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珍
摘 要: 人體解剖學教學包括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實驗教學是把抽象的理論具體化,提高學生感性認識的必要途徑,直接影響解剖學的教學效果,實驗考試是促進實驗教學的有效手段,因此解剖學教師必須加強實驗教學和實驗考試改革,強化解剖學教學效果。
關鍵詞: 人體解剖學 實驗教學 實驗考試改革
人體解剖學是一門形態學課程,高職護理解剖學教學包括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在我校護理教學計劃中實驗教學課時占總課時的百分之四十,按我校傳統教學方式,實驗教學是在理論教學完成之后進行的,如何評價實驗課的效率、體現學生在實驗課中觀察標本、模型的效果?實驗考試是評價標準之一。因此,加強實驗教學,改革實驗考試,提高實驗課效率是實驗教學必須面對的難題。
1.實驗教學
1.1傳統實驗教學的不足
高職護理傳統的解剖學實驗教學是在理論教學結束后,讓學生到實驗室對理論課學習的知識進行復習、驗證,課上學生分組觀察、辨認所學器官的形態、結構,老師再分組講解、總結。這一方法隨著教學對象的不同、社會要求的提高和教學手段的改變,已經不適應教學要求。
1.1.1學生整體素質有所下降。
由于護理專業招生規模不斷擴大,錄取分數線保持較低水平,使學生越來越大眾化和普遍化,學生整體學習能力偏弱,對剛接觸的人體解剖學難以找到有效的學習途徑,缺乏主動性,求知欲和上進心不足,對解剖學中復雜和難懂的名詞、概念選擇放棄和逃避。由于班級人數多,分組時人數較多,高職學校普遍存在解剖模型不足的現象,使實驗課中部分學習不主動的學生失去觀察標本和模型的機會,老師在短暫的課堂時間內管理不到,致使實驗課成為擺設,從而影響實驗教學效果,達不到實驗教學的目的。
1.1.2理論教學抽象,內容多。
由于理論教學普遍采用多媒體教學,以PPT平面圖為主,教學過程中使用的平面圖與實物標本存在較大的視圖差(如學習肝的形態結構時,膈面觀和臟面觀的結構是完全不同的),使學生對理論教學中的平面圖與實驗教學中實驗室所觀察的標本、模型對不上號,不知如何識別不同的結構,實驗時拿到模型一臉茫然,學習效果差就在情理之中。因為高職護理是三年制,在校學習時間短,壓縮了教學課時,同樣解剖學課時大大壓縮了,導致理論課教學內容大大豐富。由于教學內容多、教學過程抽象,教學效果低下就在情理之中。
1.1.3實驗室建設不科學。
解剖實驗室建設基本相同,護理專業、臨床專業、影像專業、檢驗專業共同使用,內容豐富而全面,沒有體現護理專業的特點與需要,標本和模型以臨床專業為主,護理專業的標本很少,如肌肉注射、靜脈注射、鼻飼、導尿、胸腔穿刺、腰椎穿刺等在護理工作中常見的模型很少,導致學生操作興趣不濃厚,實驗效果受到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后續護理實際操作課程的學習。
1.2實驗教學的改革
1.2.1結合護理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課程設置。
高職護理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具備一定熟練程度的技能型護理人才,根據這一目標優化解剖學的教學內容,使解剖學的教學內容與護理專業操作技能有機結合,與護理操作相關內容多講,其他內容少講。在實驗教學中,與護理操作相關的模型和結構講深講透,關系不大的內容少講或不講,如在臨床護理操作中常用的肌肉注射術、導尿術、靜脈穿刺術和鼻飼等相關知識加強學習,而感覺器官和內分泌等內容加以精簡。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護理能力的培養和練習,為后續課程的學習提供堅實的基礎。
1.2.2明確實驗教學的目標,提高學習效率。
有目的地學習,是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手段。由于招生原因,學生整體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不高,這就要求老師在實驗教學過程結合護理人才培養目標中充分備課,把每一章節中與護理操作相關的知識作為實驗考試的知識點,實驗課前提供給學生,作為實驗指導,告訴學生這些是實驗考試的內容,學生必然十分重視。在實驗教學中讓學生按實驗指導內容觀察模型,辨認器官和結構,如學習肝的形態、結構時,要求學生熟悉肝的形態,掌握進出肝門的結構。實驗教學時讓學生觀察肝的模型,認識肝的形態,熟悉肝的膈面、臟面及分葉,再辨認出肝門及進出肝門的結構。這樣學生在實驗教學中就有了明確的目的,提高了積極性,提高了學習效率。為了讓學生對各系統和器官在人體中的相對位置,在實驗教學中布置相應的繪圖作業,如全身骨骼圖、消化系統模式圖、泌尿系統模式圖、全身淺靜脈分布圖等,學生通過動手畫圖,加深相關知識的印象,提高學習興趣。
1.2.3增設護理專業解剖實驗室。
由于原來解剖實驗室是根據臨床專業設置,沒有突出護理專業的特點,不利于護理專業學生的學習,因此建設專門護理實驗室,購置適應護理專業教學使用的標本和模型,如導尿術使用的由男女性尿道組成的局部解剖標本或模型;肌肉注射使用的由皮膚、皮下組織和肌組成的局部解剖標本或模型等,這樣學生在學習解剖知識的同時,增強護理應用知識的認識,強化護理專業解剖學實驗教學效果,為學習臨床護理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2.實驗考試
實驗考試是檢驗實驗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強化實驗教學效果的最好途徑,經常聽到學生說,這個不考的不用看,那個要考的一定要看等,所以考試是指揮棒,考什么學生學什么,不考就不學已經是學生心中的定式。我校實驗考試經歷了過去的傳統考法和現在的PPT考法。
2.1傳統實驗考試法
解剖學實驗考試是考核標本或模型的結構,傳統考法由教師對要考核的標本或模型的結構做好標記,一般為20個知識點,擺放在實驗室,學生分批進入實驗室依次對考核標本結構按標號作答,一個標本一般30秒,寫完最后一個交卷。這一考法直觀易行,學生容易識別,但隨著學生人數的不斷增多,這一考法費時費力,容易泄題,對學生不公平,組織實施困難,容易對標本模型造成損壞,隨著多媒體教學的普及,現在我校主要采用PPT考試方法。
2.2PPT數字化實驗考試法
PPT考試法是利用模型或標本制作成PPT課件,標出考核結構,通過多媒體播放,學生根據播放的課件,寫出標注的結構名稱。這一考法包括課件準備和考試組織等,制作課件需結構清晰的、典型的模型,用較高像素的攝像機拍攝圖片,將圖片輸入電腦,通過PPT技術用顏色或箭頭標出考核結構,制成考試課件,同法制作其他課件組成實驗考試題庫,考試前根據大綱選擇與護理技術和后續課程相關重點課件構成考試題目,并標出題號,一般每次考核20個知識點,每個間隔30秒,考試時通過多媒體播放則可。PPT考法組織方便,適用于批量考核,也避免泄題等。不足之處是由于拍攝視角不同,對一些標本顯示不理想,學生容易出錯。
實驗考試是促進實驗教學的最有效手段之一,通過實驗考試檢驗了教師人體解剖學的實驗教學效果,也明確了學生的學習目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理論與實驗教學有機結合,提高了解剖學教學效率,為后續課程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鄭小明,黃金光.創新解剖學開放性實踐教學,提高解剖學教學質量.科技信息,2012(11).
[2]師哲.高職護理專業解剖學教學探索.新西部,2016(23).
[3]司道文,孫紅.解剖學實驗考試方法改革與智能化題庫的應用.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