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蘭
完形填空是中考英語試卷中客觀性試題的主要部分,也是考生覺得難度較大、失分較多的一種綜合性試題。完形填空測試的目的是考查學生對所學英語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具體地說,是考查學生借助短文保留的部分運用所學的詞匯、語法和其他知識,并以自己所掌握的語言知識習慣表達等為依據,對自己在短文中獲得的信息加以整理,從備選的四個選項中選出使文章意思通順、結構完整、邏輯合理的最佳選項。以往完形填空試題的考點主要集中在詞匯、語法、句法上,對語篇背景考慮不多,近年來考查重點已由在語篇中考查語法逐漸轉向對語篇的整體理解。比如多數試題所設選項如單從語法角度判定都是正確的,但一旦聯系語篇內容,則只有一個正確答案。要做好完形填空試題,考生除必須掌握一定的語法、詞匯知識外,還要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只有理解文章意思,才能選出符合題意的選項。另外,學生還要多做完形填空的練習,只有通過平時多讀多練,不斷拓寬知識面,進一步了解英美風土人情等有關文化背景知識,熟練掌握英語習慣用語的表達等,才能為正確完成完形填空試題提供前提保障。
完形填空題有這樣的特點:(1)以實詞為主,虛詞為輔,突出詞匯語境化。考查的詞匯以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數詞、代詞等為主,同時兼顧介詞、連詞等。(2)體裁以記敘文為主,說明文和議論文為輔。(3)從題材方面看,選材新穎、時尚,將文化、知識、教育融為一體,符合中學生的閱讀興趣。(4)語法不再是考查的重點。
在平時的學習中,學生應該達到以下幾個方面的要求:
掌握相當多的詞匯和扎實的語法知識。雖然完形填空并不是直接考查語法知識,但是要讀懂文章,必須具備扎實的語法知識。如果考生看不懂文章的句法結構和詞匯的搭配,就無法選出正確的選項。如果考生連單詞都不認識,何談理解文章?所以,學生在學習中要多積累詞匯,努力掌握語法知識。
分析文章的段落結構,了解領會文章每個段落的主旨大意與各個部分之間的邏輯關系,明白各個部分是如何表現主題思想的,明白所空的句子需要什么樣的內容詞匯,才能準確選擇答案。段落之間的邏輯關系無外乎并列、列舉、原因、結果、讓步、對照、補充、目的、條件等關系,了解它們的關系對了解文章結構是很有益處的,也有很多考題本身就在考查考生在這塊的理解。
提高閱讀速度,訓練快速閱讀。完形填空實際上是為閱讀服務的。它要求考生具有快速閱讀,尤其是跳讀的能力。考生通過快速閱讀掌握文章大意,理解主旨要義。考生對文章理解得越深刻,理解得就越全面;考生的語感越強,做題的正確率就越高,而要達到這種要求,就要在平時的學習中大量訓練。
那么,學生應該如何做完形填空呢?我從十幾年的教學中總結了以下幾個方法:
通讀全文,理解大意,緊緊抓住上下文語境所提供的信息,充分利用各種線索就答。盡管完形填空給學生提供的是一篇殘缺不全的文章,但是在作題前花一兩分鐘的時間,忽略殘缺部分,對整個篇章做出判斷,是十分必要的。只有這樣,才能弄清作者思路,找到文章基調,了解文章大意。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抓住中心議題,做到心中有數,其后才能根據文中提供的信息,將被刪除細節補全,使文章情節得以正常發展,最后獲得完整的語篇。
明確詞與詞的搭配,單詞的類型,理解詞義,并按上下文答題。很多同學在做完形填空時,拿不準究竟選哪一個選項,有時候在語境清楚的情況下,也不容易選出正確選項,這就要求我們掌握單詞的細微差距,詞與詞之間的搭配,詞語的感情色彩,所表示的范圍等。另外,學生在做完形填空時,一定要明確上下文的語境,因為上下文是一環套一環的,不同的詞匯說明事物發展的不同程度、不同場合;人物的不同動作、不同心理;結果的不同方面、不同色彩等。所以只有掌握上下文的語境,再結合單詞的不同搭配,完形填空正確率才能提高。
細心檢查,避免疏漏。完形填空不同于單純的選擇題,它要求學生在理解全文的基礎上給每個空選出最佳答案。因此,做完題目后,要仔細復查核定。全方位、多角度地檢查所選答案,看全文是否連貫暢通,內容清晰,主題突出。對于個別拿不準的答案,應根據語感完成。復查可以采用兩種方法:(1)不看已選的答案,再把所有的題目做一遍,然后看看兩個答案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再仔細比較鑒別;(2)把答案代入短文細讀一遍,看所選答案是否與短文整體相吻合,再把每個空白處與它相對應的四個答案一一對照。
總之,完形填空作為特殊的選擇題,對學生的要求比較高。在平時的專項練習中,要把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做題技巧和做題思路上。要教會學生先閱讀全文,把握大意,確定文章所使用的時態、語態。解題時要快速通讀全文,先易后難,逐一突破。另外,從一開始就要重視單詞教學,尤其是詞語搭配、固定短語的使用。閱讀能力的強弱,直接關系到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強弱,會影響在作完形填空題時,判斷是否正確。所以,平時擴大閱讀量,擴大知識面,十分重要。還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使他們排除畏懼完形填空題的心理障礙,建立信心,提高學習興趣,為全面提高完形填空能力打下堅實的根基,最終達到提高完形填空能力的目的。