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美軒
摘要:當前,由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建筑企業之間的競爭越發激烈,同時在2016年,我國政府開始在國內各個行業推行營改增,而且將范圍逐步擴大,故而建筑業也是在內。因此政府推行營改增工作,對于建筑企業的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比如:為有助于建筑企業降低自身稅負,促進建筑企業內部會計核算方式的創新等。因此本文便是著重研究分析建筑企業內部會計核算的二元制方法改變,以促進建筑企業良好健康可持續性發展。
關鍵詞:營改增;建筑企業;會計核算方法;研究
一、建筑企業內部會計核算和稅收征收二元制的現狀闡述
(一)建筑企業內部會計核算方法的“二元制”
深入研究分析建筑企業內部會計核算的邏輯思維是為能夠熟練使用會計核算方法奠定堅實的基礎。而且建筑行業因為其所面臨的外部環境較為復雜,故而便是逐漸形成其內部會計核算方式特殊性的存在。此外,建筑企業的總體收入、總成本以及總體利潤都是以企業所簽訂的相關合同為基礎而自動形成的具有可預估性的建造合同。從表面來看該成本在每月月末進行核算時真實有效,但是從利潤率預估性的角度來看,該建筑企業的成本則是符合權責發生制當中的每月營收收入的標準,并具備可調控的靈活性,同時還和A方所給予的全面真實有效的工程結算也就是常說的主營業務收入相區分,從而便是形成自主的可預估收入,但是也是出現建筑企業所獲取的利潤和所上交稅收的不真實的情況出現。最后在該項目完成并對其開展相關的結算工作,便是會對原有的流程當中所涉及各項結算進行沖銷,故而導致的結果便是產值虛構和利潤不符合事實,并使得相關會計工作人員的工作量隨之增大。以及造成建筑企業內部財務部門相關賬目混亂,這也便是對建筑企業內部會計核算的“二元制”核算方法的解讀。
(二)建筑企業所應當上繳的稅款
根據相關定義可知,營業稅的概念是國內的應當繳納相關類型的稅務,轉讓企業內外部所擁有的無形資產或者將要售出的固定資產等。而且建筑企業在上繳營業稅的時候,本應當在納稅期間進行申報納稅工作,但是由于其所處于的實際情況的不同和所需要操作的程序的問題,因此便是使得稅務機構和相關納稅人選擇按次申報,也就是為購買者開具相關發票的時候所申報的營業稅和附加稅。最終便是形成建筑企業實際上繳的營業稅和根據所簽訂的建造合同當中的計提稅金共存于財務部門的賬務當中。但是增值稅的含義主要是指在流通當中的商品或者勞務上增值額進行征稅,特別是我國增值稅系統建立健全之后,建筑企業在內部逐步推行營改增政策之后,便是有助于再內部逐步實現以票控稅的目的,從而便是通過增值稅發票來創新會計核算。
(三)建筑企業內部會計核算的“二元制”對現金流的影響
現階段,由于建筑企業內部現金流是根據發票來運轉,在總承包獲取的相關資金之后,轉分包的時候所獲得現金收入都必須給A方開具發票,從而便是造成所簽訂的建造合同當中財務賬面上的營業收入和現金流量之間的差額較大,同時在建筑企業內部財務分析的過程當中,導致現金流沒有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故而也便是對營業收入造成一定程度上影響。但是無法忽視建造合同所擁有的作用。其局限便在于所發揮的平臺只能存在建筑企業內部財務部門的賬務表面以外的計劃或者決策等實踐管理當中。其也不是要求在精準性較低且嚴謹性不高的會計核算當中,因此在處于增值稅稅收征管的背景下,建筑企業內部財務部門會計核算應當舍棄建筑合同,從而有助于創新二元制核算方式,最終便是將現金流對財務分析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同時也是能夠有效的防止建筑企業收入和現金流之間的差距越發較大的情況出現。
二、針對建筑企業會計核算方法“二元制”所提出相關措施,并以房建項目為例
(一)收入核算方式逐漸朝著改革的方向發展
