勿把低層次學生當差生而得到適得其反的效果。其次,進行動態分層教學時,一定要理解分層是為優化教學而服務的深層含義,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進步空間。最后,動態分層教學不僅是一堂課或一門學科進行教學時所采取的一種手段,更是一個學生甚至一個班級整體提高的一個助力,其最終應綜合向高層次發展,所以,各個層次之間要保證互相銜接,進而延續性的保證一個學生的整體全面發展。
六、結論與建議
1.結論
動態分層教學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不僅能夠使不同特點學生的均能吸收新知識,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使學生的學習由被動強制到主動吸收,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多方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增加學生的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能力,避免了人數較多班級的出現差生被邊緣化的情況出現。
動態分層教學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被廣泛應用體現了新課程改革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的教學理念,順應了時代的要求和素質教育的宗旨,也是中小學體育教學發展的新趨勢。
目前中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動態分層教學”正在以豐富多樣的形式逐步開展,但實施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仍然存在,因此,中小學體育教師的專業素養和職業道德的加強仍舊不能松懈。
2.建議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針對比較難掌握的新知識,可以設計一些過渡性和趣味性的輔助練習或誘導性的內容,使學生形成一個心理預熱期,進而更好地引入新的教學內容。
在進行技術練習時,針對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在不同時段進行反饋學習效果,及時的通過反饋采取措施組織進一步的教學,從而使學習達到預期的最好狀態。
應針對不同職稱的教師,不定期地舉行圍繞動態分層教學的實踐交流會,分析總結以尋求更好的途徑,進而更好地規范體育教師的教學行為。
總之,動態分層教學是中小學體育課程改革不斷推進的產物,它既是一種新的教學思想,也是我國新課程改革里素質教育在體育教學方法上的最好體現,更是目前我國所實行的班級授課制中克服不同學生之間差異達到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對于大面積的提升教學效果以及管理學生都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要求體育教師要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和職業修養,只有這樣才能保障動態分層教學的持續進行。
參考文獻
[1] 張潤.教育以學生為中心與多元協調發展[J].考試周刊,2007.
[2] 季瀏.正確理解新體育課程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理念[J].體育教學,2006(5).
[3] 王玉花.初中體育選項課分層教學的實踐研究[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09.
[4] 王耐.合作學習若干理論之比較[D].杭州:杭州師范學院,2006.
[5] 李久德.關于體育課個別化教學之研究[J].體育教學,2001(4).
[作者:呂園欣(1979-),女,江蘇南京人,南京體育學院民族體育與表演系講師,碩士。)
【責任編輯 劉永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