在營業稅的征收的背景之下,一般是根據我國建筑企業之間最為常見的建造合同的核算方法為依據,因此便是在開展核算營業收入工作的時候,主要是以先前任何一個月所產生工程施工成本占據總成本的比重來確定收入核算的標準。同時其相關的核算方式也是需要隨著改變。除此之外,在2016年5月1號我國政府開始在各行各業當中推行營改增政策之后,根據所簽訂的建造合同的收入計提稅金或者根據交易方所確認的工程結算計提稅金,因此則是需要將內部工作方式轉變為商業之間交易所使用的方式,其主要是將所承擔工程量當中所產品,在工程量完成之后也便是該商品能夠成功的被銷售出去,這樣便是符合國家所出臺的營改增政策的相關規定,從而也是有助于建筑企業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稅務負擔,最后促進其良好健康可持續性的發展。
(二)關于建筑企業成本確認核算
一般來講,建筑企業成本主要由四大類所構成,但是也是可以稱作由三大類所構成,這主要是因為難以界定勞務成本和工程分包成本在分包合同當中所簽訂的實務操作的概念。根據相關調查所知,建筑企業成本主要是由材料成本、專業工程分包成本、勞務成本以及租賃成本等構成,且其占總成本的百分比分別是38%、31%、25%以及7%。因此便是從這類成本構成當中所知,因為建筑企業自身所消耗的成本特殊性從而便是產生了成本在會計核算當中特殊性。同時在尚未進行營改增的情況下,按月進行攤銷的方式在成本核算當中確實有效,但是在我國進行營改增之后,便是產生了一系列的問題。此外,根據對某建筑企業的各項原材料占原材料的比例分析所知,鋼材為46%。商品砼為42%,油料化工為3%,五金為2%,砌塊為2%。雖然這些屬于主要原材料,但是卻擁有比易耗品更低的價值。譬如:商品砼一旦被買進之后,就必須使用,無法進行周轉。否則就是沒有發揮其應用的作用。因此建筑企業成本核算具體核算方式闡述如下:
首先:確認建筑企業資產和負債的情況
借:原材料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 (進項稅額)
貸:應付賬款-購貨款
其次,領用
借:工程施工-直接材料
貸:原材料
“營改增”下,建筑行業材料成本的核算可轉變為:
借:主營業務成本-原材料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 (進項稅額)
貸:應付賬款-購貨款
或者分為兩步核算:
第一步,
借:原材料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 (進項稅額)
貸:應付賬款-購貨款
第二步,每月及時進行攤銷 :
借:主營業務成本- 直接材料費用
貸:原材料
(三)每個月工程項目所獲取的利潤核算問題
根據A方所按照節點來確認的收入減去直接發生的成本、相關管理費用以及所應當上繳的稅金。以便于直接確認公司所獲取的凈利潤或者項目利潤。同時也是有助于公司的相關負責人對內部賬務有著全面的掌握,也是避免出現內部相關人員私自挪用公款的情況。
(四)關于按照建筑企業相關稅收征管和現金流量二元制相關的解決措施
在我國逐步向各行各業當中推行營改增政策之后,建筑企業內部財務部門會計核算工作二元制解決措施當中已經逐步降低對建造合同的依賴性,同時也是根據其真實的收入來計提相對應的增值稅以及原先的附加稅種,最終便是實現了稅收征額的高度統一的目的,并將原先稅務計提和二元制之間混亂情況真正區分開來,這樣便是有助于建筑企業減少面對稅務風險的概率,同時也是逐步實現建筑企業以票控稅的目的,以及也是促進其良好健康可持續性的發展。
三、結論
總而言之,我國政府在全國推行營改增政策之后,這樣既為建筑企業的財務工作和相關稅務籌劃帶來了機遇,同時又為其帶來了挑戰,再加上建筑企業內部會計核算當中所使用的二元制核算方式在邏輯上處于混亂局面,尤其是建造合同對財務賬面造成很大程度上的影響,便是導致了建筑企業內部財務部門通過會計核算所得出相關數據出現不真實和有效的情況,從而便是沒有有效遵守我國會計相關規定。但是在進行營改增之后,建筑企業對營改增的含義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并及時的轉變其原有的觀念,以及及時的調整在營業稅下不合理會計核算方法。從而將現金流和建筑企業真實產值結合起來,這樣便是有助于提高會計核算準確性,最終也是促進建筑企業的良好健康可持續性發展。
參考文獻:
[1]孫強強.“營改增”下對建筑業會計核算方法變革的探討[J].財會研究,2016(7).
[2]楊曉燕.論建筑業營改增后對會計核算及財務指標的影響[J].財經界:學術版,2016(13).
[3]王甲國.建筑業應對“營改增”之策略[J].研究探索,2016(11).
(作者單位:山東泰安建筑工程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